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3年末,重庆街头出现了一位举止有些怪异的老人家,附近的人们总会看见他穿着干净朴素的衣服四处翻找垃圾桶,每次捡到能卖钱的废品总会眉开眼笑,与那些以捡废品为生的穷苦人有些不同。

殊不知,这位老者的身份并不简单,他有着开国少将的军衔,还曾在我军总后勤任职副部长,此人正是丁先国,还有着“红色管家”的称号。

图|丁先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这样一位甘心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家国大业的将军,为何会在62岁那年遭到免职呢?晚年捡废品的举动真的是为了谋生活吗?

只能说,每一个时代的变迁,总会成全一些人的愿望,还会牺牲一些人的利益,丁先国就是如此,倘若没有“九一三事件”,他注定会在军中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不过,正是经历了这些磨难,让他的心志更加坚强,哪怕到了晚年之际,平淡的生活中还能为了朴素的心愿一步一步努力着。

有关于丁先国的往事,一同来了解一下。

一、当之无愧的战场英雄

丁先国出生于1909年,在湖北省麻城市的一处小山村,正逢清朝末年,战乱四起,他的童年也不幸地被裹挟其中,而他也从记事起清楚地看到地主豪绅对于底层民众的无情压榨。

本该上学的年纪,他却要做地主家的放牛娃,眼看着同一片天空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与生俱来的斗志与反抗意志充满了他的内心。

1927年11月,麻城三万多人组成工农革命军,黄麻起义随之爆发,丁先国也毅然加入其中,他很清楚,革命才是改写底层民众命运唯一的出路。

就在起义过程中,他的能力和胆识得到了彰显,也被革命军领导人注意到,两年之后,他因此加入共产党,也开始了自己的军戎生涯。

每每冲上战场,他总会勇往直前冲到第一线,还会勇猛地为战友们杀出一条血路,日益成熟的作战能力与革命素养都让他越发得到重视。

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并奉命赶赴前线,丁先国被任命为该师385旅769团政训处主任。

图|平型关大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开赴途中,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也是八路军对抗日军打下的第一场胜仗,消息传来,129师上下欢欣鼓舞,将士们也都跃跃欲试想要再度创造奇迹。

10月,日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北部防线后继续前进,而他们最有利的作战条件就是八路军不具备的空中军事力量。

就在此后,丁先国跟随陈锡联率领的769团在代县一带侦察时,意外发现日军在阳明堡附近修建的机场,众人随即决定端掉这个日寇据点。

双方激战1个小时,日军在机场的守备部队百余人全数被歼,24架飞机被炸毁,单从歼敌人数来看,这场战役实在不值一提,丁先国在内的众人都感到有些不值,陈锡联还因为自身伤亡30多人感到愧疚,索性给上级写去检讨信。

令人吃惊的是,就在大家等着受批评时,129师发来贺电,就连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以及蒋介石都因此大为嘉奖,作战部队每人接到两块大洋奖励。

原来,此战虽没有平型关大捷那样规模盛大,可奇袭明阳堡机场,对于沂口战役的取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件事也被丁先国一直铭记在心。

从那之后,他带兵打仗更加勇猛,也真的屡次在战事胶着之际创造奇迹。

1946年6月,国民党30万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为了保存实力,军区部队决心突围,而丁先国所在的13旅37团被任命为先锋团。

按照事先部署,37团不但要起到先锋作用,还要全力吸引敌人火力,源于丁先国的卓越指挥,先锋团圆满完成任务。

图|阳明堡飞机场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7日,中原军区突围的北路军又遭到了国民党军进攻,千钧一发之际,李先念命令丁先国带领的37团为主力团先发制人。

“丁结子!我命令你,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到天黑,必须给我杀出一条血路!”

就这样,丁先国将团一级领导干部集结到一处,大家商量各自带一个营的兵力向山上进攻,又临时组建敢死队,每人出战都在身上挂了一串手榴弹。

这便是当年南化塘血战的真实场面,也是中原突围部队遭遇最凶险的一次,正是丁先国等一众将领的卓越指挥,我军才在绝境中取得胜利。

1949年,他被调任第70军209师师长,就在建国后,这位胆大心细的军事天才,继续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缔造奇迹。

二、抗美援朝的红色管家

建国后,早已不知经历过多少次枪林弹火的丁先国,已经把部队当成自己的家,战友们就是自己的亲人,而他也在军队后勤部门一直兢兢业业奋斗着。

抗美援朝开始后,就在得知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极难开展之际,丁先国在国内变得夜不能寐,当时的他有病在身,还是义无反顾地入朝参战,即便当时党中央并不建议他带病出征。

来到第一线,被任命为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二分部副部长的他立马获悉,志愿军补给困难的最大原因就是敌军利用制空权的疯狂打击,四成物资在途中被炸毁。

当时,丁先国主要负责的后勤保障方向就在上甘岭,而这一区域的敌军正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补给困难程度超乎想象。

图|上甘岭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一筹莫展之下,丁先国率先提出“麻雀战”以及“蚂蚁搬家”的战略战术,除此之外,还要将粮食供给和弹药供给彻底分开,以多次少量的方式进行运送。

在相关部门的精诚配合下,宝贵的物资终于得以源源不断地被送到最前线,开战之际,一线阵地作战部队达到了18个弹药基数水平,足以坚持作战两个月。

令人感动的是,丁先国还为前线将士们准备了大量的医疗物资,他很清楚,只要这些物资能够运送到前线,就意味着更多的负伤将士会有生还的希望,事实上,他的殚精竭虑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

考虑到医疗物资还是不足够的情况,丁先国索性为前线将士们准备了大量牙膏,也是因为,牙膏可以在受伤后用来敷伤口,必要时还能解渴,简直是前线的“救命膏”。

虽说他没有在朝鲜战场亲自上阵指挥作战,可搞定了后方供给难题同样功不可没,源于此,他也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成为我军有名的“红色管家”。

1960年,中央点名丁先国筹建专门培养后勤人才的军事学院,就在我军后勤工程学院建成后,丁先国又成为了首任院长兼政委,与此同时,他还兼任总后重庆办事处主任。

众所周知,后勤保障部门向来都是“肥差”,即便如此,丁先国从未打过这方面的注意,甚至不肯轻易向党中央提出资金方面的工作困难,还一直想尽办法为国家积累财富,正如他本人说的那样。

“干工作,就是要为国家和军队守好财物,无论如何都不能做败家子。”

可就是这样一位军功赫赫、政绩突出的领导人,因何在晚年沦为捡废品的境地,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无辜受累的从容淡定

1970年,丁先国被正式提拔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就在他准备继续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之际,不幸接踵而至。

图|邱会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被免职,原本丁先国从未与林彪一党同流合污,可因为他在工作上与邱会作有交集,也就因此遭到免职处理。

无辜受累的日子里,他没有选择自怨自艾,更没有多加抱怨,自己从来都行得正、坐得端,从来没有搞过任何特殊,日子清贫也惬意,而他也坚信,自己总会迎来拨云开雾的那一天。

1983年10月,丁先国得以官复原职,他也在此后正式办理离休手续,事实上,按照当时他的职级,离休后还是可以配备厨师、保健医、司机等工作人员,可他却一一拒绝了。

一方面,在被停职的那段时间里,他早已习惯了普通人的清贫生活。

一方面,相对于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他对如今的平淡生活已经感到十分知足了。

退休后,他来到重庆市养老,对于当地政府的一系列优待,他也都严词拒绝了,至于平时捡废品这件事,还真的不是为了生计使然。

原来,他在听说当时很多贫困山区的儿童生活艰难之际,总想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索性利用闲暇时间捡废品,他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这样,直到临终前,他一共攒下了3200元善款,一并捐给贫困山区,只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笔不算多的钱款背后是一位老将军沉甸甸的心意。

结语

2011年11月11日,丁先国病逝于重庆,享年93岁。

遗体进行火化后,人们在老将军的骨灰里发现了三枚弹片,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这些年来,他一定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

图|丁先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回看,丁先国此生最大的意义,除了为家国大业贡献所有以外,就是为后人树立起了廉洁奉公的好榜样。

他从战火中走来,从容地走回历史长河中,也因此成为新中国人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