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国家集采规则终于落地。

3月27日晚,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的征求意见稿。集采品种明确为复方斑蝥、复方血栓通、冠心宁等16类42个品种,覆盖湖北、河北等全国30个省级单位,采购周期为2年。

文件并没有指明是“首轮”集采,也没有提到后续的集采计划。

中成药集采是2023年国家医保局布置的三大联盟药品集采项目之一,要求湖北省在此前的18省联盟集采基础上“牵头扩大采购品种和区域范围”。

健识局对比2021年底的湖北牵头的中成药联盟集采和此次的全国中成药集采发现,湖北联采办基本是重做了一版集采目录。大类上看,联采办选定的类别完全“避开”了湖北联盟集采,和广东联盟、山东集采的重复度也不大。

这样可以大幅避免“省里集采了一次,国家又集采一次”的尴尬局面。当时湖北联盟集采,76个临床常用中成药品种的平均降幅达到42%。这次中成药全国集采基本也会达到这个降价幅度。

按照联采办的规定,本次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日期截至到3月30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是底线,部分品种会被重复降价

一周之前,中成药联采办曾邀请110家相关企业开展座谈会,神威药业、天津同仁堂等主流中药企业悉数到场。据行业测算,本次中成药国采规模将达100亿元,部分单品的竞争企业达到了10家以上,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从已经披露的集采品种来看,国家集采的产品不少都是地方中成药集采的“老面孔”。

例如,国采名单中“口服复方血栓通”就先后在广东和山东两地降价;止痛药华蟾素和口服接骨七厘也都曾出现在山东集采名单上。

这意味着国家会在地方集采的基础上再对这些产品砍价。

此前有市场声音猜测,经历了多轮地方集采“洗礼”后,这些中成药或许会在国家集采中有特殊的对待。但从联采办本次发布的《采购文件》来看,这份期待最终未能成为现实。按照规定,参与企业的申报价不高于“基准价格和省级、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价格”的才能算作有效报价。

地方集采价成了国家集采的最高限价,在此基础上还要打折,这就是本次国采的“可怕”之处。

按照《采购文件》,中成药国家集采虽沿用过去的思路,按照医疗机构采购量区分了A、B两个竞价组,但两组的中选规则其实是一样的:同组降幅排名前70%,或降幅大于40%两项条件之一就可以入选。

此前的地方中成药集采中,湖北和山东两地的平均降幅和最高降幅均达到了40%和80%以上;广东联盟包含了大量独家品种,平均降幅30%,最高降幅超过90%。有的品种经历了一次集采,如果还要现行价格上再降40%,不知道有几家企业能够扛得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中成药国采中,B组品种拥有和A组产品一样的复活机会。两个竞价单元中,如果申报产品的日均费用不超过同采购组日均费用均值的1.8倍,而且能接受16个采购组中所有A单元入围企业降幅前50%中的最低降幅,也有可能中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中选品种将被监控,

供应成为关注重点

供应能力是中成药联采办格外关心的问题。

在采购量分配上,如果医疗机构填报的需求就是拟中选品种,那么同竞价单元内降幅最高的中选品种可获得全部采购需求份额,其他的按照90%来分配。如果是二次议价后中选的产品,就只能拿到采购需求的70%。

为最大程度保护集采中选品种,中成药联采办规定:未中选产品和没有中选企业的采购组药品被“纳入联盟地区监控管理”。

这个“监控管理”比卫健委的重点监控还要严格。按规定,医疗机构采购未中选产品的比例不得超过实际采购量的10%;如果需要超额采购,要提前向医保部门报备,且实际采购量不得超过采购需求量的50%。

为了保证集采药的供应,这次湖北联采办提出,要对中选企业的产品生产及生产原料、质量等问题进行调查。

集采供应问题历来备受关注,中成药又受到药材等因素的影响,品质和供应的不确定性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中旬,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曾发文斥责集采企业未供货,或供应率不高,涉及神威药业、浙江康恩贝、广州白云山等诸多知名企业均在内,涉及清开灵颗粒、蓝芩颗粒等多个临床常用品种。

在国家集采中如果出现这类情况,影响的范围无疑更大。压力给到了湖北联采办这一边。

中成药联采办在《采购文件》中格外强调,中选企业需要在公布结果的1个月内,向联采办报送年度生产计划,并在之后的每个月报送中选药品的库存数量。

撰稿 | 苏林

编辑 | 江芸 贾亭

运营 | 王嘉琪

图源 | 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