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之前我有篇文章写道,广州最初的“原点”便是“港口”,(2000-2007)广州的南沙!一路向南,奔赴大海广州由秦汉起至明清20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1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对于广州,走向世界当然要打好“港口”这张牌,唯有提升港口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向国际一流城市发展。而南沙港则可称为是南沙发展的“原点”,而未来,南沙面向世界,同样需要这个“原点”来作为“支撑点”

南沙港围堰吹填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港围堰吹填工程
目前的南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的南沙港

南沙港是南沙未来发展的支撑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从广州港的历史发展脉络说起。广州港与广州相伴而生,历史悠久。从秦汉时期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余年里,广州始终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历久不衰。

自秦、汉以来,广州古港就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西汉平定南越国后,从广州开始了第一次远航贸易活动,中国已有船队从广州出发远航东南亚及南亚诸国。唐宋时期,“广州通海夷道”是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朝时期,到广州进行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 140 多个。明清时期,中国曾两次撤销其他通商口岸而独留广州“一口通商”

昔日繁忙的广州十三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日繁忙的广州十三行

20 世纪初,为实现“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的理想,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广州建设一个“南方大港”,并发展贯通中南、西南的水陆交通,使之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出海口和世界良港,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实现。

强国方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国方略

在此期间,虽然建成了“黄埔新埠”,也就是黄埔港的前身,但是广州港仍是一个规划不全,设施陈旧,设备落后,主要靠人拉肩扛装卸的落后港口。

广州黄埔村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黄埔村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和地方均重视港口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港口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快。但与此同时,广州港现有港区的港口岸线资源已经基本开发完毕,广州港港口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瓶颈:

南沙港区三期建设现场(当时建设如火如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港区三期建设现场(当时建设如火如荼)

1、原广州港航道水深不足,不适应船舶大型化的需求。黄埔老港和新沙散杂货码头在原有基础上改造了几个集装箱码头,根本不能满足外贸班轮的挂靠作业。

挂靠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挂靠作业

2、随着广州依托港口逐步繁荣昌盛,港口逐渐被城市包围,港口与城市之间相互干扰、互争发展空间,一部分码头紧邻市区并干扰和污染城市,一部分码头后方陆域和交通疏解受城市发展限制,经营和发展越来越困难,矛盾十分突出。

港口与城市之间相互干扰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口与城市之间相互干扰严重

3、港口集疏运通道不畅,内港区码头货物疏散能力不足,多方式联运欠发达,效率不足,成本较高,货运道路配套不够。

4、现代港口不仅具有运输功能,还有商贸功能、金融功能、工业功能和城市开发功能,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同时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设施。

广州港显然难以满足现代港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开辟新港区来保障广州港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新千年来临之际,广州市提出了“南拓”的城市发展战略,重点“南拓”建设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并确立了“以港口为中心,交通运输、工业加工和旅游服务齐发展,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明发达、面向世界的综合性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的南沙开发建设目标。

如今日夜繁忙的南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日夜繁忙的南沙港

港口作为南沙的引擎,其开发建设对于南沙的发展至关重要。展望南沙未来,我们将共同见证其发展成为世界级海滨理想城市。
讨论:你了解南沙港吗?你觉得南沙能够成为世界级的滨海理想城市吗?

结语:创作不易,希望您多多支持,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如果能打赏一下那就恭喜发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