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013篇原创文章,作者群主飞龙。

全文共5686字,配图47幅,阅读需要18分钟,2023年3月19日首发。

本文收录在“坦克战史”专辑里,欢迎延伸阅读。

接上期()

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日本陆军总计组建过46个战车联队,其中有7个已被彻底歼灭(分别是菲律宾的第6、7、10战车联队,塞班岛的第9战车联队、硫黄岛的第26战车联队、冲绳岛的第27战车联队,以及占守岛的第11战车联队)。将战车配属于步兵作战部队是日军的通常做法,以增强步兵单位的机动力和杀伤力,在战场窄小的太平洋地区,这是一种通常的做法。但是,由于日军的战车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经严重过时,在战争中后期的坦克战中难以发挥作用,徒增盟军的击伤数字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模型封面彩绘,左上角小图标注为硫黄岛时期的战车第26联队,但是大图部分的九五轻战明显是战车第7联队第3中队的樱花标识,后景中战术标号8985的八九式中战车也似乎是战车第7联队在攻占菲律宾时期的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战车第26联队涂装示意,为炮塔侧面的白底圆形内嵌一个蓝色向上箭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战车第26联队的徽标细节,应该是战后好事者的作品‍‍‍‍‍‍

‍‍‍‍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战车联队的编制已经趋向稳定。一个标准联队编有6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编制员额为1070人。 1944年3月,以战车第一师团搜索队为基础,在关东军编制内新组建了战车第26联队,首任和唯一的一任联队长为西竹一陆军中佐,组建地点为黑龙江牡丹江,根据后来的记录,战车第26联队只配属了28辆战车。

1944年7月,为加强硫黄岛的守备,第26联队奉命经由韩国釜山港调往硫磺岛。7月18日,一艘美国潜艇“军曹鱼”号(USS Cobia,SS-245)发射鱼雷袭击了载有地26联队的运输船“日秀丸”(Nisshu Maru),由于“日秀丸”的沉没,联队的全部28辆战车均沉入大海,不过大部分人员幸存。西竹中佐获救后短暂返回东京到处救援,最终获得了23辆战车的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现存于特鲁克环礁中的日军沉船上的一辆九五式轻战车,第26联队最初的装备显然也是以这种状态安静地呆在海底‍‍‍‍

至美军登陆硫黄岛时,第26联队下辖联队本部,3个战车中队、1个炮兵中队、1个步兵中队、1个工兵小队、1个整备中队,共有官兵755人。联队各中队的战车装备为:第1中队装备5辆97中战改和2辆95轻战,第2中队装备4辆97中战改和3辆轻战、第3中队装备2辆97中战改和5辆轻战,联队本部另有2辆97中战。炮兵中队装备8门九O式野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西竹一中佐(1902.7.12-1945.3.22),东京人,男爵,陆士36期,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马术场地障碍赛金牌得主。西竹一长期服役于骑兵部队,后转入战车部队,1945年3月22日阵亡于硫磺岛,追晋大佐军衔,本照片中西竹一身后的马就是和他一起取得奥运会马术冠军的天王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西竹参加的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他最后以2分42.2秒的成绩完成赛道并赢得冠军,由于马术在欧美国家有相当的社会基础,一时风头无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 参加奥运会时,西竹仅30岁,骑兵大尉军衔,此后西竹被重新分配到第骑兵第16联队担任骑术教官,1939年3月晋升少佐并从骑兵部队调入战车部队,1943年8月晋升中佐,由于西竹有着耀眼的奥运冠军光环和帅气的脸孔,所以在硫黄岛一战中颇有人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8. 《硫黄岛来信》中的西竹一陆军中佐,扮演者伊原刚志,剧中的西竹此时正在骑马打发无聊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9. 《硫黄岛来信》中的西竹一陆军中佐,扮演者伊原刚志,但是在片中他和战车同框的场景少得可怜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硫黄岛上还几乎没有驻军,随着往南方航线的逐渐重要,日本海军开始派驻航空队和守备队,至1944年2月马绍尔群岛失守后,日本陆军开始重视内南洋的岛屿防守。1944年3月,4000余名陆军士兵被送上岛,5月,原任近卫第2师团师团长的栗林忠道中将改任硫黄岛新编成的第109师团师团长(栗林本人于6月8日登岛),同时,编成由大本营直属的陆军小笠原兵团,栗林兼任兵团长。战车第26联队被归入小笠原兵团的直辖部队,由栗林忠道直接指挥。

值得一提的是,小笠原兵团的作战区域并不止一个硫黄岛,而是包括小笠原群岛的全境。因此在部队配属上,各主要岛屿都部署了部队。如109师团麾下,由立花芳夫少将指挥的混成第一旅团屯兵小笠原群岛父岛列岛的父岛要塞,而大須賀応少将所指挥的混成第二旅团则前往小笠原群岛火山列岛之中的硫磺岛。

除了这两个面积较大的岛屿之外,日本人还向小笠原群岛父岛列岛的南岛派驻了坂田善市大佐指挥的独立混成第12联队,兄岛派驻了竹中直二少佐指挥的独立歩兵第275大队,而母岛列岛的主岛则派驻了黒沢繁大尉指挥的独立步兵第274大队和岩谷好少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276大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0. 在太平洋上的小笠原群岛位置示意图,硫黄岛守备部队隶属于小笠原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 至今仍留存在父岛上的日军碉堡,这些堡垒没有派上用场,被当做战场遗迹保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 栗林忠道(1891-1945),这是他在担任大佐时期的照片。栗林于1914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步兵科,1923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第35期,曾任驻美国和加拿大的武官,并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研究美国军事,是日军中有名的美国通。1944年5月到1945年3月任小笠原兵团长兼第109师团师团长,1945年3月26日在硫磺岛战败自杀,追晋陆军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3. 栗林忠道领章上的两颗五芒星表示他的陆军中将身份,有意思的是,这张照片上栗林佩戴的各种勋章都在电影中被还原了,尤其是右胸下方麦穗环绕的五芒星勋章,电影中的栗林一直佩戴着,是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4. 《硫黄岛来信》中的栗林忠道,扮演者渡边谦,因为已经是1945年,栗林已经身着三式军服(大领章),注意其胸前的各种勋章与栗林实际照片上的对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5. 扮演栗林忠道的著名演员渡边谦和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30-)在讨论表演细节,这里可以看到在夏季制服上的部分军装细节,栗林忠道胸口佩戴的勋章,《硫黄岛来信》拍摄于2006年,当时的东木已有7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6. 提起东木,就忍不住要放一张他主演《荒野大镖客》时的盛世美颜,镖客三部曲拍摄于1964-1966年,东木当时34-36岁,正是一个男人的黄金期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将整个小笠原群岛的部署情况记录下来,是因为当日军丧失了海上控制力后,不得不在所有可能的岛屿上进行布防。在1943年开始的美军“蛙跳”作战中,就有针对性地寻找实力较弱的日军要塞进攻,因此日军不可能将所有赌注都压在某一处岛屿上,造成了分兵。

岛屿防卫的第二个致命问题是有限的弹药和补给,无论事先向岛上运去多少弹药和补给,总有打光的一刻,这跟后来发生朝鲜半岛上的拉锯战有很大的不同。

考虑到美军强大的火力,栗林改变了以往在滩头进行抵抗的作战方式,不再追求能够第一时间将美军逐下海去。如果希望能够获得岛屿防卫战的胜利,滩头防御反击是必须的,栗林放弃了滩头作战,说明他已经认定岛屿必然失守,而希望造成美军尽可能大的伤亡。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他命令修建了大规模的地下坑道,第26联队的战车也多数埋入掩体,作为移动堡垒使用,在战斗初期将尽可能保留战车部队的实力,在看准时机后再投入到重点地区实施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7. 1945年2月17日遭受美军战机轰炸后的硫磺岛,美国人的登陆行动已经迫在眉梢。由于没有将坦克部署在靠近滩头的位置,而是隐蔽在预设好的阵地当中,所以第26联队在硫磺岛战役的初期并没有遭遇多大的损失,保留住了一定的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8. 硫黄岛近些年的照片,可见岛上仍然主要为小丘陵地带,仅有少量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 美军登陆战役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0. 硫磺岛战役进程图,1945年2月19日-3月26日

硫黄岛全岛面积约22.16平方公里,在西南角有一座海拔约160米的活火山口,名为摺鉢山。栗林判断美军的登陆滩头是摺鉢山以东的浅滩地带,利用摺鉢山的制高点可以大量杀伤登陆美军,因此将独立步兵第312大队(大队长长田谦次郎 大尉)和速射炮第10大队部署于此,摺鉢山独立守备队队长由混成第2旅团附厚地兼彦大佐担任。

战车第26联队第1中队被部署在二段岩附近阵地,第2中队被部署在大阪山、雾岛部落、地热原、南部部落附近,联队本部和第3中队在丸山部落附近待命。根据兵团的作战方针,战车第26联队一面构筑掩体,一面进行近战突击训练。

1945年2月19日上午9时,美国海军陆战队2个师在硫磺岛东南海岸登陆,战车第26联队各中队转移到预设阵地中,做好迎战美军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1. 向硫黄岛抢滩登陆地点发起突击的美军两栖战车,背景清晰可见的正是海拔达160米的摺鉢山,这个制高点给予登陆美军以巨大的杀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2. 载运登陆部队的LVT,在上百辆两栖坦克的突击下,守军不可能全部拦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3. 登上硫黄岛的美军包括大量的坦克、履带式水陆两用装甲车等

至19日日落时,美军已有6个步兵团、6个炮兵营和2个坦克营共约3万人上岸,占领了宽约3600米,纵深从650米到1000米不等的登陆场,全天有566人阵亡,1858人负伤,伤亡总数约占登陆总人数的8%。

天黑后,美军害怕日军发动大规模夜袭,军舰几乎不间断地向岛上发射照明弹,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但除了一些小股日军的袭扰外,登陆场的美军平安无事,这显然是栗林放弃滩头防御和反击战术的结果,也因为此,部分日军将领认为栗林无心取胜。

2月20日,美军兵分两路分别向摺鉢山和元山方向进攻,陆战队第28团向摺鉢山进攻,另有三个陆战队团进攻元山方向。经过4天激战,至2月23日上午10时20分,陆战5师28团由哈罗得·希勒中尉率领的44人小分队终于登上摺鉢山山顶,并升起了一面巨大的星条旗。

4小时后12时15分,希勒的6名士兵又插起了一面更大的星条旗,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Joe Rosenthal)将插旗时的情景拍摄下来,这张照片随即广为流传,成了著名的《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后来这幅照片成为许多雕塑和绘画作品的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4. 摺鉢山顶升旗照片,由于每名士兵的姿态非常生动,此照成为太平洋战争的经典留存,拍摄于1945年2月23日上午约12时15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5. 1945年3月25日,一辆被安置在堑壕中的九七中战改,显然从这个位置该战车拥有很好的防御力和隐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6. 在硫黄岛382高地上的一辆九七中战改,可以看到被掩埋的车身

2月21日,美军开始进攻元山机场南北的日军主阵地,战车第26联队各中队与步兵部队一道进行了顽强抵抗。

2月25日,后续增援的美军陆战队第3师突破了日军防线,由元山机场向北机场进军。第26战车联队主力与步兵、炮兵协同作战,利用洞穴、战壕进行反坦克战斗,并支援反击作战。

2月27日,血腥的战斗在多处阵地上展开。到了2月28日早上,部署在西地区的第2中队在2门九O式野炮的支援下从洞穴阵地出击,向美军1个团实施打击,在元山机场附近的第3中队和第1中队也出动战车实施反击。

3月1日,第1中队与步兵中队、整备中队一起突击美军阵地,与美军约1个团的兵力展开最后的决死战斗,但在美军的优势火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中队长身负重伤,在战车内自杀。

第3中队在元山机场东侧地区、二段岩附近与美军展开激战,在中队长战死后,残余兵力转人地下阵地继续抵抗,美军向坑道内投掷炸药和手榴弹,使日军死伤甚多。第26战车联队至此再也没有实施有组织的反击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7. 硫磺岛战役中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他们得到M4谢尔曼坦克的有力支援。第26战车联队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和九七改中型坦克在面对美军中型坦克时整体实力处于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8、29. 1945年3月硫磺岛战役期间,美军M4A3喷火坦克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上下分别为原版和上色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0. 硫黄岛上战损的一辆美军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1. 硫黄岛上,一辆被日军布设地雷击伤履带的美军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2. 又一辆在硫黄岛上被击毁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3. 一幅较为模糊的画作,据说描绘的也是硫黄岛之战

在战役后期,第26联队残部在丸万部落集结,以一部分兵力坚守在东山据点,剩余战车都开进掩体作为火力点继续战斗。

3月14日,西竹联队长为了与在北据点的兵团主力会合,率残存的约300名士兵出击,但未能取得成功,日军官兵与美军展开肉搏,绝大部分战死。西竹一身负重伤,双目失明,于3月22日在洞穴中自杀。

实际上,关于西竹的最后时刻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一名参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的侄子约翰·西弗利(John C. Shively)在他的书《最后的中尉》中,声称西竹是在3月21日早上被陆战队员团团围住后,由机枪扫射而死。西弗利的叔叔是当时在现场的美军排的一员,他们发现了一群借助日出前的夜色快速移动的日本兵并用机枪射击,到了早上,他的叔叔发现了一名身着马靴的日本军官的尸体。

随着西竹的死,战车第26联队在硫磺岛的洞穴和火山灰中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4. 硫黄岛,一辆被摧毁的九五轻战,车体覆盖有泥土,很可能是埋藏在掩体中后被击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5. 埋藏在硫黄岛上掩体里的一辆九七中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6. 埋藏在硫黄岛掩体中的九七中战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7. 硫黄岛上的战车第26联队的一辆九七中战改,后方出现的美国陆战队员表示这辆车早已被击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8.硫磺岛战役期间被美军缴获的九五式轻战车,显然属于第26战车联队,有意思的是,战车炮塔侧面的树林标识似乎被刻意抹去,车体侧面的假名的意思待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9. 时至今日仍残留在硫黄岛上的一辆九五轻战残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0. 时至今日仍留存在硫黄岛上的一辆美军M4“谢尔曼”中型坦克残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1、42. 国外军迷找到的M4“谢尔曼”残骸,看起来跟上面两张是同一辆残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3. 硫黄岛382高地上的一辆九七中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4. 现存于美国陆军兵器博物馆的一辆战车第26联队的九七中战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5. 游戏《战地5》中的硫黄岛战役地图,玩家操作的是一辆九七中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6. 1945-1946年,战争结束后在硫黄岛上的一辆九七中战,两名身着悠闲的美军士兵在残骸上拍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7. 美国人对硫黄岛上的坦克战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谁入手了此书?‍‍‍‍‍‍‍‍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