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桐山

最近香港高官和立法会议员一起北上认识祖国,固然是一件好事。高官议员认识内地是好,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他们平日内对内地了解不够深入。例如看到一些报道,说香港的高官议员到访比亚迪看云巴,又到访华为小镇,个个竖起大拇指,但我看起来觉得有点搞笑和无奈。一河之隔的两个地方,为何这个地方的人来到像“大乡里出城”?你的表现告诉我,这班议员平时一定不看“新闻联播”,也极少关注内地资讯,应该也不看央视“春晚”,否则他们应该不至于那么惊讶。云巴上春晚舞台都不止一次了,全国人民就数你们最惊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高官议员又到了佛山,了解机械人等行业,认为可以引进机械人解决香港劳动力樽颈。这个愿望固然不错,但无论是机械人还是人工智能等新鲜事物,都是年轻人的天下,因为长者很难学懂如何跟机械人和人工智能沟通。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年轻和年老最重要的象征。什么说明你老了?不是身体,而是学习能力愈来愈差,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不会用。所以香港可以如何追赶内地的新技术,愿望和实际永远是两回事。例如餐厅可以用的烹调机械人,我早年在内地做餐饮生意的时候已有了解,现在的技术当然更为成熟。问题是机械人也是需要与人交互使用的,香港的餐饮、零售等行业,从业员平均年龄都十分年长,要他们学懂如何使用机械人,困难太大。而且香港受地理环境所限,很多是小店,厨房难有足够面积和规模去使用这些厨房机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是好事,但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增进常态了解,而不是单靠一两次的“旅行团”去走马观花。这些“旅行团”行程中可以“哗、哗、哗”,回来之后照样是老样子,要打破关键的瓶颈并不容易。我认为从意识上而言,首先要推动特区决策层的年轻化。

我早年曾撰文指,香港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议员,都太年长,要靠这些人推动香港搞创新科技,感觉像开玩笑多一点。不得不说,新一届“爱国者治港”的香港在这方面有进步。例如第七届(现届)立法会议员的平均年龄是52岁,比起第六届立法会的58岁,年轻了足足6岁,这个年龄比全国人大代表平均年龄的53.77岁还要年轻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还是要说,参与者年龄是轻了,但掌握实权的“话事人”,还是老了。例如新一任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平均年龄为65.7岁,创历届以来最高。还记得有媒体曾经就这个问题采访某行政会议成员,该成员举美国为例,说美国总统年龄也很大。的确如此,所以近年美国政坛陷入特朗普和拜登无限循环,两党都没有什么耀眼的年轻新星冒起,这对美国的祸害有多大,大家可以目睹。难道这是一件值得学习的好事?

香港的光辉属于上世纪的50后、60后,但之后的一代人,似乎迷失了,上不了位,这是香港落伍的深层次原因。要推动年轻人上位固然需要时间,逐渐有更多年轻人入局,可见高层有这个意识。但我还是希望年轻人可以更快掌握实权,才能真正让香港动起来、变起来、快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