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安”治政之要核心更是基础

河北明确继续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计划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816个,惠及居民25.7万户;内蒙古将新建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养老服务站2350个,并拓展提升200所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服务功能;湖北提出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5万个……开年以来,多地公布2023年“惠民生清单”,满足群众需求,回应民生关切。(3月22日 人民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是对明朝张居正“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一语的化用。致:达到,实现。要:关键。其意为:实现国家安定的关键,就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而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体察他们的疾苦。古今中外,无数朝代更迭、无数政党兴衰,都在反复证明一个道理:重视民生,则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无视民生,则国覆民反、政息人亡。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民生,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命运休戚相关。民生是什么?是老百姓的日常生计与生活。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就是要“以百姓心为心”,要求政府管理者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而对民生疾苦,要“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以民众需求为导向,让民生跟着民声走,才能真正执政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姓安”是治政之要核心更是基础。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不断地改善民生,对民生方面的风险隐患进行摸排并及时化解,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把群众的一桩桩“小事”作为“大事”来抓,让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真正以“基础实”护“百姓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心一如来时路,山高路远再启程。要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真正把老百姓的“难事”当作党委、政府的“要事”,老百姓的“关注点”当作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党员干部真正扑下身子,从一点一滴、一件一件的实事好事办起,着力解决一些突出问题,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更加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治理格局,服务于、保障好人民安居乐业。(文/李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