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家的生活追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物质生活,更加重视生活质量,所以很多智能可穿戴产品开始添加健康监测功能。在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中,心电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智能手表是如何实现心电监测的呢?通过智能手表监测的心电数据靠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手表心电监测数据还是比较靠谱的。

智能手表进行心电监测的技术有两种:ECG和PPG。

ECG(心电图)

我们最常见的心电图监测是在医院进行的十二导联心电图,通过电极连接身体多个肢体部位,采集心电信号,输出心电图波形,是临床判断很多心脏疾病的依据。人体每次心脏跳动所产生的收缩和舒张,都会发出相应的电信号,但是身体各个部位的的电信号强度不同,布点越多测量的数据的越精准,所以为了更精确的了解心脏哪方面出现问题,医生会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技术的发展,ECG芯片的成功研发,智能手表也可以监测心电图了。具有心电图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表面会有电极片,一般来说有两处,分别是接触手腕皮肤的手表背面和手指指尖的侧面或者表盘正面,两处电极形成单导联,监测人体的心电信号,经过心电分析算法分析就可以得到心电图数据。

智能手表受制于体积,能够接触的身体部位有限,精准度自然无法与医院检查相比,但是智能手表心电图监测的与医院检查目的也不同,一般是为了日常心脏状态的监控,所以结果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PG(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

使用PPG监测心率、脉搏等信号的时候,智能手表的背面会有闪光,所以很好辨别。

智能手表背面发出一束绿光,以LED光源和探测器为基础,利用光的折射/透射原理,再通过算法计算,就能够得出心率、脉搏等数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智能手表背面LED光源发出一定波长的光(通常为绿光),然后通过光电二极管测量反射/透射的光的强度。由于皮肤的皮肤、骨骼、肉、脂肪等对光的反射/透射是固定的,而皮肤内的血液是流动的,反射/透射的光被接受,再经过算法运算就可以出心率、脉搏等数据。

PPG在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应用比较早,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能够监测到较为准确的心率、脉搏等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手表的心电监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虽然与医疗设备相比略有差距,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足够可靠,而且智能手表价格更加亲民,普通人也可以轻松拥有一款智能手表来监测自己的心电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