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诗经不录楚风,孔子不入秦楚?秦楚两地如何应对?

前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齐聚一堂,一时之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孔老先生便是文学儒者之首。孔子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其下弟子三千人,贤者高达七十二位,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更是千秋万载。孔子教导弟子的语录被编订成著名《论语》,知名著作《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当时便被人们尊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如今更是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影响之深,在国外还设有孔子学院。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诸侯并起。这时期有两个国家被中原各诸侯国看不起,一个是被称为南蛮的楚国,另一个就是戎狄秦国。诗经中未曾收录楚国篇目,而孔子周游列国时也没踏入这两地,这就是是何原因呢?而这两地也是如何应对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画像

01先来看看最不受待见的楚国,楚国不仅遭到其他国家的歧视,就连孔子与老子两位贤者也对他嗤之以鼻。当时楚国文化发展十分兴盛,按理说文化篇目自是优异,但孔子在诗经中却不做收录,简直是赤裸裸的歧视。之所以这些任务人物如此不待见楚国,原因有两点:

一、楚国不同于他国的立国特点;二、楚国身世不明朗。战国分七雄,燕国国君是西周王室,是最正统的诸侯国。齐国国君姜子牙在武王伐纣中立下汗马功劳,所以齐国也算名正言顺的诸侯国。秦国是东周的诸侯,尚且说的过得过去。韩赵魏三国是晋国分出来的也属于正统诸侯国,只有楚国,当初不满周天子分封而自己称王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孔子思想主张君主权力至上,尊重封建正统,克己复礼,主张恢复礼乐制度,恢复礼教传统。这时候,楚国却自立为王,这种当中反驳孔子主张,孔子自是不会赞同楚国,以致后来更是不收录楚国的优秀文化,列国游说也避开楚国。

楚国的身世也是一大诟病,楚国于其他诸侯国不同,因为他不是中原人的政权,而是由南部蛮夷组成的国家。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记载“楚本蛮夷,亦即淮夷”。当时中原地区十分看不起外族人,所以楚国虽建立政权势力强大,但还是堵不住悠悠众口。所以楚国不为诸侯国接纳,甚至作为“圣人”的孔子对其也是退避三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再来看秦国这个还算正统的诸侯国为何也不被待见,原因仍还是身世问题。在当时诸侯国都认为秦国是西部的戎狄,蛮夷之地的人不配与各诸侯国争霸主地位。在当时他们看来,来自偏远蛮夷之地的人是没有身份地位可言,就连主流学派的大家们也都不承认秦国楚国这两个蛮夷之国。所以也这也就是为何孔子编撰《诗经》不收录楚国篇章,周游列国不入秦楚两国的原因。那作为两个“蛮夷”之国,他们后来是如何做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国对诸侯国的歧视漠不关心,依旧坚持做自己,自己军事力量强大与疆土广袤,根本没有与中原诸侯国来往之意,有的只是战争。简直是活脱脱的:不服来战!再看秦国,不愧之后能完成统一大业。秦国不断吸收中原地区优秀文化充实自身。

政治上,采用商鞅的变法,支持张仪的纵横之说,在范雎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秦国一改之前备受压迫局面,在诸侯国中建立起声望。军事上,采用商鞅的军功爵制,一度能人倍出,为开疆扩土夯实基础。最后在嬴政的带领下完成国家大一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同样遭受歧视,一个置之不顾,一个发愤图强,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经验。在受压迫之际,强者会更加努力,最后用事实说话。而那些不愿思过,闭门造车之辈最终将会被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