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86年,大清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一等义勇伯太子太保台湾镇提督总兵柴大纪下令清军对彰化地区聚集斗殴的小股村民群体进行镇压,由此触发蝴蝶效应,进而引爆了振动朝野的林爽文起义。
由于驻防台湾的清军将熊熊一窝,危急之下清廷于乾隆五十二年正月,急调福建陆路提督任承恩、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率水陆部队四千人渡海增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大清国已经平定大小金川、准噶尔和回部等叛乱,乾隆帝本人正沉醉在“我堂堂大清,势当全盛”的幸福感中,他对来自台湾的叛乱奏报,根本没当回事:“岂有两提督往办一匪类之理!若不诚是巧诈,若诚是至愚!”
然而,他未曾想到,水陆两路提督同时抵台平乱,竟然持续了半年多也没有搞定,于是任承恩和黄仕简因贻误军机被革职拿问,福建总督常青亲自到台湾督师,竟差点被起义军合围了。
不得已,乾隆帝最终还是在乾隆五十二年八月,急调一代名将太子太保嘉勇侯陕甘总督福康安以“钦差协办大学士”身份,提督湖广、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军务,调集六万清军,赴台作战,在耗资一千万两白银后总算不辱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令乾隆帝没想到的是,在事后调查中,从被擒获的民变首领杨振国、林爽文和庄大田等人的大量供词里,人们第一次发掘出了一个隐秘的组织——“天地会”。
在大清国当今如此璀璨的乾隆盛世进程中,居然存在着一个不为朝廷所知的影子社会,可怕的是它竟然已悄无声息地运转了二十余年之久!这令清廷上下相当的尴尬。
早在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林爽文的副元帅杨振国便已被清廷俘获,正是他的交代让神秘的天地会开始浮出水面:
“听得严烟说及天地会的根源,是广东有个姓洪的和尚,叫洪二房,同一个姓朱的起的。洪二房和尚居住后溪凤花亭,不知何府何县地方。那姓朱的年才十五六岁,不知叫什么名字,也不知住在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烟是谁?他背后的组织有多少成员?如何分布运作?细思极恐啊!办案官员不敢怠慢,迅速上报。于是,清廷开始了全国范围内持续数年的搜捕天地会会众的行动。
此刻满清入主中原已超过120年,那些经历过明清鼎革血腥岁月的人,怀抱亡国之痛的士大夫早已时过境迁,大清国看起来是多么的平静和谐。满洲统治者以为自身的政治合法性早已被天下人接受,毫无异议了。
然而,即使自负如乾隆帝者,对于任何反对的声音,哪怕是极为细小,也仍然保持高度的敏感。就在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清廷刚处置了源自江南的妖术大恐慌“叫魂”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偌大帝国的朝野与社会生活被一股剪辫风波搅得天昏地暗。对于盛行于民间的“异姓结拜”这种汉族文化习俗,清廷更是一直严加防范,“国初定凡异姓人结拜弟兄者,鞭一百”,此后惩罚更进一步,“凡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者,着即正法”。
如今,又出现了天地会这一民间秘密结社的存在,乾隆帝自然非常重视,严谕两广总督查办。在嘉应州海阳县,官府还真查到有洪和尚和姓朱之人,只是经过审讯发现,这两人并不是天地会成员,也无不法行迹,而那个所谓“凤花亭”也依旧没有头绪。
不过,案子很快就峰回路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五十二年正月,两广总督孙士毅奏报,在广东饶平县拿获了许阿协、赖阿思、林阿俊等天地会人犯。许阿协供认自己是被赖阿思勾引入会的,赖还告诉他头人姓名为“洪李桃”,还传了他两首诗,其中有两句“木立斗世知天下,顺天行道合和同”。
据许阿协说,“木立斗世”是隐语,木字系指顺治十八年,立字系指康熙六十一年,斗字系指雍正十三年,世字系因天地会起于乾隆三十二年。
当年二月,孙士毅再次奏报,拿获了一名广东新会犯林功裕,供出赖阿德、洪李桃、朱洪德等七人,这些人都是如假包换的福建天地会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清廷的办案方向转向福建,很可能福建才是天地会的老巢。乾隆帝甚至大胆猜测,之前杨振国所供的后溪凤花亭洪二和尚和朱姓之人,会不会就是洪李桃和朱洪德二犯?
很快闽浙总督李侍尧于次年一月奏报,漳浦县天地会起事,焚抢盐场,烧毁营房。被拿获的首领张妈求供认:“天地会流传已久,漳州各地均有结会之事,小的张妈求父亲叔子在日,原是会内之人。”这再次佐证了福建才是天地会发源之地。
案情的关键突破是乾隆五十三年,正在台湾平乱的福康安上奏,之前重要人犯杨振国提到的天地会核心人物严烟在台湾被清军擒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重大的收获,至此台湾林爽文起义背后隐藏的神秘势力天地会,才算是彻底撩开了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