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年“五一”假期,旅客出行需求非常旺盛,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人数、旅客列车开行列数均创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五一”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火热的一个“五一”小长假,全国各地车站、机场、高速公路、景区都是“人从众”模式,全国客流量达到2.74亿人次。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工厂的生产、大规模的基建、外贸交易,更需要消费的拉动,各个小长假文旅消费的助力作用也不可小觑。
“五一”小长假的火热,一方面彰显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收入逐步增加,人们消费观念也在提档升级,不再满足于吃得好、穿得暖,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组成部分,因而假日消费是拉动经济不容小觑的一个潜力股。同时旅游业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四通八达立体化交通网,为民众出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十年,我国交通发生了质与量的飞跃,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化交通网相互补位,让人享其行、货畅其流梦想正在照进现实,同时便捷的交通,也为经济飞速发展和民生福祉增进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就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来说,铁路“五一”小长假运输自4月27日开始至5月4日结束,其中4月27日至5月3日,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约1.2亿人次,开行旅客列车79814列,平均每日发送旅客1673.6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11402列,旅客出行从容自如。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到,纵横全国的15.5万公里铁路线,特别是4.2万公里高铁,让天涯变咫尺,公交化开行高铁动车组,让旅客随走即能成行,极大地满足了民众“五一”小长假跨省出游,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去追逐诗和远方的愿望。
“数字”赋能,使交通运输部门运力投放更精准,服务旅客更到位,旅客出行更便捷。铁路部门根据“五一”购票期间12306购票平台的购票及候补购票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实行“一日一图”开行旅客列车,同时多措并举通过开行临时旅客列车、加挂车厢等方法,增加旅客运输量,使每一位旅客都能够顺利踏上旅程。再就是通过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相互间联运,使旅客出行更顺畅。城市地铁、公交、出租车及网约车,根据列车到站情况及时进行短途接驳,从而使到达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的旅客随到随走,快速到达目的地。当然铁路旅游专列的开行,定制式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多样化出行需求,也为“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火热抱薪添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国海陆空立体化交通快速发展,为民众出行创造了良好环境,极大地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和幸福感。(冯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