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智能座舱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关键角色,HUD(包括大尺寸W-HUD以及AR HUD)前装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关键的成长周期,尤其是AR HUD带来的体验升级,进一步驱动需求释放。

“之前大家都是拿HUD当辅助,驾驶员有问题还是会回到仪表盘上。而我们希望HUD不仅仅是辅助,而是让它彻底替代仪表盘,驾驶员只用看前方就够了。”这是理想汽车的判断,去年从L9开始,这个品牌旗下的所有车型开始标配13.35英寸W- HUD。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W/AR HUD交付150.04万台,同比增长38.12%,前装搭载率为7.53%;其中,AR HUD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前装标配搭载交付10.96万台,同比增长115.7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带动资本市场持续聚焦HUD赛道。

就在本月初,总部位于英国的HUD方案商Envisics宣布,完成超过5000万美元的C轮战略融资,由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现代摩比斯领投。目前该公司的战略投资者(也是主机厂客户)包括通用汽车、上汽集团、捷豹路虎以及Stellantis。

按照计划,作为公司股东之一的通用汽车,将是全球首家前装搭载Envisics第二代AR-HUD技术方案的汽车制造商,并首次亮相于2024款的纯电动凯迪拉克LYRIQ(锐歌)。

然而,几年前,HUD的前装市场并不像现在这般火热。一方面,受制于技术成熟度问题,HUD的体验并不好,尤其是C-HUD和小尺寸W-HUD。此外,比如阳光倒灌、畸变、投影亮度以及显示内容单调等诸多问题。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标配W-HUD还不到30万辆。

另一方面,HUD并没有成为新车的营销亮点(相比而言、智能语音、DMS、OMS等反而效果更佳),同时,考虑到不菲的成本(1500-5000元不等),车企对于这款产品(在很多消费者眼中,还不是刚需)的前装上车,在过去很长时间并不「感冒」。

不过,随着大尺寸显示、AR显示等更多技术方案的落地,HUD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由新技术引入推动的增长阶段。同时,在关键的供应链部分,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在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作为全球DLP技术的主要输出方,德州仪器在今年初的CES展上推出了下一代车规DMD芯片DLP4620S-Q1,可以满足更宽视角和更大Eyebox范围对亮度的要求,同时满足更大VID实现时所需要的更大阳光负载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HUD的核心软件引擎也在不断优化,此外,座舱算力提升、高精度定位导航以及ADAS辅助驾驶的加载,也在驱动显示内容的多元化(比如,AR显示带来的沉浸式导航体验)和更加精准的信息输出。

比如,东软集团也在此前智能座舱产品、全球导航平台、T-Box/5G Box、车路协同C-V2X、辅助驾驶等业务基础上,推动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HUD)等一系列新产品的研发。

目前,该公司的AR-HUD软件方案融合专业导航技术、采用多种核心软件算法及交互设计界面,可支持高度定制化,可灵活适配各种硬件产品,目前已与多家主流汽车厂商合作,已经进入量产周期。

此外,作为目前中国本土头部的HUD供应商,华阳集团已经在AR-HUD上实现TFT、DLP、LCOS多种技术方案的布局,均已承接项目,部分实现量产;在新技术方面,公司的双焦面和斜投影AR-HUD已获得阶段性突破,正推进光波导技术在AR-HUD的应用。

该公司在2022年前三季度HUD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第四季度AR-HUD有多个新项目量产并获得新定点项目(包括长城、长安、广汽、吉利、VinFast等多个客户的新定点项目),并参与多个合资车企、新势力车企的项目竞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传统的W-HUD相比,AR-HUD更好地结合了ADAS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场景融合,通过数字图像与真实场景的叠加,并融为一体。而在供应链侧,不管是大尺寸W-HUD,还是AR HUD,也在快速带动光学、结构、硬件以及软件算法供应商的加速入场。

此外,在小尺寸、低成本可变焦面AR-HUD技术,以及基于TFT的AR-HUD(目前性价比最高的落地方案)光学系统中阳光倒灌问题都在逐步得到解决。

而在供应链侧,在芯片层面,高通的第四代座舱计算平台(SA8295,2023年首发量产)首次支持超宽全景显示器、可重构3D数字仪表、超高清流媒体以及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AR HUD)。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随着舱内大屏配置已经成为主流,AR-HUD将成为下一阶段新车舱内功能配置的差异化焦点之一;同时相比于传统HUD以外资供应商占先不同,AR-HUD从一开始就成为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发力点。

而从行业趋势来看,HUD已经被不少车企视为3.0时代座舱信息及交互的入口之一。同时,结合更多的新型显示技术,实现全数字化的舱内交互体验。

就在今年CES展上,宝马发布了i Vision Dee概念车就配备了大尺寸HUD,与此同时还在前风挡和其他玻璃上集成了显示系统。宝马集团CEO Oliver Zipse表示,超大尺寸的屏幕将会从汽车内消失,因为它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而大尺寸AR HUD也被沃尔沃汽车视为下一个“智能·安全”科技,该公司也在去年完成对以色列科技公司Spectralics的战略投资,后者研发的多层薄膜显示方案可以实现整个前挡风玻璃转换为动态信息显示介质。

如果考虑到理想取消传统大尺寸液晶仪表,并用HUD取而代之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HUD的市场潜在需求规模。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全液晶仪表886.74万辆,前装搭载率升至44.49%。

尤其是导航辅助驾驶(NOA)的渗透率还在逐步提升,这种结合了ADAS和高精度地图导航的高阶系统,人机交互的聚焦点也在逐步从传统液晶仪表(不符合正常安全视线的范围)转向大尺寸W-HUD和AR HUD。

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搭载W-HUD/AR HUD预计交付将超过250万台,前装搭载率将首次突破10%;到2025年,AR HUD的前装搭载量将首次突破百万台/年大关,W/AR HUD搭载率将突破30%。

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