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遗:那些名家笔下的中世纪军队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今人谈及中古时代的军事内容,都很容易误入“盲人摸象的歧途”。或是因一知半解而对其嗤之以鼻,要么是将充斥着浪漫主义气息都投身到古人身上。毕竟,中世纪是一个拥有千年跨度的特殊阶段。如果只看期间的某个部分,就不免得出完全相反的矛盾结论。

因此,我们不妨将几位历史名家的观点罗列出来,为自己开拓一片更加宽广的观察视野。

西欧国家的军事阶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就社会特征来说,中世纪的士兵就能被分成2大类

1 战斗意志较高、装备较好,通常是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富裕战士。除去那些骑马作战文化没有普及的民族,比如早期维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后来的爱尔兰与苏格兰,他们往往是作为重装骑兵参加战争。这些士兵通常占军队的总比例不高,但往往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一旦这批人遭受重大伤亡或者干脆逃跑,战争的胜负就可以基本决定了。

2 战斗意志、装备。社会地位和相关技能较低的战士。他们通常没有盔甲或只有简单盔甲,在战争中主要充当前者的辅佐。尽管在数量上占据了军队的大多数,但通常即使具有明显数量优势也无法单独直面敌军精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在西欧往往是日耳曼/凯尔特武士传统在中世纪的延审,即有产者如果不够勇敢不能拿起武器就难以维持自己的地位和财产。而比较勇敢愿意承担作战任务的穷人, 哪怕甚至不属于原本武士阶层,也有机会获得更高社会地位和财富:

根据《利普利安法典》,墨洛温王朝针对不履行应征义务的罚款十分高昂。法兰克人要缴纳60索里迪,罗马人、被释奴隶或教会人员也要缴纳30索里迪。在一头牛只值1索里迪、一匹马只值6索里迪的年代,像这样一个数字足以压垮穷人家庭,即使对富人家庭而言也是一记重击。”

在《萨利克法典》和《利普利安法典》中,杀死一个法兰克自由民的赔偿金都是200索里迪。但在《萨利克法典》特别提到为国王作战的人享有的特殊待遇。任何人如果闯入受国王信任的自由人家中并将其杀死,都要缴纳1800索里迪的罚款;任何人如果闯入受国王信任的罗马人或者被释奴隶家中并将其杀死,都要缴纳900索里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国,如果能够为国王作战,没有土地的贵族就能从国王那里得到容身之所、食物、草料以及战马。他们在法典中规定的赔偿金则是1个平民的两倍之多。在发出动员令后,如果有产的贵族无视命令,其土地就要被没收,而且还要缴纳120先令的罚款。无产贵族为这种抗命行为所缴纳的罚款为80先令,平民则为30先令。

公元805年的《亚琛敕令》,无疑是对803年敕令的补充,要求所有拥有12份地之人都要在服役时身着身甲。任何人如果拥有铠甲,但在服役时没有将其带上,就会受到没收铠甲和一切国王授予的特权的处罚。逃避兵役或没有编入803年规定的那些小组之人,都要被没收一半财产。任何拥有土地或其余财产估值达到六磅黄金者,都要缴纳三磅黄金的罚款,财产为三磅黄金者则要交纳30索里迪。

中世纪早期的战士就是自由人,自由人就是战士。因而于在5-6世纪,作者们就用“miles”一词来表示与神职人员相对的社会阶层了。到了中世纪晚期,在安茹伯国的法律用语中,“franchir”(跨越,超越)的意思仍然是anoblir(使成为贵族)。天性尚武的日耳曼人被嫁接到垂死的罗马制度上,产出了一个独特、自立自足、凭借尚武精神而延续的战士阶层。

--《中世纪战争艺术》查尔斯-威廉-欧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国家的模糊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比较东方的国家,例如拜占庭和埃及等区域,存在长期的农业和城市生活方式差异。这导致市民和农民思维取代了战士精神,原先能够充当战士的阶层,也在文明的氛围下变成了普通有产者,再也没有了军事价值。所以在军事力量上,非常依赖外来雇佣军和少数依然愿意为了薪水和劫掠机会作战的人员。一旦这些人失败,缺乏好战精神和武士阶层的本土部队就很容易一哄而散。

在人口上占大多数但不愿打仗的希腊地区,通常倾向于缴纳后来被西欧人称为 “兵役免除费”的贡金。倒是居住在小亚细亚的亚美尼亚人、卡帕多西亚人、伊苏里亚人以及欧洲的色雷斯人,会被认为是军队中最好的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与西方有重大的共同点,但东方从来没有发展出完全的封建层级。武人世家是有的,却没有真正的骑士阶层,也没有西方封建制度的灵魂或个人效忠关系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日耳曼扈从观念。在一段时间内,拜占庭军制与诺曼-英格兰体制极为接近。封建主义的某些要素与税制官制联系了起来,并融入后者之中。兵员是招募而来,而且与英格兰一样,亲自服役被纳钱代役所取代。

尽管有蛮族迁入定居,帝国内地是内地人过快地失去了尚武精神。结果,帝国还是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借助异族雇佣兵充实军队。各个日耳曼部族、斯拉夫人、佩切涅格人、马扎尔人、保加利亚人乃至突厥人在拜占庭皇帝的军营中共聚一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瓦良格人曾长时间发挥极其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他们为瑞典人和诺曼人出身,穿过俄罗斯和黑海来到拜占庭。“瓦良格”这个词的意思是“盟友”。后来有各种各样的人物都被冠以这个名字。威廉征服英格兰后,瓦良格人中估计也加入了许多从英格兰逃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步兵中最优秀的伊苏里亚弓箭手指挥官找到贝利撒留抱怨,他们因在大部分战斗中都无法参战而感到十分苦闷。因此,贝利撒留在后来的一次出击中给他们安排了重要的位置。毫无疑问,这一安排只是为了安抚这些勇敢的士兵,而绝不是认为将他们置于第一线会对战斗有利。战斗结果对这些步兵而言也十分苦涩。己方一小队骑兵头脑发热地逃跑,冲过了伊苏里亚弓箭手的行列,使他们陷入了混乱。紧接着,哥特骑兵又攻击了这支步兵部队,将他们彻底击溃。两位负责这次出击的指挥官--普林西皮乌斯和塔木图斯,均在试图重整溃散的部队时被杀。

熟知这种战术的纳尔塞斯,为法兰克人准备了一个可怕陷阱。他将自己的步弓手和其余步兵布置在中央,并让部分精选的蛮盟骑兵下马列在步兵背后。同时再由罗马本土骑兵组成两个宽度很大的侧翼。法兰克纵队在攻入中央之后,没有遭遇多大困难便击溃了第一线的普通步兵和第二线的步弓手。之后,法兰克人便开始与位于轻装部队后方的赫鲁利人以及其余蛮盟部队接战,压迫着他们后退。

--《中世纪战争艺术》查尔斯-威廉-欧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兵孱弱的拜占庭与阿拉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即使传统上被认为装备较好训练较统一完善的拜占庭军队,本土步兵也处于辅助地位,难以直面敌方精锐部队。尽管在军事手册上拥有被称为“重盾兵”(Scutatus)的重装步兵,也被要求至少前四排装备头盔身甲甲袖和胫甲使用大盾长矛刀剑作战。

参考大部分拜占庭的战记和尼基弗鲁斯-福卡斯的看法:一名统帅只要有5-6千名重装骑兵和上帝的援手就圆满了。以及尼基弗鲁斯-波顿尼亚茨在描述米海尔三世皇帝组建长生军一事时提及长生军的主要训练内容是运用武器和骑马的技艺的做法来看。 应当有理由认为,拜占庭的步兵尽管名义上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皇帝的重视,但是实际上通常是充当骑兵的一种掩护和辅助,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骑兵的表现。这一点也许应该把瓦兰吉卫队排除在外,但主要因素在瓦兰吉卫队出身的社会里较有地位和财富的人还愿意作为步兵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穆斯林士兵一般自供武器或者使用从战场缴获的武器。在击败敌军或攻破城镇后,敌军的装备是最受欢迎的战利品之一。他们并没有统一的制服,每个士兵穿的都是他们能找得到或者买得起的衣服。

早期阿拉伯剑是一种剑柄短小的双刃直阔剑。现存的萨珊王朝后期阿拉伯剑剑刃长约1米,使用起来需要一定的力量和灵活度才行。最好的剑似乎是从印度进口的,尽管也门和呼罗珊也是著名的高质量武器制造中心。很显然,这是一种贵重的武器,它们常常被人命名、在家族中代代相传,还在诗歌中被广为传唱。在近距离接战中挥舞的宝剑,是真正的英雄才配携带的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拉伯人还用长矛。比如鲁姆赫(rumh)长矛,就是一种木柄金属头的步兵武器。既可以用来砍杀,也可以用来刺击。还有伊斯尔巴矛,这种武器可能是在马背上使用的。有些记录表明,阿拉伯士兵也会使用铁棒、钉头锤、木棍、石块、帐篷杆以及任何可以随手拿到的武器进行战斗。

阿拉伯人的弓术十分精湛。有文献叙述过“阿拉伯弓”和“波斯弓”的特点,很有可能阿拉伯弓要更加单薄轻便。

公元704年,在整个辽阔的呼罗珊行省,50000名士兵只有350件锁甲。这些锁甲往往会代代相传,而明净光亮的全新锁甲则价值连城。头部防护装备分为两种。一种是“米格法尔”(mighfar),在西方兵器史中被称为“护面锁甲”(aventail)。这是一种锁甲头罩,背面一直延伸到后背以保护脖子。还有一种圆形头盔,名为“拜达盔”(Bayda),即“卵形盔”。

--《大征服-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休-肯尼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利奥六世的时代,阿拉伯人在防护上的匮乏可能也没有得到改观。他们的步兵通常使用称为“长方形密集横队”的阵型,加上射术较好的轻装射手(利奥说他们几乎只有布衣)。利奥认为撒拉逊人中只有骑兵是具有战斗力的,步兵不过是一群土匪而已,根本无法抵挡拜占庭军队的攻击。

就这点来说,有可能早期的阿拉伯军队步兵至少在装备和地位上并不高明,只是在斗志和刻苦耐劳是比较强势。随着大征服结束, 财富和资源的增长并没有提高步兵的装备和财富,而是在体现骑兵的装备升级和重要性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兵源上可能也发生了类似拜占庭的事情。公元9世纪后,雇佣兵取代了信士,尤其是塞尔柱突厥人,他们不仅信奉先知教诲,更能提供兵员。塞尔柱突厥人的埃米尔和将帅很快就当上了主人,只给巴格达的哈里发留下宗教领袖的尊荣。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萨拉丁身上。公元1181年左右,尽管他在名义上拥有庞大的步兵,但军中核心力量依然是6976 名古拉姆。这其中包括大量库尔德人,以及 1553 名来自花剌子模的流亡者。

--《骑士团九百年》德斯蒙德-苏厄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斯与游牧民族的战术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战略》和《战术》这两本著作的原文来看,波斯人和西徐亚人同样是由地位较高装备较好的主力重骑兵,以及装备较差地位较低的弓箭手组。一旦前者崩溃后者往往无力回天。只不过波斯人更习惯使用土木作业掩护射击,游牧民则是纯粹的轻装弓箭手。

波斯人骑兵身着甲胄,手持弓矢和刀剑。他们能够比其他民族更快速地射出箭矢,但其弓箭的威力并不太强。他们会在战争中营地设防,在会战将近之时还会在营地周围挖掘壕沟,并竖起削尖的木栅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斯人在排列战线时会分成3个实力均等的部分,即中央、右翼以及左翼。特别是在中央部分,还会额外配有四五百名精挑细选的精兵。其阵型纵深并不固定,但无论他们是让每个单位都分为第一线和第二线,还是将所有骑兵都排进方阵队形。他们会保持阵型正面齐平且足够密集,备用战马和行李纵列会被安置在主力战线后方不远的距离上。在对付枪骑兵时,他们会迅速地在崎岖地形上组成战线,以便发挥自己的弓箭优势。因为枪骑兵发动的冲锋会因地形原因而四散崩溃。会战前,惯常使用的手段包括将营地设置在丘陵地带以及拖延战斗等,尤其是在他们知晓自己的敌人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的情况下。

波斯人也会因遇到寒冷、降雨和南风等可能,导致弓弦变得松软的气候而感到极为困扰。此外,他们还十分害怕列好严整队形的步兵,以及适于枪骑兵冲锋的平整开阔地形。其原因在于波斯骑兵不使用骑枪和盾牌,而弓箭在近距离白刃战中又毫无作用。对波斯人进行正面冲锋能够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因为他们会迅速逃跑,而且又不像西徐亚人那样懂得突然转身攻击敌军。由于波斯人不懂得在侧翼部署足以抵挡大规模侧翼攻击的侧卫部队,针对其战线侧翼和后方发动攻击或迂回行动可以很容易对其造成重创。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在当天与敌军进行会战,便不要拖延、立刻发动进攻。进入弓箭射程之后,立刻以整齐、密集的常规阵型发动冲锋,因为在接近敌军之时的任何拖延,都意味着波斯人将向我方士兵和战马倾泻更多箭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托尔克斯人和保加利亚人的作战方式大同小异,甚至可谓完全相同。他们狡猾地选择时机,依靠欺骗、突袭与断粮对付敌人,而非依赖蛮力。他们装备刀剑,弓箭与长枪。在作战时,他们大多数人都有两套武器,手持弓箭,把长枪挂在肩上。他们在必要时能够使用两种武器,但遭受追击时,他们的弓箭最有效。

显赫者不但自己穿甲,他们的马匹也会在前方挂上铁甲或者填充甲。他们喜欢在一定距离外作战,发动伏击、包抄、诈败、调转方向、分散行动等。作战时,结成紧密阵形的步兵可以给他们的骑兵造成很大的伤害。他们不肯下马,而且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们也不擅长步战。没有任何遮挡的平地也对他们不利,而且他们也畏惧大批骑兵以紧密阵形追击展开近战格斗。

--《战略》莫里斯一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异曲同工的普鲁士和立陶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鲁士人惯于独来独往。早期旅行者易卜拉欣·伊本·雅各布注意到,他们在打仗时不等朋友来帮忙,就自己冲进战场,挥剑鏖战直到被敌人打倒。这种狂暴的勇气,显然仅仅出现在贵族身上。因为一般的证据表明,普鲁士的普通士兵在遇到强敌时会溜进树林、丢下伙伴。但这样就能保证自己生存下来,将来再战。这符合基本的人性。

普通民兵只有木棒和石块,这在伏击战或者保卫要塞时还算有用。但他没有信心与拥有战马、盔甲和利剑的强大敌人正面交锋。那是贵族的职责,他们是装备剑、矛、头盔和链甲的轻骑兵。这一套装备不如西方骑士,但很适合普鲁士本地的地形地貌。那里有很多沼泽、生长树木的洼地和崎岖不平、林木茂盛的丘陵,普鲁士贵族即便能够更容易地获取西方武器,恐怕也不会采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陶宛人擅长在遍布沼泽和森林的土地上打伏击。他们用从德意志人或斯拉夫人处缴获或者购买的剑和锁子甲装备自己的骑兵,还为他们配备了短投枪。这支军队用蒙古人的战术,但不用箭,而是在较短的距离内投掷标枪。步兵则多装备长矛木弓或手掷投枪。

--《条顿骑士团》威廉-厄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