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齐萧赜忙于内部事务之际,北方的北魏同样没有闲着,在冯太后的主持下,一系列变革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当其冲的就是吏治。北魏自开国以来就不给官吏发俸禄,他们想要获取财富只能通过战时掠夺和皇帝的赏赐,考虑到上述两种渠道机会有限,贪污、搜刮民脂民膏就成了北魏官员敛财的一大手段。如此一来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政治统治的危机不可避免出现,先前拓跋濬、拓跋弘试图改变这一局面,但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冯太后和北魏有远见的官员们决定实行班禄制,即分等制定俸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南齐永明二年)六月,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该制度正式开始实行。具体内容为在原来规定的户调之外,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作为发放百官俸禄的来源。同时强调,一旦俸禄确定之后,对于贪赃枉法者不再纵容,只要贪赃满一匹者就要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法的实施总归会出现反对声,北魏宗室、淮南王拓跋他便跳了出来奏求停行班禄恢复旧制,但在中书监高闾等人的反对下没有得逞。为了切实贯彻这一制度,冯太后还派使者分巡各地,纠举食禄之外犯赃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第一条大鱼就出现了,此人便是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除了封疆大吏,此人还有一层身份,那便是献文帝拓跋弘名义上的舅舅,是外戚的代表,拿他来开刀无疑是最合适的。于是贪暴无度的李洪之被勒令在家自裁,一同被杀的地方官员则多达四十余人。此举直接震慑住了其他人,北魏的吏治有了明显的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吏治的改善让冯太后有了进一步改革的基础。次年十月,在李安世的建议下,冯太后下令开始实行均田制,主要内容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均田制实施的目的也很明确,增加国家可控制的劳动人口和征税对象,此举某种意义上和南朝却籍制目的是一致的。但较之后者,北魏的均田制显然效果更好,它不仅使北魏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也影响了日后北朝其他政权乃至隋唐的经济基础,可谓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南齐永明四年),北魏改革的第三步开启,这次的目标是地方基础行政组织。北魏自建国以来,一直没有地方基层行政组织法规,基本就是任命坞主(当地豪强地主)为宗主,代行地方行政权力。在这种制度之下,户口隐匿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的直接恶果就是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徭役征发,同时地方豪强势力做大,又会动摇北魏的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内秘书令李冲提出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具体内容就是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自设置一长,合称三长。三长由本乡能办事且守法又有德望者担任,邻长家可以免除一个人的差役,里长家则可以免除二个人的差役,党长家则是免除三个人的差役,三年之内要是没有过失就加升一级。三长的主要职责是检查户口,催征赋役,管理生产,维护治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冲的建议立马在北魏朝堂炸开了锅,群臣为此讨论纷纷,各执一词。眼见众人意见很难统一,冯太后便力排众议支持李冲实施三长制。不久后,北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地方基层组织,三长制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削弱了地方豪强经济实力的同时增强了北魏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上述最重要的三块以外,冯太后还大兴教育,尊崇儒法,禁断卜筮、谶纬之学,鲜卑族逐渐开启了汉化过程。对于拓跋宏的教育,她也是费尽心力,力图把他培养成一个出色的君主,那么她能做到这一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