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一路上损失惨重,实力大减。1935年9月,中央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十个大队。三个纵队的司令员分别由林彪、彭雪枫和叶剑英担任,10个大队的大队长则由红军中的优秀将领担任。然而10个大队长在1955年大授衔时仅有3人被授予了军衔,6人牺牲在后来的革命道路上,还有1人担任了县武装部的副部长。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10位大队长。

1、第一大队大队长杨得志

杨得志是湖南醴陵人,1928年参加革命,长征路上担任过红一团团长,担负前卫和先遣的任务。中央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后,杨得志担任第一大队大队长,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红1师副师长,1936年东征战役后担任红2师师长。

抗战时期,杨得志担任过115师685团团长、344旅代旅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长期在华北地区作战,担任过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19兵团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上将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来还担任过志愿军司令员。自1955年至1980年,杨得志先后担任过济南军区、武汉军区和昆明军区的司令员,是担任大军区司令员时间最久的将军之一。

1979年,杨得志指挥了西线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后接替邓公升任总参谋长,在这一职位上干了七年,也是担任总参谋长一职时间最久的一位将军。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199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第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

李英华是江西永新人,1930年参加革命,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曾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长征路上,李英华担任过红一军团第2师第四团参谋长。中央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后,李英华担任第一纵队第二大队大队长。1935年10月在陕北吴起镇作战时牺牲。

3、第三大队大队长黄永胜

黄永胜是湖北咸宁人,参加秋收起义后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红军时期他担任过红1师第3团团长、红2师师长等职。长征路上中央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后,黄永胜被任命为第三大队大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永胜上将

抗战时期,黄永胜担任过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黄永胜到东北作战,担任过热辽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45军军长和第14、13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黄永胜担任过广州军区第一任司令员,之后又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然而文革时期他却走上歧路,断送了自己的晚年。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在青岛保外就医时因病去世,终年73岁。

4、第四大队大队长黄开湘

黄开湘是江西弋阳人,1926年参加革命,参与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历次反围剿作战中,黄开湘常常拿着一把斧头和敌人肉搏,被朱老总、周总理等人称为“斧头将军”。他先后担任过红10军第82团政委、红11军第32师师长、红七军团19师师长等职。中央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后,黄开湘被任命为第四大队大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开湘

1935年11月,黄开湘因长期风餐露宿,与冰雪搏斗,过度劳累病倒了,然而这病来得非常勇猛,他一连好几天发高烧到40度,陷入昏迷之中还以为在指挥战斗,自己抓起了藏在枕头下面的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34岁。

5、第五大队大队长张振山

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团长、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五大队大队长、红军总部特组团团长,后在陕北遇敌机轰炸负伤牺牲。

6、第六大队大队长朱水秋

朱水秋是湖南浏阳人,曾跟随叶挺将军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跟随朱德、陈毅一起上了井冈山。将冈山时期他参与了历次反围剿作战,曾获得过三等红星奖章。长征路上,朱水秋率领红二师第六团攻下遵义县城,部队改编后他被任命为陕甘支队第六大队大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水秋

抗战爆发后,朱水秋担任八路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1938年因旧伤复发留在了湘鄂赣地区工作,浏阳解放前夕,朱水秋与地下党联系,恢复组织生活,解放后调任浏阳县武装部副部长。1959年前后,不到50岁的他因伤办理离休。1994年逝世,享年84岁。

7、第十大队大队长黄珍

黄珍是湖北阳新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三军团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2年任福建军区闽中独立团团长,在历次的作战中,他都奋勇在前,也因此获得了三等红星勋章。

长征路上,黄珍曾担任红三军第十团团长,第三军改编为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团改大队,他任第十大队大队长。1935年10月在陕北吴起镇作战时黄珍壮烈牺牲。

8、第十一大队大队长邓国清

邓国清曾任红三军团红二师师长、陕甘支队第十一大队大队长、红四师十一团团长等职。中央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后,邓国清担任第十一大队大队长,1936年因不满一军团对三军团干部的排挤邓国清从部队供给处要了100块现洋,跑回湖南老家做买卖去了,时间不长就混不下去了。西安事变后他又到南京去找叶剑英介绍回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了一段时间分配到山东军区工作,不久又跑到国民党那边当特务,1950年镇压反革命时被处决了。

9、第十二大队大队长谢嵩

谢嵩是湖南邵阳人,早年曾在湘军当兵,1928年跟随彭老总参加了平江起义,曾先后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特务大队大队长,红7军19师55团团长,江西军区赣县模范团团长,红三军团4师12团团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嵩

长征到达陕北后,谢嵩参与组建了红29军,担任29军代军长、军长等职。抗战爆发后被派到山西地区作战,1937年底,在赴延安汇报工作途中因车祸负重伤,翌年初在陕西绥德牺牲,时年35岁。

10、第十三大队大队长陈赓

陈赓将军的大名应该是众人皆知了。他是黄埔一期生,参加过南昌起义,曾跟随周总理在上海搞过特科工作,是周总理的得意助手。离开上海后,他先后在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任职。长征路上,他担任中央红军干部团团长,成为红军“特种部队”的首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大将

抗战时期,陈赓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他率领的386旅成为八路军六个主力旅中最能打的一支部队,甚至日军都打出了“专打386旅”的口号。解放战争时期,陈赓率领的陈谢大军成为一支机动部队,转战各地。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先后参加了抗法援越和抗美援朝战争,从朝鲜战争回国后参与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在上海病逝,年仅58岁。

小结:

陕甘支队的10位大队长,仅3人在建国后被授予了军衔,而且军衔还不低,陈赓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杨得志和黄永胜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另外7个人中唯一活着的一个在新中国成立后却被分配到县武装部工作。但是有一半的人却为革命牺牲了,这不得不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