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宝塔糖的童年记忆?

童年回忆-宝塔糖

在50年代和60年代,因为糖很贵而且对牙齿不好,所以很多父母都不让孩子吃糖,但他们不得不用这种糖代替,我很快乐的。

没有别的原因,宝塔糖有一个奇妙的功效,就是可以清理孩子肚子里的蛔虫

蛔虫病有多可怕?宝塔糖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宝塔了?有替代品还是不需要?

酸甜苦辣的宝塔糖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50年代蛔虫肆虐的时候,宝塔糖辛苦了,但是为什么就没了呢?

50年代蛔虫猖獗

几十年前,几乎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蛔虫,一想到肚子里有虫子就全身麻木。

当时我国的蛔虫感染率高达70~80%,儿童感染率明显高于成人。

那时的孩子们可以说是满山奔跑,像一群野猴子。

可怕的蛔虫

早上起来就开始三五成群的上山摘水果,去河边抓螃蟹,然后下地挖蚯蚓玩和。

太阳下山回家后,身上还是没有干净的地方。这时候家里人也忍不住换衣服洗手,直接招呼吃饭了。

毕竟不干净,吃了也不会生病。

那一幕表面上还算和谐,可是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那些虫子也被他们吃进了肚子里。

欢笑嬉戏的孩子们玩耍的场景

其实当时的农村除了没有勤洗手的习惯外,很多坏习惯也为蛔虫提供了温床。

  • 几十年前的农村环境

当时农村大量使用旱厕,人畜粪便几乎都堆在一起。

在缺乏化肥的时代,这些肥料是田间瓜果蔬菜的天然养料。

被粪便密布的虫子,当然还有蛔虫卵,然后这些蛔虫卵顺着蔬菜水果井水回到人的胃里。

蛔虫在人体内的生活史

这些蛔虫可不是省油的灯。它们进入人体后,会在十二指肠内孵化,然后进入小肠。

当蛔虫在胃部聚集时,人会感到恶心和腹痛症状。

如果是小孩,也会影响食欲,延缓身体发育。

最可怕的是,当这些幼虫发育完全后,在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存活将近一年。

而胃里的这些蛔虫会不断的繁殖。一个女性每年最多可以排卵24万个,导致人体内的蛔虫越来越多。

长期不治疗,会引起肠梗阻、肠穿孔、阑尾炎等各种并发症。

  • 宝塔汤诞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终于研制出了治疗蛔虫的药。

新研发的药物,是普通药片,可能会有苦味,大人当然没问题。

难以忘怀的童年味道

但是孩子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多拒绝吃这些苦味的药,所以国家药局做出了为孩子们成功抗蛔虫各种五颜六色的宝塔糖。

但是后来我们经常看到这种黄色。

吃了宝塔糖后,隔天就能看到效果。一条十几厘米长的蛔虫,刚刚被拉了出来。现在回想那一幕,我还是觉得很恐怖。

可是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这种吃苦耐劳的宝塔糖了呢?

赚了很多“功劳”的宝塔糖去哪了?

  • 宝塔糖的兴衰

要回答前面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到宝塔糖的原材料——蛔虫,里面含有“α-三道年”,它是它是蛔虫的克星。

所以宝塔糖的兴衰与这株植物的命运息息相关。

当时虽然研制出了治疗蛔虫的药物,但是在神州大地上从未发现过这种材料。

蛔虫不是我国特有的稀有植物。曾经可以住在北极圈。是多年生耐寒药用植物。

蛔虫

当时前苏联也依靠当地的环境和技术成为蛔虫的供应商。

当初开发宝塔糖的时候,我们只能从前苏联进口原料,后来才意识到这种材料的重要性。

于是在1952年,从前苏联进口了仅重20克的蛔虫种子。

因为种子实在是太珍贵了,当时唯一的种子分成了4份。

制作宝塔糖的重要原料

综合考虑温度、光照、肥料成分、土壤结构等因素后,将种子送到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的农场进行试种种植。

直到1954年才在潍坊农村种植成功。

当时,潍坊农场为了保密,将种子宣称为“除虫菊一号”。

之后,中国终于不再完全依赖前苏联的原材料。到1950年代后期,蛔虫种植面积扩大到8640亩,年产蛔虫花叶近15万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蛔虫在中国不再是稀有物种

十几年来,潍坊蛔虫经历了太多的变化,包括烂种、减产。

蛔虫种植立即停止。

甚至在1976年,的蛔虫种植迎来了又一次大繁荣,种植面积达到18000多亩,但结果是宝塔糖市场一度饱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蛔虫因为大量积压而停止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当宝塔糖驱蛔虫效果最大的时候,人们发现蛔虫的种子已经逐渐消失了。

1982年,蛔虫种子绝迹,宝塔糖的生产也被迫停产。

失去制药原料后,宝塔糖逐渐消失。

  • 新蛔虫药来了

当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蛔虫药当然不止宝塔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塔糖,长得可爱,吃起来却有点苦!

这些药还可以消除胃里的蛔虫,而且效果比传统的宝塔糖更好,而且毒性也更低。

其实我们现在不是看不到宝塔了,在一些药店还是可以看到这种熟悉的黄色糖果。

只是它在成分上与传统的塔糖有根本性的变化,如双羟萘酸嘧啶塔糖、盐酸哌嗪塔糖等。同样是专门为小朋友制作的,不过味道可能和传统的宝塔有所不同。

新世纪蛔虫减少

其实进入21世纪后,全世界的蛔虫患病率下降了很多。

据国家重点传染病病媒生物检测系统报告,2013年,全国22个土源性线虫病检测点人群蛔虫感染率为0.76%。

蛔虫最喜欢攻击的孩子怎么办?

易受蛔虫侵害的儿童

广东省2015年对20个市县12401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发现蛔虫感染率已降至0.52%.

所以现在如果身体没有症状的话,是不需要给孩子抓蛔虫的。

毕竟药三分毒。孩子的身体没有大人发育好,吃药难免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 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现在蛔虫还没有回到我们体内,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更加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不仅是饭前饭后洗手,,在很多方面也变得更干净了。

现在连农村也很少见到旱厕,取而代之的是抽水马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体与大量细菌的接触。

而现在人们已经很少用粪肥直接灌溉农作物了,基本都是化肥。

这种变化直接阻止了蛔虫回到我们的生活环境。

化肥代肥灌溉庄稼

在饮用水方面,很多农村人不再喝井水,一般是先煮沸再喝,或者安装净水器,水里的细菌水在饮用前经过过滤。

所以当人们从源头上切断蛔虫的传染途径后,宝塔糖的存在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现在蛔虫的患病率已经降低了,但人体内可能还有其他的寄生虫

它们对人体的危害不亚于蛔虫,尤其是食源性寄生虫,很容易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水质的改善降低了蛔虫的感染率

据了解,最流行的是华支睾吸虫,一些严重地区的感染率已经超过23%,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