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减”字诀练好“实”字功

“有时候一周5天都在接待督导检查,没有足够的时间抓落实。”谈起过去的基层工作,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马场坪街道黄丝村党委书记袁怀龙坦言,文山会海、表格台账、督查检查过繁过多等问题让基层干部没有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4月20日 人民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事、多牌、多表、多会”是基层干部最深的感受,一天总是“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和应付不完的检查”,“过度留痕”,让基层深陷事务之中,不得不加班加点,身心疲惫。不仅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疲于奔命”,身心受到“伤害”,更打乱其正常工作秩序,冲淡了“基层治理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削弱着基层群众的获得与幸福感。

基层作为推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在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推进时期,基层干部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为基层减负,是当前一件大事,各地、各部门理应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实质,结合实际,亮新招、实招中,让“减负”在广大基层落地生根,让基层轻装上阵,有更多时间,干事、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念好“减”字诀。为基层干部减负,并不是让他们“撂挑子”,当“甩手掌柜”,而是减负不减责任。切勿有缓缓气、歇歇脚、养养神等倦怠思想,要更加明确自身的使命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减负不减担当。基层“减负”并非降低标准、逃避责任。在减负的新形势下,更要充分发扬实干苦干、担当作为的意志品质,在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减负不减成效。“瘦身”后的基层干部要更好的善用“减负”腾出的时间,集中精力、深入一线、沉入基层、握紧拳头,见底见效的展开工作。

练好“实”字功。基层减负只有在“实”字上下功夫,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坚决减掉工作上的无用功,避免基层干部在留“痕”不留“绩”、留“迹”不留“心”的形式主义中疲于奔命,坚决破除“靠开会发文抓落实”的路径依赖,提倡“短实新”文风,多发“小快灵”“接地气”的文件,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开直接相关人参加的会。给他们留出更多时间、精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基层干部减负,是为了少些空喊口号,少些高调门表态,少些作秀造势,不再做表面文章,不再过度留痕,不再弄虚作假。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实效为先的工作导向,要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能在现场解决的绝不拖到会场,能当面沟通的绝不搞层层汇报。同时,各级党委要切实肩负起“一岗双责”,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要坚决指出、举一反三,选树一批先进标杆,通报一批反面典型,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工作,很多问题具有普遍性、顽固性、反复性,具体减什么、怎么减,还是要多听听基层干部的心声。只有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坚持从“实”出发、实事求是,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以形式主义破除形式主义的乱象。(文/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