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坑老”屡屡发生,怎样识别保健品消费陷阱?中了“圈套”该怎么办?家有热衷买保健品的老人怎么办?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一起来帮助爸妈练就“火眼金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健食品=保健品=药?

广义的“保健品”是指床垫、理疗仪等,并非食品、保健食品或药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GB16740)这样定义保健食品: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其产品属性为食品,非药品

如何查验保健食品“身份证”?

认准“蓝帽子”标志,保健食品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书写格式为“国食健字”G+8位阿拉伯数字的批准文号,或者是“国食健字”J+8位阿拉伯数字的批准文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通过登录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查询产品是否注册和备案。

选购保健食品要注意什么?

关键是要“一看二查三辨”:

一看是指销售资质。线上或线下购买都要查看商家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二查外包装和说明书。三类产品坚决不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食品;无“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用于的产品。

三辨广告和宣传内容。避免购买声称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保健食品;不盲目参加以销售产品为目的的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正确食用保健食品?

根据自己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不要盲目购买食用。

注意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将保健食品作为灵丹妙药。

应该根据产品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保健食品不包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坚持正常饮食。

不能食用超过标注的有效期和变质的保健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一些商家打着专家免费讲座、免费赠送产品,或者是健康投资等旗号,故意夸大老年人身体健康隐患,大肆宣传功效,有时还会利用老人独居的特点,采用“陪聊”形式感情促销,最终引诱老年人盲目购买保健食品。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经常陪伴、关心家中长辈。不在身边时,要常给家人打电话或视频聊天,关爱父母,减少孤独感,及时帮助他们识别陷阱。

如果买到不合格的产品,记得保留相关包装票据,以及销售公司名称与地址。遇到涉及虚假宣传问题,可以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并保存好录音、录像等作为证据。如果被诱骗汇款,可以及时报警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