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村长

提到碧桂园,很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很多个标签:比如行业龙头、示范房企、民营房企。

事实上,这些并不全面。几年前,碧桂园就已经将自身定位为一家“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对于这一定位,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我的理解是,这不仅表明了碧桂园对于居住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一,也表明碧桂园对于科技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在最新出炉的ESG报告中,碧桂园在稳健发展、绿色建筑、科技助力等方向的努力,让我们看到,碧桂园正朝着这一目标定位一步步迈进。

01

稳字当头

2022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销售大幅下滑,一批房企相继出险,发展形势严峻。保持稳健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摆在房企面前的重要任务。

作为龙头房企,2022年,碧桂园积极应对多变形势,全力以赴应对挑战,忠实履行了社会责任。

去年,碧桂园实现营业收入4303.7亿元,毛利达到329亿元,实现核心净利润26.1亿元。

与这些数字对应的,是碧桂园去年实现了4450万平方米的权益合同销售面积,3575亿元的权益合同销售额。

目前碧桂园的项目布局已经遍布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的298个地级市、1400多个县/城镇区。仅去年一年,公司就累计交付70万套房屋,交付量高居行业榜首。

此外,2022 年碧桂园在《财富》世界500 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38位,实现连续6年攀升,在行业名列前茅。

碧桂园的稳健,还突出表现在财务方面。

去年,碧桂园总有息负债余额降至2713亿元,净负债率优化5.4个百分点至40%。

在头部房企中,碧桂园的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

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流动性承压,信心坍塌的背景下,碧桂园保证了年内所有到期债券的刚性兑付,体现了公司作为龙头房企的信用和担当。

碧桂园的稳健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公司治理和有效的风险管控。

以风险管控为例,碧桂园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公司建立了由风险管理内部委员会、风险管理执行机构及风险管理监督机构组成的风险管理架构。

这套机构帮助公司实现了从集团层面到各业务流程层面“决策—执行—监督”机构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机制。

此外,碧桂园还不断优化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构建公司层面与重要业务领域及流程层面的关键风险指标体系,以动态化、数字化、可视化方式, 不断提升系统识别及风险预警的能力。

根据ESG报告,碧桂园的风控审计部会结合行业风险、政策变化、集团战略调整及风险事件情况等,通过管理层研讨、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集团层面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计划,跟踪回顾风险事项应对及管控措施的实施效果。

ESG报告显示,2022年已识别的重要风险议题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应对风险、产品定位及竞争风险、融资偿债风险、项目集中交付风险、组织架构与授权管控风险等。

02

绿色发展

除了核心经营数据,在ESG报告中,碧桂园还披露了另一组有意思的数据。

去年碧桂园新增绿色建筑项目42个,新增绿色建筑面积961万平方米;新增海绵城市项目39个;2022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943兆瓦……

在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指引下,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的建筑行业,全面推进绿色转型显得尤为紧迫。作为行业龙头的碧桂园是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早在2013年,碧桂园就启用了国内首幢生态办公大楼作为公司总部,如今这幢披满绿植的大楼,正是碧桂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最佳证明。

近年来,碧桂园的绿色发展理念在许多新开发项目中也得到体现并不断深入。位于广东珠海的海悦天境花园项目,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这里,通过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体系优化、配置高效节能设备等,建筑节能率达到54.27%;

建设过程中所有建筑材料均为就地取材和预制加工,可再生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超过了6%。

据ESG报告,从2017年到2022年,碧桂园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项目已从217个,增加到了1039个。

按照碧桂园制定的可持续建筑未来发展规划,碧桂园将逐步加大超低能耗建筑的研究及建设,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到2025年前,要实现新建住宅建筑节能率达到65%,并提升太阳能系统建设比例。

实际上,碧桂园对绿色发展的注重,在施工和运营环节也展现得淋漓尽致。碧桂园的绿色施工举措,表现在能源节约、环保材料使用、废弃物处置等方面。

比如在建筑废弃物再利用上,碧桂园研发的博智林流动制砖车,可以将有用的建筑余料分离加工,转化为符合要求的如园林路面砖、植草砖、盲道砖等再生建材制品。

目前,碧桂园的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已在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凤桐花园及北滘碧桂园凤凰台等多个项目投入使用,累计消纳建筑垃圾超500吨,生产路面彩砖超过20万块。

除了在新的建筑上应用绿色发展技术和理念,碧桂园也在存量建筑上贯彻绿色营运理念。去年,碧桂园开展了多项节能改造项目,仅酒店照明设备的升级改造,就能实现全年节约电能500兆瓦。

虽然总体上量还不大,但碧桂园的技术和举措,可以为其他建筑企业提供参考和案例支撑。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将产生“聚沙成塔”的效果。

03

拥抱科技

在大众的印象中,碧桂园更多的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但早在2018年,碧桂园就将自身定义为一家“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从2022年ESG报告来看,碧桂园正越来越接近这一定位。

2018年,碧桂园即成立了博智林机器人公司。企目的是研发应用建筑机器人,提升施工智能化水平,并同步推进餐饮、医疗、农业、社区服务等各类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

根据ESG报告,截至2022年年末,碧桂园在研机器人近50款,已有2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30个省份的超过600个项目,累计交付量1700台,应用施工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

近年来,建筑行业从设计、施工到使用过程中的智能化、科技化趋势越来越普遍。这也对房企的科技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碧桂园组建了科技建筑集团,打造由建筑机器人、新型装配式、只能装备等构成的智慧建造体系,实现安全、质量、效率、环保和科技结合,积极推动传统建筑业变革。

碧桂园也将智能建造、智能管理等新技术应用到了旗下项目的开发和管理中,带来的效果不仅是生产安全性、管理效能的提升,还有产品品质的跃升。

对于一家房企而言,这样的成绩堪称亮眼。

除了聚焦建筑行业之外,碧桂园也将目光投向了更多版块。

比如碧桂园此前成立了农业公司,用先进的无人化装备发展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粮食产量和质量,助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2019年,碧桂园还成立了股权投资事业部碧桂园创投。2022年,碧桂园相继投资了蓝晶微生物、无限光能、中科国生等多家碳中和主题企业。

这些布局看似只是碧桂园的跨界投资,但这一方面表明了碧桂园助力碳中和的决心,另一方面这也是碧桂园开展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示范。

在ESG报告中,碧桂园将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到集团战略层面,纳入经营发展规划中;并紧密结合自身业务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示范。

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向的引领下,碧桂园等行业龙头的努力,将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声明】

1、本文版权归「楼市头条」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我平台取得联系。

2、本文部分信息和图片来源网络,如任何个人或单位认为本公众号文章涉及著作权等问题,敬请立即通知我司,我司将第一时间核实予以更改或删除。

3、本文对市场、企业的介绍和分析,均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意味着本公司对此作出承诺。

4、本文所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市场交易依据和投资建议。

5、本公众号稿件均出于公益目的,仅提供参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作为任何法律事务的法律依据;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公众号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作者”,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THE END

本文由楼市头条团队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文 | 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