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今日鲜有人问津的大巴山脉东麓,隐藏着一座武德充沛的县城--谷城。当地又盛产一种烈酒,因在传说中曾被张献忠和李自成共同畅饮,故而标名为双雄醉。

然而,双雄醉的历史并不悠久,甚至是诞生于近在咫尺的2020年11月。换句话说,即便两位草莽英雄真有在小县城里买醉,喝的也必定是其他杂牌。倒是作为品牌母公司的石花酒厂更值得一提。

跌宕起伏的民族品牌

跌宕起伏的民族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时期的谷城县地图

公元1870年,最初的石花酒厂诞生于清朝同治时代,名为“石花街黄公顺酒馆”。据说其创始人黄兴廷,本为来自江西的普通货郎。只因买彩票中奖而获得一船食盐,便载到隶属于谷城县的石花街道转卖。恰逢乱世混战,卖盐的收入瞬间暴涨三倍,至此获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既然有钱就能任性,黄兴廷便在生意逐步做大后,又到石花街买下一家建在“双泉井”旁的大酒坊。随后从山西杏花村请来专业技术骨干,摸索出独特的酿酒技术,为十里八乡的父老们创造出特殊口感。到了民国时期,酒馆又攀上李宗仁和孔庆德这两位大佬。因而能在那个动荡岁月里独善其身,虽经历过数次起伏,终究以幸存者的身份熬到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代人重新复制的石花街黄公顺酒馆

1953年,黄公顺酒馆为顺应潮流而开始进行公私合营。在那个重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死死压制轻工业和民生经济的特殊阶段,小小酒坊很快为各类现代化升级所淹没。但只要手里的技术残余没有中断,就可以在后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重获新生。

1980年,黄公顺酒馆的第4代传人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座谈,内容就涉及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于是,蛰伏许久的百年民族品牌也得以重出江湖。到了1997年,秉持当代经营之道的石花酒厂完成组建。亦如大名鼎鼎的同仁堂那般,在保留经典招牌之余,正式向原始粗放的古朴管理告别。哪怕要为此牺牲掉许多旧元素与老情怀都在所不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代石花酒厂和北京同仁堂一样 成立于1997年

作为小说的历史

作为小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城县高速公路口的标志性雕像

张献忠与李自成一同向八方来客问好

那么,一款诞生于晚清的地方白酒,又如何与张献忠、李自成搭上关系?若要理解其中缘由,我们就不得不回顾当地的历史记忆。

首先,谷城县对张献忠而言的确是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不敌镇守荆州的明朝将领左良玉,这位传奇屠夫只能暂时退守谷城,品味人生中的首个重大失败。但通过对熊文灿施展的诈降骗术,堂堂八大王再度兵变造反。随后由谷城转进巴蜀,开启一段杀戮无度的血腥历程。直到当代,还有无数粉丝在互联网上构建所谓的“献忠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文字并没有暗示发生过双雄会

另一方面,我们很难通过查阅《明史》,找出张献忠在蛰伏于谷城的三年里与李自成有过会面。唯有《绥寇纪略》这类质量欠佳的非官方文字,才有发人联想的捕风捉影式桥段。在该书的第九卷中,又说李自成在张献忠举旗之后前来投靠,却因担心遭对方处死而连夜逃走。显然,作者吴伟业都对双雄相交谷城的可靠性缺乏信心。此外,还有一本《见闻随笔》记载李自成与十八人间道走谷城投献忠。但依靠罗汝才的相劝,才没有沦为张献忠的刀下鬼。

由此可见,即便张献忠与李自成有过会面,彼此的关系也很不愉快。只是由于年代相隔久远,才被后人以讹传讹为把酒言欢,进而塑造出当代双雄醉的历史文化价值。毕竟,无论是作为明朝掘墓人的李闯王,还是流窜搞人口清理的八大王,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主流舆论的批判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双雄醉酒的文化价值 基于大量以讹传讹的美化历史

作为历史的小说

作为历史的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上映的影片《双雄会》

1984年,由许还山主演的电影《双雄会》问世。许多当代考据学的理论基础,恰恰就源于这部热度有限且很快沉寂下去的普通作品。

剧中的李自成自十八人间道潜入谷城,劝说张献忠以天下苍生为重而“投入革命事业“。甚至还宣称如果张献忠以天下苍生为重,那就愿意率人马投靠对方。后者却是相当纠结,想有所作为却害怕事成后要与闯王成天下。最终,还是基于兄弟义气、天下苍生和社稷之重,将军师提出的暗杀李自成建议否决。至此,两位惺惺相惜的草莽英雄走到一起,在秋天共同发动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复原明朝马甲 《双雄会》至今都被少数爱好者所追崇

显然,这部电影的剧情和正史严重不符,甚至和其他材料相比都算是大相径庭。但演艺人员并非这层而造成这种巨大差别,因为电影剧本的原型,正是由李雪垠创作的小说《李自成》。其创作中的时间跨度之长,能够从1957年一直延续至1999年完结。几乎横跨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阶段,也由受到过许多不可避免的潜在影响。目前,主流批评认定该小说的前三卷和后两卷之间存有断裂。从表面上看只是写作风格问题,实则与同期的政治风向转变有更大联系。因为前三卷基本完成于改革开放以前,曾经因受到过高层关注而不断改变创作尺度。

特别是风格明显的卷一,基本可以说是前30年农民运动领袖的文字素描。与其说是基于历史的复刻,不如说是结合现实因素后的双重创作。好处自然是获得巨大名气,成功将谷城县的文化图腾定格于电影《双雄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城县的双雄文化图腾 主要基于小说《李自成》

遗老还是弄潮儿?

遗老还是弄潮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掌握完全相同的材料

历史也会在不同年代的读者心中产生各类歧义

俗话说得好: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专门研究这位黄花大闺女打扮的历史,是否也能任人打扮?至少在笔者看来并没有!

只要历史的真相还需要由人记载,就难免会出现各类纰漏。但历史记载的本身,依旧是非常客观的存在。即便有观点被时代所“抛弃”,还可以从容撤退到故纸堆中蛰伏,坐等日后需要时再重出江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图只是当代网络献忠文化的冰山一角

例如拥有极大争议的张献忠,就从清朝史学家眼中是杀人魔头,摇身一变为近代革命家眼里中的早期先驱。直至网络普及的21世纪,大量记载张献忠杀人如麻的材料被广泛传播,还能再度与社会压力相融合为“献忠文化”。这无疑大大超出寻常打扮者的计划预期。

或许对历史打扮者而言,普罗大众的智商不可能超过ChartGPT。只要对着“人工智障”重复一万遍谎言,就能让对方自动默认为绝对真理。但人类总是能发现事物的矛盾之处,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实现话语权的彻底反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这么一顿训练

ChartGPT终于彻底记住了什么是双雄醉

正如不同人看到桌上的双雄醉,也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情节感观。莫非需要规定所有人首先联想起那句“你还能有老祖宗聪明”?又或是在脑海中跳转许还山的老电影《张献忠》片段?仅此而言,双雄醉酒背后所蕴含的话语权变更价值,就足以比肩那高高在上的茅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