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非常难闻,以至于人类放弃了捕食,甚至对它们产生了威慑。麝香雉就做到了。

这种鸟生活在南美洲。由于其浓烈而特殊的气味,当地土著不会捕食它们,甚至避免靠近它们。一旦在林子中遇到他们,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绕道而行。

麝香雉到底有多臭?先从它的中文名和英文名来感受一下吧。

在动物中,有不少被称为“麝香”的动物,有的是因为它的香味,有的是因为它的臭味。

比如用麝香鼠散发的麝香气味来制作香水,麝香鼠分泌的麝香是高级香水。

相对于麝鼠香和麝香,麝香野鸡是气味的代表。

有的人觉得是大便味,有的人觉得是发霉的味道。

在英语中,人们更直接地形容麝香雉的臭味,称其为“Stinkbird”(一种散发臭味的鸟)。

麝香雉的中英文名着重于形容“臭”,而拉丁学名则精辟地概括了它酷酷的外表。麝香雉的拉丁学名是hoazin,字面意思是“披肩毛的鸟”。的确,麝香雉无论是发型还是体型都极具辨识度。

他们的脑袋很小,头顶上一直竖着几根黄黑色的毛发,蓝色的脸上镶嵌着红色的眼睛,喙占据了脸的很大一部分,牙齿上有锯齿状的牙齿嘴巴。

长长的脖子前面有金色的羽毛,后面有黄黑相间的“肩毛”。它长约65厘米,重量不到1公斤。

也许是因为麝香雉长得太奇特了,人们给它起了“世界上最怪异的鸟类之一”的称号。

气味虽然阻挡了捕食者,却挡不住研究人员对它的好奇。一方面,他们对麝香雉为什么有气味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推测麝香雉的祖先。它与恐龙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在它的身体上都有它的直接“印记”。

事实上,研究人员已经弄清楚了麝香雉为什么会发臭。

作为一种素食鸟类,麝香雉通常生活在亚马逊盆地的沼泽和森林中,以花、果、叶为生(叶子约占80%,花果各占10%),所以人们首先把臭味的来源被锁定在食物上,但后来发现消化才是气味的来源。

马斯克的野鸡有着与众不同的收获。虽然大多数鸟类都有庄稼,但它们是用来临时储存食物的。食物在进入胃之前被渗透和软化。有些特殊,它不仅要储存食物,还要担负起消化的重任。

也就是说,麝香雉的嗉囊里充满了消化植物纤维的细菌和酶。

而麝香雉吃饱后,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来消化食物。这两天,他们几乎没有走动。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5到10只一组,趴在树上“聚众”消化。

麝香雉嗉囊中的植物在消化发酵的过程中会不断散发出异味,而且越来越浓。

一只麝香雉的味道就已经很“顶级”了,更何况是一堆麝香雉的味道。

可以想象,除了麝香雉本身,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动物都对这种散发出来的气味感到厌恶,只想远离它,不愿靠近。

说完气味,再来说说麝香雉和恐龙的关系。

其实正是麝香雉翅膀上的小爪子,激发了人们产生这种联想。

麝香雉虽然是鸟类,但飞翔的能力远不如游泳,所以遇到危险时往往会选择俯冲救命,这也是它们常在水边筑巢的原因.

小麝香雉从出生到10周左右也是在巢里生活的。这一时期,它们非常虚弱,不能飞,身上也没有羽毛,但它们和成年动物一样擅长游泳。幼鸟保护自己的唯一方法。

通常,成年麝香雉会在巢穴附近保护幼麝香雉。一旦有捕食者靠近,它们就会鸣叫以引起捕食者的注意,幼麝野鸡便可趁机躲藏起来。

偶尔,当麝香雉的父母外出觅食时,麝香雉幼崽失去了所有保护,猴子、蛇、鹰等就会趁机攻击麝香雉幼崽。

在走投无路的时刻,年幼的麝香雉会跳出巢穴,一头扎入水中,直到化解险情,才踏上回巢之路。

但是跳下去容易,爬上去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时候,就轮到小麝香雉翅膀上的小爪子了。

靠着两只小爪子,麝香小雉常常可以借助树枝、树枝、藤蔓顺利爬回巢穴。等到年轻的麝香雉长到10周大时,它们就能独自飞翔,翅膀上的小爪子也会消失。

虽然麝香雉的小爪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恐龙的前爪,但研究人员发现,幼年麝香雉的前爪并不是原始特征,而是适应的结果。它们只是进化到能够在跳入水中后通过抓住树枝或藤蔓爬回巢穴以避免危险的适应。

虽然味道不好闻,但话又说回来,麝香雉这种“臭”的鸟,幼年时可以靠“小爪子”保护自己,也因为臭味躲过了很多捕食当它成年时,很难说捕食者的捕食不是一种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