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昌台区,一名男性游客因天黑迷路,意外闯进了一处名为亚青寺的庙宇,看到面前的青灯古佛男人倍感心安,想着天色已晚他便生出了留宿一夜的念头。

男人敲了敲门,片刻过后一名女尼推门而出,见状他立刻双手合十说出目的,本以为马上就会被请入寺中,哪成想下一秒对方竟直接关上了庙门,任他如何央求都无济于事。

这可让男人倍感郁闷,疑惑着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为何不愿与人为善,又气愤于女尼一言不发赶人出门,于是次日一早他就将此事发到了互联网上,想请大家伙给评评理。

闻言,起初舆论着实是一边倒,大家都认为这亚青寺不近人情,但当甘孜州本地的网友出面后情况却发生了反转,倒不是因为他们维护老乡,当真是寺院的规矩使然。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亚青寺为何拒绝接待客人,这等举动又是基于何种规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传佛教

自东汉时期传入起始,佛教在中国已然繁衍生息了两千多载,积累了大量的信徒,也让人们对众生平等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当然了,这也就是佛教能够逐渐发展壮大的原因所在。

发展、壮大自然离不开信徒们的香火,世人皆可修佛,男女亦可,男的叫僧、女的唤作尼,僧尼共同努力支撑起了庞大的中国佛教体系,但,碍于三纲五常、封建社会的礼义廉耻,终究是僧多于尼,僧的地位也要大于尼,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1900多年,还是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后这才得到了改变。

女性本身的思想得到了重视,女性的地位愈发提升,“尼”的数量、质量也就这样逐渐提升了起来,从清末的寥寥数千,到了现在的将近十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中国有一处寺庙,单单是它一处的尼姑就占据了全国尼姑总数的五分之一,而此处不是旁的,正是开篇提到的亚青寺。

位于四川省白玉县的亚青寺尼姑总数超过两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尼姑庵,她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规矩,例如称谓,由于归属于藏传佛教,亚青寺中对于信徒的称谓只分男女,男的叫做“扎巴”,也就是和尚的意思,女的叫做“觉姆”,意为国王的姐妹或是神女的意思。

说到这个相信一定会有人感到困惑,因为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西藏地区都是十分封建、落后的,这样的地方必然存在性别歧视,女性根本不可能有地位,更不可能凌驾于男性之上被称为神女。

其实大家这么想倒也无可厚非,西藏的普通老百姓的确如此,由于劳动力分配问题,男性地位就是要比女性高出许多,不过,在藏传佛教中却有所不同,在教义中不光明确规定了众生平等、男女之间地位平等,在某些方面上女性还要略胜几分,譬如为其赋予智慧、善良的象征,以及为世界带来温暖与光明的作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给我尊重,我给你信仰,不用看男人脸色,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了,这也就是藏传佛教之中尼姑、女性信徒如此之多,亚青寺中觉姆数量远超扎巴,以至于被称为“觉姆寺”的原因所在。

什么?亚青寺中还有扎巴?的确,藏传佛教不像我们中原,要么就是尼姑庵要么就是和尚寺,要么就只有男丁,要么就只有女性,在包括亚青寺在内的诸多藏传寺庙中,男女之间的“防线”都没那么高,打个比方,他们之间就好像是大学的男女学生一般,上课时在一个教室里学习、探讨,放学后再回到各自的“宿舍”,远比世人想象的要开放许多。

亚青寺

亚青寺以女性比例远超男性而闻名,两万余的总人数中,有超过两万的觉姆在此修行,女多男少,男女共同修炼成为了亚青寺的特色,但亚青寺的神奇之处还不仅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又名亚青乌金禅修处的亚青寺始建于白玉县昌台区,首任主持是为大圆满成就者——喇嘛阿秋仁波切,这个波切可不是什么徒有虚名之辈,他被藏传佛教信众尊称为“阿秋法王”,一生之中为求真法付出良多,“文革”时期历经千辛万苦仍未放弃,这才终于修成了大圆满境界,圆寂之时使得灵魂超脱肉体永恒不灭。

有这样一位大能主掌,亚青寺自然不是浪得虚名,为此前去一探究竟的佛教爱好者也是不计其数,她们与寺内僧侣同吃同住同修行,而在这般细致入微的观察下,不少此前人们不知的情况亦是被相继挖出。

据观察,亚青寺内说是有两万余僧众,实际上却只有万余人常驻,其中八千余觉姆、一千余扎巴,剩下的则是四方来客,或闲暇时分来此修行,或行走世间不定时回寺。

这么多人住在哪也成了问题,故而,寺庙在成立之初便采取了片区管理的方式,共有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一名片主,唤作“更克”,向上共有九个大洲,每个大洲都有一个主事人,即丹达,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别看常驻的觉姆数量是扎巴的6倍还多,但觉姆的“地盘”却比扎巴要少,只有四个大洲,剩下的五个大洲则是扎巴的地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域划分如此清晰,规矩不用多说自然也是极多,首先亚青寺与内地的寺庙不同,内地僧侣大多不事生产,只靠着信众的供奉过活,可在亚青寺里,无论是觉姆还是扎巴都需要努力工作、辛勤劳动,从而完成寺内的考核,例如参加诵经、法事、扫除、维修等等。

完成者才能获取相应的工资、优待,偷奸耍滑或是耽误的工作的就惨了,轻则会被扣除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重则更是会被主事人责罚,丢了面子事小,扰乱了心境事大。

说到这里相信一定会有人发出质疑,认为亚青寺共有数万人,一个大洲一两千人,一个片区也有几百号人,这么多人主事的“丹达”、“更克”能管得过来吗?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女人,女性的体力本就比男性差,心思也要更加细腻,一旦刻意隐瞒互相袒护,该怎样发现并进行责罚呢?

的确,俗话说得好“三个女人一台戏”,成百上千个女人所要产生的问题也更多,然而,大家要知道,能够成为主事人的都不是等闲之辈,修佛之人洞察力本就远超常人,这些人更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一个前些年发生的例子大家就知道了,2007年时,一位女性佛教学者为了撰写研究报告,曾亲自来到了亚青寺内体验生活,为了真实性,她几乎是与觉姆们同吃同住,白天要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工作,晚上还要尽快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常常都要折腾到凌晨才能睡觉。

如此操劳莫说是女性,就算是精壮的大小伙子都受不了,因此,一天早上这名学者便错过了晨诵的时间,还是直到寺内的朗读声达到高潮这才将其唤醒。

学者深知这种赖床的举动是对佛祖的不敬,她本想着立刻找到本大洲的丹达道歉,可转念一想千余人的队伍丹达应该记不得人数,于是她就故作聪明的躲到了晨诵队伍的最后,企图就此蒙混过关免于处罚。

到了地方,一看丹达紧闭双眼背诵经文,学者瞬间将心放到了肚子里,但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举动竟早就被丹达发现了,这不,晨诵才刚一结束,她就被对方留了下来,又是拿出戒尺狠狠抽打了三下手板,又是没收了上个月的“工资”,眼看着学者还想狡辩,丹达更是直接罚她扫了一个月的厕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没了工资,学者每日只得捡一些伙伴的剩菜剩饭吃,随后灰溜溜的去扫厕所,足足干满一个月这才恢复了平常,本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但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在第二个月的例会上,学者的行为直接就被汇报给了主持,又被主持列为了反面教材,最终写进了寺庙内的重点关注名册上,以起到警醒后人的作用。

只是睡了个懒觉就给予这等处罚,亚青寺的规矩森严当真是令人胆寒,不过这也不能怪对方不近人情,毕竟在佛教的观念中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要是明知是错还想隐瞒,还想蒙混过关,那问题可就大了,往小了说这是心不诚,往大了说这就是人品问题。

四条铁律

仅这一次就让女学者涨了记性,而为了避免再犯错误,她又针对亚青寺的规定展开了调研,日积月累之下四条如山铁律被其发现,触犯这四条可就不是扫厕所这么简单了,是会被无条件扫地出门逐出寺庙的,它们分别是:

  1. 日落之后不得购物消费
  2. 外出时必须请假,否则视为永久离去,不得重回寺内
  3. 觉姆不能穿黑色的衣裙,穿着衣裙时必须套头穿,不能踩入
  4. 过了晚上七点,觉姆与扎巴不得见面,成年男性也不得进入寺庙留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第四条很好的解释了开篇时,亚青寺为何拒绝接待男性游客一事,这也不难理解,毕竟男女有别,亚青寺内有那么多的觉姆,万一游客心怀不轨,岂不是会对寺庙造成不好的影响吗?再者说就算游客是好心,夜晚见到外界的男性对于尼姑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难免会影响心态。

其余2、3两条也都在情理之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寺庙又不是大集市,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自然需要向主事人汇报一声;至于衣着,黑色在佛教中是邪恶的象征,黑衣宰相姚广孝就是最好的例子,从头到脚穿也是因为头洁脚脏,担心辱了佛门的圣洁。

可这第一条就有些让人无法理解了,有钱有需求买些东西怎么不行?为何就变成了不可触碰的红线了呢?

原来这并不是一直以来约定俗成的规矩,而是近十几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变迁新衍生出来的,在此之前莫说是购物了,藏传佛教的僧众们经常连饭都吃不饱,都需要挨家挨户的去讨要、化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如今时代不同、情况也不同了,亚青寺内早就超过了万人之数,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全都去化缘,因此这才诞生了由主持独自化缘,用讨来的香火钱给僧众发工资,让他们自己购买生活用品的现象。

亚青寺僧人的工资水平大体相同,除了“丹达”、“更克”工资稍高能超过五百外,其余大部分觉姆每月都只有三四百块钱,不过别看钱少,亚青寺的物价亦是奇低,400块钱除了吃饭、日常用品之外,还是能够余下一些的,而这就衍生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多出来的钱该怎么花?

俗话说得好“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男人女人都一样,手里有钱自然就会多出些欲望,或是攀比、或是虚荣、或是嫉妒,故而,在晚间不得购物的规矩出来之前,亚青寺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午夜时分觉姆偷偷在寺内的超市购物,买一些小零食、小饮料当做宵夜,且随着影响的扩大,这种情况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贪图享乐的行径俨然违背了修佛的初衷,不仅对亚青寺的名誉影响恶劣,更会给修行增加难度,当然了,这也就是该项规则诞生的原因所在。

不过大家也不用因此对亚青寺感到畏惧,觉得规矩太多不敢学习、参观,实际上对待普罗大众亚青寺还是十分宽容的,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你想来佛门随时欢迎,你想走没人拦着随时可以离开,那些规矩针对的也只是僧众罢了,受不了只需一句“还俗”,是没人会逼着你守规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