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曾有这么一句“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半翼是用来形容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不过在此言中却透露了另一个信息,那就是南海。
根据我们对于三国的认知,三国的交锋中心就在汉中和荆州,怎么突然蹦出来一个南海?而且在我们的脑海里,荆州的版图好像没有到南海吧?那么这个“南海”到底指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这个南海指的就是交州。
一、刻板印象中的交州并非史实
对于这个区域,绝大多数人都是满头问号,因为它根本不被《三国演义》所关注,而且诸多重要战役好像跟它没有一毛钱关系。
要说这个区域有多重要,好像是天方夜谭。
然而,《三国演义》小说却极大的误导了我们,根据后来学者的研究,交州不仅地位相当重要,而且直接影响了三国的历史进程。
交州,乃是东汉时期设立的交州刺史部,下辖南海、苍梧、郁林、交趾(交 阯)、合浦、九真、日南七郡,约为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大部。
从领土面积而言,在东汉时期的各大州里面名列前位,而且因为该地区交趾郡人口最多,所以后世很多称这一地区为交趾。
听到这个名字,可能一些人就会眼前一亮,因为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这个名字频繁登场,尤其是在明清粉丝大作战的时候,交趾地区更是被频繁提及。
不过话又说回来,东汉末年的大州数量其实并不少,但他们的位置还真未必就重要,关键要看这些区域的人口和地理位置,否则的话全都是瞎扯。
而从我们印象中的交趾来看,这是妥妥的偏远区域,而且人口和农业都不发达。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1、交州人口
首先我们得承认,交州地区的确比较偏远,而且人口也比较稀少,在西汉和东汉的和平年代,该区域称得上是地广人稀。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整个中原地区遭遇了一轮恐怖的人口大跌,正如一些文献所说,三家归晋时,汉朝人口从5000万左右下降到了区区800多万。
虽说这之中,有大量瞒报和流亡的人口,但中原地区人口大面积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交州的人口优势突然凸显了出来。
根据《三国志》记载:“因为中原和南方大乱,所以大量的北人南来避祸,导致了交州人口大增。”
还有历史上袁涣从弟袁徽曾经写信给好友荀彧,其中提到:“(士燮)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
关于此处的时间不详,但根据史料推测,荀彧是在建安17年去世,也就是说,文中提到的20多年,大体上应该经历了董卓之乱到赤壁之乱的这一段历史。
而就是这一段历史,中原和南方人口大幅度减少。
也就是说,当中原和南方人口达到最低点的时候,交州凭借安宁和人口涌入,反而获得了人口的相对优势。
那么这个人口优势到底有多大呢?
目前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不过在司马彪的《续汉书·州郡志》有记载:“汉顺帝时期的人口总数为4915万,而交州的人口大概占1/20。”
人口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但也肯定不在少数。
而根据现代学者的统计:交州除了交趾和郁林两个郡以外,其他的郡人口从西汉到东汉平均增长了2.4倍左右;当时交趾和郁林两个郡人口在14万和150万左右,交州全体人口统计应该在275万左右。
仔细想想,那个时候的275万人口是多么大的一笔数字......
结合后来三国归晋时不到1000万的人口,尤其是蜀汉那不过百万的人数,我们很难忽略交州的人口优势,很难不认同袁徽在信中的“含金量”。
2、交州经济状况
当然,有了人口还不够,如果是穷山恶水之地,短时间之内也未必能快速成军,还得看它的经济水平如何。
那么交州的经济状况怎么样呢?
笔者未找到交州的税收记录,不过却看到不少史料记载中关于交州的经济优势。
首先,交州是两汉著名的产盐地,这一点史料有明确记载,而且在南海郡番禺县和苍梧郡高要县都设有盐官。
关于盐的重要性,我们可参考一下《大明王朝1566》,明朝尚且是如此,在三国时期,盐更是宝贝。仅凭此一点,交州的经济优势就不会差。
此外,交州的农业条件其实也还行,所以说这里的耕作技术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但请注意,这里是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是相当不错的,可以做到一年多熟,因此在水热条件方面弥补了技术的不足,粮食产量是不错的,能够供养一支军队。
还有,交州还盛产稀有金属和奢侈品。
——例如,银和铜,这是当时主要的硬通货。还有,这里盛产珍珠香药,象牙,犀角,还有珊瑚和琉璃,孔雀及翡翠。
这些奢侈品充斥于东吴政权和曹魏政权。
例如,公元235年,魏国的使者就想用战马来交换翡翠,惹得孙权哈哈大笑。还有,我们所熟知的曹冲称象,其大象就是由交州运送来的。
这就是交州的地理优势,凭借这些资源足以发展出一个强劲的地方势力。
不过,和辽东地区一样,虽然这里可以培养一个强大的势力,可是若地理位置不重要的话,还是难以成为历史的主角,那么为何交州没有变成辽东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交州真正的优势恰恰不在于人口和经济,而在于它那诡异的战略地位。
二、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
对于这一点,可能很多人好奇,交州不就在南边吗?根本就是偏远之地,怎么来影响当时的三国历史?
——其实,我们都犯了“灯下黑”的错误,交州在偏远之地没错。可值得注意的是,它偏偏和各大重要位置都交界。
根据史料记载:交州东北、正北,还有西北,分别与扬州荆州和益州相接,而且因为这独特的构造,它退可以成为某一个州的大后方,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进又可以成为包围一州的战略要地。
——不信我们可以仔细来分析一下
1、各方势力对交州的看法
在赤壁前,刘表占据荆州,孙吴占据扬州,如果刘表拿下了交州,那么他就能够对扬州进行合围。
同样的,孙权如果拿下了交州,也可以尽得南海之利,拥有威逼刘表的资本。
至于益州方面,赤壁以前刘璋没这能力,但赤壁以后的刘备就颇有想法。
诸葛亮给他提出:跨荆益两州,但这两方山川相隔调兵不便,但是若将交州拉入进来,那么就能形成三位一体的新格局,不仅确保了自身结构的稳定,而且还能给孙权造成灭顶的压力。
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与交州不搭界的曹操也是心心念念的这一地区,天天想着搞乱这一区,来扯刘表和孙权的后腿......
2、交州争夺战
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会觉得眼花缭乱,那么我们结合当年的历史来看“交州往事”。
根据史书记载:在赤壁大战以前,刘表,孙吴政权,还有曹操,早早的围绕这一区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原文如下:“朱符死后,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 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汉闻张津死,赐燮玺书…”
简简单单一段话,交州地区的首脑就死了好几任,简而言之,曹操率先出手任命刺史,然后刘表偷偷换人,之后就是杀来杀去,最终换成了前文提到的交州最后的扛把子士燮。
然而这还没完,随着中原局势的变化,曹操逐渐平定了北方,所以他开始腾出手来准备攻打刘表。而为了确保刘表的后方不稳,曹操居然在建安14年破天荒的提拔士燮“加以九锡六佾之舞”。
——请注意,这份赏赐是专门给诸侯的,也就是说,曹操给予了士燮和他一个级别的待遇。这份礼遇不可谓不重,而这也凸显出了交州的战略地位。
不过可惜,曹操还没有用力,刘表自己就去了,之后曹操轻松拿下荆州,然后又灰溜溜的被一场大火和瘟疫赶回老家。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赤壁大战也就没有了士燮的戏份。这一幕说起来也是很戏剧性,士燮相当于风口的猪,但刚刚要出场,风就没了。
但不要紧,历史给予交州的风还有很多......
3、蜀汉集团对交州的雄心
在赤壁大战结束后,曹操虽然退场了,但是刘备和孙权的斗争又开始了。
关于刘备和交州的关系,其实《三国演义》曾经多次提到,但都被大家给忽略了。
例如,鲁肃在去看望刘备时,刘备曾经打马虎眼,自己大败而归,打算直接去投靠苍梧太守吴巨。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可惜被大家都忽略了。
请问,刘备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曹操千里追杀而不死的老兵,他的逃命本事那么厉害,会去投靠一个没关系的人吗?
答案肯定不是,应该是刘备和吴巨的关系极好。
这一点东吴后来也证明了,时间来到建安15年,孙权趁着赤壁之战的胜利,命令步骘挥师南征,当时交州各郡守全部投降,只有苍梧太守吴巨表示反对,然后被步骘毫不犹豫的斩杀。
不少学者认为,步骘之所以如此不顾一切的出手,就是害怕刘备的手伸进来。
由此也证明了刘备对交州的影响。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刘备应该早早在交州留下了“伏笔”。
再加上诸葛亮隆中对的时候提到了“南海”,我们很难相信,刘备真的打算只搞一个荆州和益州的联盟,而忽略失去交州以后,荆州三郡面临四面被困的局面。
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诸葛亮早早就在图谋交州,只是因为当时刘备实力不够,所以没有表明。
后来,刘备拿下了益州,已经有时间来拿下交州了。
只是突然风云变化,荆州被孙权偷了,刘备身死,所以下一步才没有展现出来......
其实我们从诸葛亮、刘备很多举动中都可以看出,他们一直对交州有想法。
例如,刘备以邓方为庲降都督,开始准备安抚少数民族的工作。邓死后,李恢接任,刘备以其使持节领交州刺史。此举就直接是呼之欲出了,刘备就是曾打算拿下交州。
之后诸葛亮当政,公元前229年,吴蜀两国再度结盟。为了缓和关系,诸葛亮提出:“以交州属吴,解(李)恢(交州)刺史。”
虽然此举在表明孙权对于交州的所有权,但这也恰巧证明蜀汉对于这一地区曾经存在欲望。
因此,综上所述,蜀汉政权明面上一直在夺荆州和益州,实际上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偷偷的渗透交州,立志要拿下这一区域。
只是蜀汉集团运气太差,出现各种意外......
而士燮虽然错过了主角的待遇,却也保住了性命。
三、交州见证三家归晋
不过,士燮和交州也只能躲得了一时,正如前文所说,蜀汉集团千方百计想要得到它,但始终没有得到。
那么阻力是什么呢?
——固然有蜀汉有其他问题要处理,更重要的是因为孙吴也正在打交州的主意,而且孙吴政权给交州带来了致命一击。
1、孙吴对交州的经略
前文提到,在赤壁大战后,建安15年,孙权派兵入侵交州,并且当众斩杀苍梧太守。血淋淋的人头震慑了所有人,交州全部投降,士燮更是打算直接臣服于孙吴。
但孙权可不满足,虽然士燮对他百般讨好,不仅年年上贡,而且还引诱益州豪族大姓率领人民归附东吴。
此举让孙权表面上大为满意,暗地里孙权这边却在积极的和曹魏以及蜀汉和谈,等到搞定诸葛亮以后,恰逢士燮去世,孙权毫不犹豫的架空士家的权利,全部收归于孙家。
但此举也引起了士家族人的反抗,可惜无力回天,交州就这样完,完完整整的归了孙权,被他分别设立成交州和广州两个州。
按理来说,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交州似乎只是隐晦的参与了赤壁大战,隐晦地参与了吴蜀二国的生死之斗,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
然而,历史就好像一个优秀的编剧一样,它让所有的事情一波三折,最终迎来结局。
东吴虽然吞下了这一区域,可不要忘了他的头上还有曹魏,而曹魏之后还有司马家的晋。
2、晋灭吴时期的交州
将视角重新回到北方,曹魏政权自魏明帝以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大事,首先是高平陵之变,然后又是曹髦事件,最后还来了一个淮南三叛......
简而言之,北方打的不可开交,以至于北方政权只能眼睁睁看着东吴吞并了交州。
但是,等到司马昭登场的时候,北方已经蓄势待发。
公元263年,蜀国已被灭,司马昭任命霍戈为南中都督,开始谋划夺取交州。
——恰在此时,东吴吕兴反叛,杀死了交趾太守,遥尊司马家为主。司马炎立刻安排人手进入交州,不仅帮助吕兴击败了吴国的军队,而且还掌控了交州的南部。
就这样,围绕着后方的安全,魏和吴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战。
根据史料记载,当战况传到中央时,“国内震惧”,而且还有大臣尚书孙浩:“交趾沦没,岭表动摇,胸背有嫌,首尾多难,乃国朝之厄会也。”
言之凿凿,犹如亡国之兆一般,可见东吴朝廷之恐慌。为此他们全力出手,力保交州北部,双方进行了激烈的对峙。
首先是208年,东吴派遣交州刺史发动猛攻,结果被守军击溃,领兵大将战死。
公元269年,东吴再次派遣军队全力出战,这一次赶上了司马炎取代魏国,所以占了先机,东吴终于夺回了交州。
当时东吴朝廷,举国欢腾,人人都庆幸躲过一劫。
但让他们绝望的是,等到司马炎建立晋朝,北方势力再度卷土重来,而且历史这一次没有站在东吴一边......
公元279年,东吴将领郭马反叛,交州重新燃起战火。
史书记载,孙浩得知这一消息,不由得大惧曰:“天亡我也!”
事实上还真如此,郭马的叛军牵扯了吴国大量的军力,而因为交州有失,晋国得以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包围东吴,东吴很快就被灭了。
这就是著名的“灭吴之战”,而在这场战斗中,交州最终赶上了风口的尾巴,得以成为战场的重要因素,而它的存亡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灭亡,见证了一个朝代的诞生......
因此不难看出:交州是一个并不逊色于其他州的地理位置,只是因为它过于隐晦,所以未能获得该有的名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