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战斗机,很长时间都是空军主力机型。在当时,似乎没有米格-21对付不了的目标。直到90年代,他们地位才被新型号战斗机所取代。但是因其技术与数量优势,依然占据空军中的骨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格-21战斗机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于19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的第二代战斗机。北约代号为鱼床鱼窝(Fishbe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飞行员给它的外号是“三角琴”、波兰人则称它为“铅笔”。这是非常形象的一种称呼。米格-21(包含仿制、改良型)可能是至今产量最多的超音速战斗机。以建造数量 11,496架(苏联生产 10,645 架,印度生产 840 架,捷克斯洛伐克生产 194 架)牢牢占据榜首位置。这里并不包括J-7等型号,系列战斗机的生产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战争是它大展拳脚的时刻,曾与美国人的F-4战机一较高下;在中东地区也是频频出手,其他如也门战争、印巴也看得到米格-21的踪影。至今仍然有不少米格-21活跃在世界上,并有许多现代化升级套装,若加强雷达搜索和挂载新型长程导弹后仍能一战,故被戏称是战机界的AK-47。它与AK-47、T-54、米格-21并称,苏式三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国家如苏联、以色列,看中米格-21巨大的生产量,纷纷替各国米格-21提出各种改良甚至性能增强的方案。除了苏联制造出口的米格-21以及东欧国家仿制的产品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格-21各类升级版本非常多,如米格-21“F”、“F-13”、“PF”、“PFSZ”、“PFDM”、“SZ”和“SZM”。等型号。这些是米格-21家族的子改型,按外观顺序排列,并在作战和训练部队中大量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只是以图片形式,向大家展示过去米格-21在世界各地服役情况。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照片并不清晰甚至有些模糊。但是,他们记录了当时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人很早时候,有很强的崇洋媚外的症状。尤其是看战斗机,非常质疑其设计理念。甚至怎么也想法,国外优秀战斗机座舱盖都是向后开启,为什么咱们的战斗机座舱盖要向前开启。简直是落后的要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道,没过几年。老美的新式战斗机的座舱盖采用了同样的向前开启,似乎感觉这种方式也不那么落后了。甚至现在这种方式成为了流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