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耐心看完这篇,你能否找到答案?

撰文|儿科蜡笔小新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案例,也是以“呕吐”为主诉,一样是难倒许多医生的疑难杂症。

3月大婴儿,先后到大型儿童专科医院,6个专科,经过9次就诊,才明确诊断。患儿诊断后不到一年时间,就因为原发病无解而夭折。

这是什么病呢?仔细看就诊记录,期间透露很多关键细节,看一下你到哪一层知道诊断。

第1次就诊:儿内科

男,3月,主诉呕吐3~4天。患儿除了呕吐之外,没有腹泻等其他消化道症状,也没有发热等感染症状,吃奶欠佳,大小便正常。比较特殊的病史是,2周前患儿曾因“抽搐、面色发绀”外院住院4天,病因不明。

体格检查方面,患儿精神反应好,前囟较胀软、骨缝宽,呼吸40次/分,其余无特殊。2周前住院期间检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生化及血常规等“未见异常”,CT检查:颅窝凹陷症。诊断:呕吐,查因。

也就是说,医生也不清楚病因是什么。给予行血常规、血气+电解质分析、C-反应蛋白 (CRP) 检查“未见异常”。由于患儿曾有不明原因的“抽搐和发绀”病史,头颅CT没有发现可疑的神经系统原因导致其发绀。因此,医生给予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卵圆孔未闭”,这并不能解释其抽搐发绀的病因。

所以本次就诊,医生给予护胃和益生菌对症治疗。作为儿内科医生,5-10分钟的接诊时间里,很难理清思路,鉴于患儿同时存在呕吐、可以抽搐及发绀,建议找专科就诊。

建议:小儿消化专科、心内科及神经科就诊。

■ 第2次就诊:4天后,小儿消化专科

没有新的检查或病史。医生认为感染性可能性比较大,但是目前病因不明,先对症治疗,警惕肠道发育畸形。

建议:1.服用奥美拉唑抑酸;2.必要时行腹部B超及消化道造影;3随诊。

■ 第3次就诊:与第2次就诊同一天,小儿心脏专科

呕吐与心脏疾病关系不大,卵圆孔未闭问题,到1岁复查即可。

■ 第4次就诊:与第2次就诊同一天,小儿神经专科

头颅CT没有发现可导致呕吐的特殊神经系统,可疑抽搐问题。

建议:头颅磁共振(检查未执行)

第5次就诊:又过了1周,儿内科

主诉:近1周有咳嗽。没有发热、流涕、鼻塞、打喷嚏和喘息等其他呼吸系统症状。查血常规、CRP未见异常。胸片检查:1.支气管炎;2.双侧肱骨近端局部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紊乱,边缘欠规整。

考虑支气管炎,给予化痰、阿奇霉素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 第6次就诊:又过了4天,夜间,急诊科

主诉:咳嗽10天,发绀1次。医生认为,患儿病情复杂,病因不明,且存在较大风险,需要多学科诊疗,建议留观详细检查及多学科会诊。家属拒绝。

■ 第7次就诊:又过1周,儿童保健科

主诉:生长慢3月余。通过询问病史家长说生后常有摇头,近2天有握拳,体格检查发现颅骨缝大。问病史,出生后有补充维生素D,每天500 IU。诊断考虑饮食性钙缺乏。医生建议检查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甲状腺功能及抗体、碱性磷酸酶、生化、维生素及过敏原。处理:追踪结果。因既往有贫血,暂给予铁剂补充;另外,补充维生素AD。

■ 第8次就诊:又过了4天,儿童保健科

复诊看结果,医生分析检查结果:维生素A正常,甲状旁腺素降低,血钙提示3.61 mmol/L,25-羟维生素D测定101.4 nmol/L,牛奶过敏原 0.86 IU/ml。由于甲状旁腺素明显降低,诊断:1.甲状旁腺性手足搐搦;2.牛奶过敏。

建议:继续口服维生素AD,内分泌科就诊。

■ 第9次就诊:又过了10天,急诊科

主诉:间断抽搐4次,发现高钙10余天。其余病史参考前8次就诊情况,3天前再次出现抽搐,外院住院3天。

辅助检查

生化:ALT 12 U/L,AST 24 U/L,总胆红素2.8 umol/L,肌酸激酶73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8 U/L,碱性磷酸酶3 U/L,胆碱酯酶10312 U/L,钙2.32 mol/L,镁0.73 mmol/L,磷1.49 mmol/L,尿酸430 umol/L;

双肾彩超:双肾椎体回声增强,髓质海绵肾,待排;

颈部彩超: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区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颈部CT平扫+增强:甲状腺左侧叶小斑片状低强化灶。

住院期间患儿出现频繁呕吐,伴哭闹不安,无抽搐发作,无腹泻,无发热。监测血压升高,高至136/93 mmHg,予利尿、补液等对症处理。今日患儿喜睡,可唤醒,纳差,精神疲倦,转运至我院急诊。

以上是关于案例所有的就诊记录及辅助检查,能否根据上述资料推断病因是什么呢?

责任编辑:文嘉欣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