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9年,北宋文坛大神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由黄州改迁汝州任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写下名传千古的《题西林壁》一诗。

诗中写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千年以后,早已是沧海桑田,可诗中所蕴含的道理,却从未过时。

社会越来越繁荣,竞争也日益激烈,无论面对还是逃避,我们都不得不说,人生真的是一个修炼不止的过程。

成长是一种修炼,是面对自己、面对家庭、面对社会不断地认知改变。

情感是一种修炼,是对于家人、朋友、爱人等不同需求的认识、修正、融合。

与你相处是一种修炼,是给予自己的定位,是如何看待不同类的人,是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是权衡得与失之后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有人说这个社会太难了,我可不能委屈了自己,“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可不能吃亏。

也有人说,人生并不漫长,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何必把心思放在与人争执上,能放的就放,与人为善不好吗。

其实当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过社会现实的消磨之后,或许就会发现,很多之前我们所坚持的、计较的东西,真的并没有那么重要。

《菜根潭》里说道:”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世间万物本就是存在着两面性,《道德经》里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吃亏未必是福,但省去未知的麻烦,起码不是祸事。

01

去年看过一篇道,对于日渐繁荣的网购来说很有代表性。

上海的郑先生网购了一件商品,查询物流信息得知,11月17日上午11点半,快递已经交由上海松江区某公司快递员王某派送。

当天下午,王某电话联系到他,解释近期快递较多,等有时间便给他派送,一直到19日依然没有派送,期间两人因为此事发生了争吵。

19日当晚,气愤之下的郑先生选择向快递公司投诉。次日晚,快递员王某来到郑先生所在的小区,在一楼喊叫。郑先生下楼后,遭到了王某的打骂。

如果说打骂还算平常,那么另一起事件就更让人震惊了。

深圳的翁先生从河南网购快递,12月27日显示已经到达深圳,但直到29日还没有进行配送。

翁先生打电话催促,快递员表示要晚上8、9点钟左右才能送达,翁先生表示自己等不了,而快递员则强硬的回复:“你想怎么样?爱等不等吧!”随后直接挂掉了电话。

翁先生一气之下向快递公司投诉了该员工,第二天快递员请到联系上翁先生,让他到公司门口“收件”。

让他没想到的是,见面后快递员变了脸,直言要揍他,并一拳打过来,翁先生反手把快递员推倒,就回身往公司走,被追上来的快递员捅了两刀,肺部被刺破,术中出血达3000毫升,可谓是九死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固然如翁先生这样极端的情况很少见,但是快递与客户发生冲突的例子却是屡见不鲜,从口角的谩骂,到言语的威胁,再到付诸于实际的危险,这已经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

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已经高达13.79万亿元,而仅淘宝一家,双十一期间销售额就达到1.15万亿元,网购已经在切实的改变着我们的消费习惯。

繁荣的市场就在眼前,问题也接踵而至,作为网购的最后一公里,快递配送经受着考验。

已经慢慢习惯了送货上门的网民们,发现配送的速度慢了,服务在打折,从延迟送货到被放到快柜,再到去“**管家”自提,好像买东西方便了,但是最后到家却变麻烦了。

有一定的心理落差,也就催生了矛盾的产生。

这种冲突的产生既有市场的因素,有快递公司基于成本考虑对于员工不合适的工资原因,有客户遭遇相关问题的选择策略差别,也有配送员自身处理不当的问题。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和最基层的快递员来说,市场和公司是我们无法影响的因素,但是在面对一个可能会出现的矛盾时,彼此选择的态度却是很值得探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购市场的日益繁荣,带来的是快递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顺丰以“快”著称,邮政覆盖面广,“四通一达”抱团取暖,反映到基层快递员身上,收入水平却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而且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越建越高,物业管理越来越严,有的小区不让快递员进入,有的不让使用电梯,这都直接影响到入户配送的效率。

消费者享受该有的服务没有错,快递员因为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没错,那么避免冲突的产生,前提就是互相理解,保持好的态度去做有效的沟通。

02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衣食住行”毫无疑问是排在前列的。

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来说,网约车的出现,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出行习惯。

它不像公交车那样的拥挤,比出租车更加的便捷,尽管在政策层面还存在很多的博弈,却也是实实在在地便利着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事有利就有弊,网约车不断出现的负面新闻也在冲击着行业的前景,很多人质疑它的安全性是否足够高。

南京一位乘客通过软件打车,从鼓楼邮电大学返回丁家庄某小区。车辆到达目的地后,乘客要求送进小区楼下。

网约车司机当场拒绝,并称已经根据线路到达终点。遭到回绝后,乘客很生气,拒绝下车,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谁也不让谁。

一气之下,司机竟准备将乘客送回出发地,当车辆驶上绕城公路后,两人又发生了争执,随后在高速公路上打了起来。

其间,司机将乘客随身携带的一个包也扔在了地上,驾车驶离了现场,乘客发现对方走了,当即拨打电话报了警,由于乘客包里有价值较高的易碎品,最后经过协商,网约车司机赔偿了乘客1万元。

作为行业领先者的滴滴公司,2019年发布过第一季度《车内冲突安全透明度报告》,统计了网约车和网约出租车的冲突数据情况,在8万次投诉中,35%以上都是虚假投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警方受理的111起治安类事件中,司机侵犯乘客权利的有7起,司乘双方冲突互殴有12起,乘客侵犯司机则高达92起

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同,有近82%的冲突,都是由于乘客行为造成的,也就是说在网约车行业里,遭受危险更多的反而是司机。

不管是乘客还是司机,作为服务中的双方,在可能存在的矛盾中,除了直愣愣的往前冲,是不是可以选择更加温和的方式呢?

就拿南京的事件来说,从小区门口到楼下,几百米的距离,1万元的损失,对于司机来说是不是得不偿失?

可是反过来对于乘客来说,一来一去时间成本的增加,物品的损坏,再加上心情的郁闷,这1万元的赔偿难道就真的值吗?

那么回到冲突之初,网约车是不是就真的不能进小区,而乘客又是不是必须要送到楼下才行,他们又会怎么选。

03

外卖小哥,恐怕是这几年里评价上最两极分化的一个群体。

疫情期间,他们一度被“封神”,享受着无数人的赞誉,与医护人员一起,被盛赞是“黑暗中的一道光”

在民间,他们也被称为是一个极度“神秘”的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能徒手爬楼在火场中救下一家三口,能在严寒天气里下河救落水的同胞,能在持刀歹徒威胁群众安全时挺身而出。

他们能写代码、弹钢琴、跳街舞,既有小初高这样的低学历,又混迹了大专生、本科生,乃至硕士、博士这样的高学历。

可这同样也是备受争议的一群人,大马路上车骑的飞快,无视红绿灯乱闯,小区里面随意停放,都是屡见不鲜的槽点。

2021年,上海的张女士在某平台点外卖,外卖员送餐时,由于张女士一直在打电话所以联系不上,当她发现订单显示“已送达”时,便打电话过去询问况。

外卖员接听时态度不太好,称“已经送了一次不送了,就放在我车里吧,明天再说。”于是,张女士给了差评。

第二天中午,张女士在家中休息,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哐哐砸门。出去一看,外卖员已将她家的第一扇门砸开并闯入。

看到张女士开门,外卖员立刻把脚踏进来顶住门不让关,同时大骂着如果3分钟不把差评取消,就弄死她。

张女士试图安抚对方的情绪,对门邻居大爷听到声音后,也出来劝说,但外卖员根本听不进去,表现得非常激动,张女士只得借口用手机取消差评,然后报警。

在警察赶到前,对方嚷嚷着让她马上赔偿这单损失的200元钱,不然就弄死她。张女士通过微信给对方转了200元。之后,外卖员又威胁了几句,才摔门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后,该外卖员被行政拘留十日,张女士也在网上发布提醒,告诉那些独居的人尤其是女孩子一定要注意安全。

而这件事情在网络曝光后,也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既有对张女士的力挺,也有对于外卖员的同情。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也相继发表了评论,它们更多的把焦点放在外卖平台在日益增多的纠纷中是如何表现,以及它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平台对于外卖员制度上存在不公正是现实,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留住顾客才是平台的首选,出了问题处罚员工程序上自然更方便。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差评下来,外卖员可能一天甚至两天的工作就白干了,平台收到了罚款,外卖员遭受了损失,顾客承担了怒气。

从顾客的角度来说,差评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而对于外卖员来说,很多违约“迫不得已”,自己被罚太冤枉。

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可以沟通的空间,实际上也不是没有。

如果外卖员态度好一些去跟顾客好好解释,而消费者也多一些包容,或许就是另外的结果了。

04

实际上,不管是快递、网约车还是外卖行业,它们所遇到的问题都有相似性,这其中排除一部分极端的个例,大多都是“较真”的心态所导致。

作为消费者来说,网购了物品,不是急需的东西,今天收还是明天收,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乘坐网约车,从小区门口下还是坐到楼下,是不是有那么大的差别?点一个外卖,晚送一会或者凉了一点,是不是就必须用差评才能表达不满。

而作为提供服务的一方来说,不管是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还是外卖小哥,在平台习惯于推诿责任的现实情况下,遇到纠纷该如何选择?

是好言好语的解释还是口气强硬的反怼更合适,在解释不通被打差评后,是尝试更多的解决方案还是直接打上门更有利于问题的改善?

有人说,我们就是要“不争馒头争口气”,可问题是这一口气的后果是不是能够承担得起?

消费者给了差评,法理上的权益得到了满足,可是一旦遇到不理智的“对手”,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而服务者“愤而出手”,感觉好像出了一口恶气,仔细算下来,是不是亏得更多。

说句不好听的,在职场上,如果没有站到那个高位,就不要随意地展现你的个性,究竟是这口气重要还是养家糊口重要,还是需要好好衡量。

这一些屡见不鲜的案例出现,也是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与人相处,不管他是布衣还是贵人,还是多存一些善念,给彼此留一些余地,或许我们的路能走的更宽一些。

不争不代表着怕,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一些小事上不过于计较,是对于心胸的一种磨炼。

而这种认识常常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的清晰,二十多岁时遇到一点不平的事很容易一点就着,三十多岁时或许就有了更多的衡量,而到了四十来岁,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看淡。

争一时之气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把时间专注在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上,与陌生人的纠缠,浪费是没有丝毫收益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关于“六尺巷”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作为礼部尚书的张英可谓是位高权重,如果没有他容人的度量,说不定就是老家邻居家破人亡的下场,也成就不了这段百世流芳的佳话。

林则徐曾写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的词句,胸怀并不只有名人才配拥有,在你我他互相交融的社会中,普通人的包容才更显得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