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老师要远比城市里辛苦很多,因为除了日常教学还承担着很多课外工作,并且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事都要揽起来。

但也要比其他老师幸运很多,因为我们在朋友圈发的一些动态,也许就是她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教育的根本并不是通过单纯的书面测试去衡量学生的成长状态,而是真的要拿出一颗赤诚之心去与孩子们交朋友,和他们分享一段美好的旅程。

真正热爱的人并不会因为学生的无心之失而大发雷霆,而会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我平时穿着朴素,也会有一些知名厂家赞助,服饰看起来就价值不菲,但我基本上从不会在学校穿。

因为乡村孩子对钱没什么概念,以为一晚上30元的宾馆已经很贵了,况且有的老师到农村学校上班身上穿的、用的物品,早已超过了两三千元。

有时会在课上无意间透漏,那些天真的孩子就会觉得,老师的衣服太贵了,平时接触都格外谨慎。

倘若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墙,再好的教学手段也弥补不了课堂上欠缺的情感共鸣。教学成果离不开教育的浸染,而教学只是教育形式的一部分而已。

而我们大多数老师却陷入应试成绩的圈套,以至于我们对于学困生、残障生的关心都成了学校宣传的亮点。当他们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不应该是我们眼中地位平等的学生吗?

当乡村老师是不能有洁癖的,因为睡觉要烧炉子,出门被黄风吹,辅导学生要见得不太干净的模样。

在我们最开始从教的地方,有的学生不会梳头,老师给他们梳头时都能看见头皮上的虱子,那些孩子脸上的灰尘与墨汁也要时常清洗。

最心疼的是有的学生周末回家都吃不上热饭,老师要把给自己孩子买的零食分给他们当做主要食物。

对于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孩子来说,老师就是她们在校期间特殊的家人,有的学生连周末都想来学校看一看。能和老师单独说上一句话,能被老师夸奖瞬间能成为全班的宠爱。

大家也许不太相信,有的孩子竟然不知道肯德基是什么地方,不知道会飞的鱼、潜水的鸟,不知道大象有多大,不知道天上的云彩究竟是什么味道。

你相信吗?有的孩子连子洲县城都没去过,就连自由看一场电影就都成为期盼很久的事情。上次我买了一些米糕,她们看了又看都舍不得吃,因为从没吃过这种甜食。

前年的元旦节前,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我问一个三四年级的学生为什么不吃,她说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吃蛋糕。

我上次领着一位学生到县城参加少代会,酒店自助餐竟然成为很多乡村孩子口中最美味的大餐。

我们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恰恰是他们努力奋斗的前方。如果把教学从教育体系当中剥离出去,那学校和工厂又有什么区别?

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可能没有感情活动,我们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让一个个背负振兴家庭重任的学生伤及自尊。

以恰当、合适的机会展示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一种隐形的鞭策,但不希望老师的刻意“高贵”沦为物质、拜金的代言人,让家境贫寒的学生成为自卑的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