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碳」, 36碳围绕“双碳与ESG”议题推出的专访栏目,我们会寻找业内大公司“双碳业务”的关键角色、明星企业 CEO、学界产业代表等人物,针对碳中和战略、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进行一场深谈。 以下是谈碳第十八期,36碳专访了金风科技总裁助理兼天诚同创执行董事及总经理胡江。胡江加入金风科技已经有超过十六年的时间,他曾负责过公司的风电项目交付、风电资产管理、电力交易业务、能源互联网等工作,见证了金风科技从风电机组制造商到风电场运营商,到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风电资产管理者,再到零碳经验赋能者的一系列转变。 如今,胡江负责金风零碳业务,聚焦能源应用层面,将清洁能源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了适用于各行各业的“3减碳1平台零碳解决方案”,正在帮助千行百业的企业实现降费节碳。 近日,胡江接受了36碳的专访。

文 | 吕雅宁

编辑 | 苏建勋

“给客户提供一只写字的笔更有价值,还是同时提供更舒适的书写体验更有价值?时至今日,制造企业也应思考如何既提供产品,又能通过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体验和产品背后的价值。”金风科技胡江谈到。

胡江的办公室窗外,有两台徐徐运转的高大风机,这在北京的企业园区中还比较罕见。但对于金风科技来说,这样的配置已经在福建、江苏等园区落地了。

2021年1月,位于北京亦庄的金风科技总部,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可再生能源碳中和认证的智慧园区。园区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达到50%,另一大亮点则在于园区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用来追踪园区的实时碳排放情况,以管理隐形的二氧化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亦庄,金风科技零碳智慧园区

双碳之风吹向千行百业,从高耗能企业到消费品行业,都在寻找绿色转型的最优路径。而金风科技,已经在这条路上走过二十余年。

在金风科技的客户案例墙上,可以明显看出变化。几年前,客户合作还清一色的以发电企业为主;从近两年开始,跨界合作案例更多了:从护肤品牌林清轩、咖啡品牌星巴克,到物流行业的圆通快递等。金风科技正在将减碳模式拓展到更多工商业企业,帮助每个人的生活走向低碳。

“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在讨论双碳。金风科技具备制造、发电和服务的基因,能够在其中发挥差异化的优势,给占中国80%以上用电量的广大工商业客户提供清洁用能服务。”胡江表示。

在风电领域,金风科技一直是低调沉稳的“老大哥”形象。

金风科技的市占率已连续十二年稳占全国第一。在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公布的中国风电整机商装机排名中,2022年金风科技的中国市场份额为23%。

不过,对于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来讲,金风科技认为更重要的是为行业计长远。“起于风,而不止于风。”实现碳中和目标,可再生能源发电只是开始。

对于自身发展,金风科技制定了清晰的碳中和路线图。在各行各业刚接触双碳理念的时候,金风科技承诺在2022年实现运营边界(范围一、范围二)的碳中和。金风科技还承诺在2025 年主要供应商生产金风科技产品绿色电力使用比例达到 100%;在2040年金风产品的回收利用比例达到100%。

与此同时,金风科技开始思考,如何将节能降碳的管理经验传递给更多的同行者。

“能源是最好的业务,因为能源消费是持续的,它是社会得以延续的基础;但同时,能源也是最差的业务,终端很难在用电过程中感受到差异化的使用效果,这就是做面向用户的能源寻优、能源管理的重难点所在。仅面向差异化较弱的用户端提供服务,容易导致单一维度的价格竞争。”胡江认为。

胡江加入金风科技已经有超过十六年的时间,他曾负责过公司的风电项目交付、风电资产管理、电力交易业务、能源互联网等工作,见证了金风科技从风电机组制造商到风电场运营商,到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风电资产管理者,再到零碳经验赋能者的一系列转变。

如今,胡江负责金风零碳业务,聚焦能源应用层面,将清洁能源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了适用于各行各业的“3减碳1平台零碳解决方案”。

这项方案是从企业的用能侧、供能侧和交易侧减碳,并利用金风科技的α能源聚合平台,实现贯穿全过程的能源管理和碳排管理,为企业碳减排提供最佳经济性路径。

去年4月,金风科技还利用这套方案,为博鳌亚洲论坛建立了可视化指挥中心,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大会梳理各项绿色降碳路径。大会通过使用绿色电力、低碳交通、使用和回收再生纸、智能温控空调以及节能灯改造等五项行动,减少约100吨的碳排放。

当前分布式电源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能源也在去中心化,能源管理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企业如何降低用能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将会成为新的关注点。

近日,胡江接受了36碳的专访,介绍风电行业现状与金风零碳业务背后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风科技胡江

以下为交流实录,经36碳编辑整理:

能源和财富一样,动态管理是核心环节

36碳:2022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2.13亿千瓦,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您如何看待这个全新的时代,风电将迎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胡江:过去二十年中,我国总体用电需求持续增加,但人均用电量和能耗远低于发达国家。实际上一个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与其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还在持续进行,经济仍处在上升期,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对能源的需求还会继续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意味着实现难度比发达国家更大。

电气化替代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这两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升,国家在持续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的发展空间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风电来讲,多年来行业一直在做技术性变革。一方面是机组大型化,另一方面是风电项目的管理效率提升。未来的行业发展,应该体现在附加值更高的配套服务上。

36碳:这个层面的价值如何体现?

胡江:风电项目的整体管理、服务市场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类似建筑施工行业,现在能做到半天盖好一层楼,不仅是施工设备的进步,也是管理的进步。风电行业除了主机设备技术进步外,在施工、管理等方面,同样应该有进步提升的空间。

就企业的低碳转型来讲,其实所有的动作都是有成本的,但需要有一套兼具经济性、科学性的计量体系和标准,这是全行业面临的痛点。在企业摸清碳家底之后,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只是开始,难点在于后期的能源管理层面。

能源其实就和理财一样,管理是核心环节。因为能源是流动的,包括用电负荷、实时电价、不同种类的能源出力情况,都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能源管理就是把这些不同的变量,进行整体动态寻优的过程,这也就是我们讲得抓好低碳转型的“牛鼻子”。

36碳:在能源的动态管理层面,金风方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胡江:金风科技在北京建设的国内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园区,背后就是基于“3减碳1平台零碳解决方案”,如今我们也面向各行各业传递这套经验模式。

这套方案遵循“减排和绿色电力优先,抵消为辅”的总体原则,帮助企业管理好清洁能源。从供能侧,利用金风科技所擅长的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等零碳电源,以及储能、蓄能等可调节资源。从用能侧,利用节能技术改造等手段提升能效,先降低能耗;从交易侧,借助绿电交易和碳交易等方式减碳。这其中,利用α能源聚合平台,聚合各类能源数据,实现负荷侧多种能源设备的联合调度运行是关键。

以华北电网为例,下网电中每度电大约有753克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使用分布式光伏或者分散式风电,度电碳排放量将低于20克,相当于每度电就减少700多克碳排放。

如今,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在发电的边际成本上,已经远低于现在火电,更好的利用清洁能源,也可以提升碳减排的经济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风科技α能源聚合平台

36碳:在风资源欠发达的地方,企业如何实现零碳目标?

胡江:在风资源不够丰富,且地理空间有限的地方,大规模布局风电还是相对受限的。我们认为,做分散式风电场景是一个思路;另一大思路是做能源系统的动态管理优化策略。

我认为对于所有用能企业来讲,不管他们的风光资源禀赋如何,只要主动去做能源管理,就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是整个社会配置资源能力的提升。从能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有提升空间。

带着客户视角,拓宽能源服务边界

36碳:推出金风零碳业务以来,客户有什么变化?有什么特别的案例吗?

胡江:金风科技以前一直是面向发电企业客户,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寻找低碳转型,我们也面向整个社会给出金风的解决方案。客户涉及的行业更广泛,企业场景、客户需求都不一样,最大的难点在于面对用户的个性化场景去定制方案,如何保持好低边际成本的交付和高质量解决方案的平衡,从而探索未来产生规模效应的可能。

举例来说,去年我们和一家山东的水泥公司建立了合作。水泥属于高耗能行业,煤炭、电力占主要成本。特别是欧盟碳关税政策落定之后,水泥是首批被纳入征收范围的产业之一,低碳转型压力非常大。

从这家企业自身特点来看,它还受到山东省本地电力现货市场影响,当地的电价基本每15分钟变化一次。那么如何帮助客户降低电费支出并实现绿色转型,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方向。

他们有几个痛点,第一,没有统一的能源平台;第二,管理过程中缺乏最具经济型的方案;第三,公司能否把风电、光伏、余热集成起来,将灵活性、可调节性负荷参与到电网调节中去。尤其是在第二次电力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的背景下,相比于单纯的风机业务,“3减碳1平台零碳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36碳:未来面向千行百业,能源管理的想象空间有多大?您如何看待市场前景?

胡江:我个人非常看好这块市场。中国去年用电量约在9万亿度,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大概有60~70%。根据1258号文,随着电力市场建设的深入和电网代购电比例逐步降低,未来市场化比例还会进一步加大。

目前国内的电价结构基本是工商业电价高于公用事业和居民电价,工商业企业在用能方面的成本,会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叠加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诉求,企业会追求更具经济性的碳减排路径。

能源管理的市场目前还处于初期,还在持续改革的过程之中。但是能源消费是持续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也是做零碳业务的意义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中石化润滑油零碳项目案例

36碳:您认为布局零碳业务的重点有哪些?

胡江:大家都知道有「能源不可能三角」的说法,也就是稳定性、清洁性和经济性。其实做能源管理业务也有另一个要素三角形,我认为是投资属性、技术产品、服务能力

简单来说,投资属性就是需要具备一个资本、资产上的基础能力,比如对能源设备基础设施的投入;第二是技术产品,给客户带来持续的价值;第三点是数字化能力和服务基因。

中国工商业企业占到社会约83%的用电量,但与此同时又承担着更高的电价。从能源的发电端走向面对用能企业的服务端,帮助企业制定适合自身的能源转型策略、降费节碳,是我们未来主要的业务方向。

36碳:您认为金风科技在零碳业务中,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胡江:这几年入局能源业务的公司明显更多。我认为做能源服务,一定要仅仅围绕客户“降费节碳”的用能需求,理解以电力商品化为核心的市场环境,为客户提供好适合的路径和方案。

金风科技的优势是做清洁能源业务的基因和产业布局。金风科技是做风电设备起家,同时也从事一定的清洁发电业务,从2017年开始,金风科技也开始从事面对用能客户的售电业务,算行业里较早布局售电业务的公司。我们面向用能企业开展绿电交易,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客户的用能特点和需求。目前的金风零碳业务整合了此前的各项优势,将清洁能源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这套系统性的零碳解决方案。

有个形象的比喻是,我们应该提供一只写字的笔,还是提供更好的写字感受?一些优秀的文具品牌不仅仅满足于提供书写工具,而是想让用户使用这支笔之后,写出的字更流畅、漂亮,拥有更好的书写体验。

瞄准用能企业降费节碳的需求,提供包括分布式、储能、售电等组合的解决方案,做工商业企业降费节碳、绿色转型的伙伴,是金风零碳发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