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去世,其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姬发继位后继续秉承父亲的天命,利用周朝东征无暇西顾的良机向东扩张。没多久商朝发生内乱,纣王诛杀叔父比干,囚禁另一个叔父箕子,致使众多被牵连的商朝贵族投奔周武王。武王见时机已经成熟,决定联合在盟津的与盟诸侯共同出兵伐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爆发,此战周联军兵力4.5万人,商朝兵力约17万人,最终周武王以少胜多,商朝战败。商纣王逃到鹿台,穿上了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自此商朝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亡后,周武王基本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疆域,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建立周朝。为了稳定局势,周武王决定实行分封制,将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起到了巩固周王室统治地位以及安定天下的作用。诸侯国的国君分为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因此各个诸侯国的地位是不同的。要说西周初年地位最高的诸侯,那非“三监”莫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武王虽然灭了商朝,但殷商军队的主力仍然存在,西周的人口数量远远少于商朝人,为了稳定局势,周武王便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于商都,管理殷商遗民,维持商王宗庙的祭祀。为了监视武庚,周武王便将商的王畿之地分为卫 、鄘 、邶 3 个封区,由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称为三监。因此管国、蔡国和霍国是西周初期地位最高的诸侯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叔是三监之首,被授予方伯地位,拥有率军征伐和平叛的大权。因此周武王去世后手握大权的管叔并不服气由周公旦摄政,武王的其余诸弟也都有些不满,武庚见机便拉拢他们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见状亲征平叛,最终诛杀了武庚及管叔,流放了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叛乱。之后管国被废,蔡叔的儿子姬胡接掌蔡国,霍叔的儿子接掌霍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国一直存活到春秋时期,然而国小势微,经常受到楚国侵扰,最终于公元前531年被楚国所灭。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然而好景不长,不到百年时间又被楚国所灭,于公元前447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霍国则是传到公元前661年才出事,当时的国君姬求不满周成王对先祖霍叔的处置,僭越称公,结果周天子还没说什么呢,先惹得晋献公不高兴了,没多久晋国便出兵灭了霍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一下,三监之首的管国最先被废,仅仅传1君,立国6年;霍国紧跟其后,传13君,立国385年;蔡国最后被灭,传25君,立国5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