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蒋介石:本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可惜后来却跑偏了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已经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蒋介石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关心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在这种形势下,形成了他的较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这本是一件幸事,但对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政策,蒋介石却不时采取妥协退让甚至屈辱的政策。这样的自相矛盾,导致国民政府最终失了民心,动摇了执政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蒋的民族主义思想之表现1912年春,蒋介石“以陶案之故,为免除反对党以此为攻击陈其美之口实,乃避往日本”之后,在东京主编出版了《军声》杂志。

杂志上发表了蒋撰写的《发刊词》《军政统一问题》《巴尔干战局影响于中国与列强之外交》《蒙藏问题之根本解决》《革命战后军政之经营》及《征蒙作战刍议》等6篇论文,集中地反映了蒋介石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

蒋介石说,办刊目的就是“揭破各国之阴谋”,“警告国人以未雨绸缪之计者”。

在文章中,蒋介石指明:英、美、俄、法、日都是帝国主义者。他说,“今日之列强虎视眈眈,跃跃欲试,其思分割此一片干净土者,不啻一二,使非恃此一强有力之政府而为之对抗,岂能人自为战乎?”

同样,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狼子野心,蒋介石都有专门的论述。

因此,蒋介石希望“吾国亦当同仇偕作,奋赴前敌,而为孤注之一掷。”

蒋介石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他以后的政治立场和外交政策,有着一定影响,但随着局势的转变,他又摇摆不定,使国家利益受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蒋对外政策的屈辱和退让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首先面临的对外交涉是关于南京事件和济南五三惨案的处理问题。对此,蒋表现了屈辱、退让的态度。他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严重事件,不采取坚决措施,反而答应向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道歉、赔偿、惩凶。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杀人掠地的罪责,也没有追究,虽然表示要“实地调查”,实际上不了了之。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方针,企图以让步妥协缓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而以相当数量的军队去围剿工农红军和排除国民党内的异己力量,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蒋仍然幻想以谈判解决中日争端,并且以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双方军事态势和满蒙给日本势力范围的妥协条件,换取日本放弃对华扩大侵略的政策,但是日方不予理睬。

不过,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日方对蒋不断诱降,蒋也在谈判中采取了有条件的妥协政策,但是这些条件只要能够保持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和不受侵犯,就不能认为蒋投降卖国,也不能把蒋的妥协让步与汪精卫的汉奸政策混为一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蒋的亲英亲美之表现蒋是国民政府中亲英亲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对蒋的政策有着重要影响,蒋政府曾以大量经济利益换取美国的支持。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蒋迫切需要美国更多的军事、经济援助。美国国内资本家集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中国这一广阔市场表现了更大的兴趣,因此,双方都希望尽早缔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一条约是在“互惠”的幌子下所签订的新的不平等条约。其结果将使美国独占中国的商品市场、投资场所、外贸和其他经济命脉。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条约被美国参议院刚刚批准,即成了南京政府的随葬品,这也是蒋介石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