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广州报道

“因为有行业领先的AGV托举重量80吨的自研技术,我们接下了宇通客车在哈萨克斯坦的自动化生产线标杆项目,也沉淀了人才、技术、品牌。”嘉腾机器人副总裁陈洪波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5月20日,2023第14届中国(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正式闭幕。物流机器人企业提供各种仓储物流解决方案,也将国内的成熟项目应用推广到海外,以“交钥匙工程”拓展市场。

受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等因素影响,国内物流机器人的投资回报率相比海外较低,因此在受访专家看来,国产物流机器人综合竞争力在世界前列,通过在海外运营项目、提供解决方案能够开辟出一片蓝海。

布局解决方案“出海”

国产物流机器人正将成熟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以项目运营方式输出到海外。

但愈加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还未带来应用市场大规模的增长,原因在于国内物流机器人的投资回报率还不够高。

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虽然机器人价格相比之前还在下降,但中国的机器人应用普及拐点的到来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目前处于‘阶段式饱和’,如果布局智能物流机器人2-3年难以回本,企业行动的意愿就不高。”

未来,随着技术提高、规模应用以及国内工程师红利,创新成本进一步被摊薄,国内机器人应用市场有望迎来稳步增长,但目前还未到时候。

另一个原因是,国内技术工人的人力成本还比较低。有物流企业透露,当前国内仓储工人的工资为每小时24-26元,而在欧洲、澳洲、美国,当前仓储工人的年薪基本上可以达到45万元人民币,以时薪来看,美国的仓库工人工资约为每小时17美元,这意味海外对于布局智能仓储“机器换人”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市场需求更大。

这反而是物流机器人“出海”的市场机遇。不少国内物流机器人企业积极布局海外,既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也包括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今年年初,我们在美国底特律成立了分公司,服务当地的客户,进一步打开海外布局,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4月份美国厂区正式投产。”陈洪波表示。

从整体解决方案的项目看,物流机器人主要去往海外哪些制造业行业?

刘佳认为,一是新能源、冷链物流、石油石化等通用工业制造业,二是随着一些制造业行业的产业链转移到海外市场,国内成熟的仓储物流解决方案被带到海外。

劢微机器人海外市场相关负责人Jonas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企业去年下定决心做海外业务,今年已陆续有项目落地,比较集中于汽车制造业、电子元器件、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新能源行业等,“国产机器人定制化、售后服务方面非常强,在国内的解决方案比较成熟后,我们会针对海外市场再做细致调整、技术培训。”

东南亚市场的项目更多是跟着产业链转移过去。“我们的全球战略很简单,哪里有订单和客户,我们就去哪里。”陈洪波说,“我们服务超过70家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在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开新工厂,我们也过去配套产线。”

项目运营拓展利润

有企业反映,仅靠卖机器人本体利润空间并不大,数量未达到一定规模时很难赚钱,而服务配套具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未来像开4S店一样去赚钱。”

目前,一些物流机器人厂家通过低价竞争和亏损的方式占领市场份额,整体物流仓储的市场竞争呈现粗放态势,这也使部分企业在原有商业模式下的利润下降。

例如,物流系统集成商中科微至2022年毛利率为14.78%,同比下降13.79%。中科微至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受宏观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公司收入增长放缓;为了适应市场的竞争变化,公司下调了产品的售价。

但物流机器人的数量仍在增长。研究机构Interact Analysis发布的《2022移动机器人市场报告》提到,全球应用于仓储和制造业的移动机器人出货量增长超70%,预计未来五年移动机器人出货量将继续以每年约50%的速度增长。

产量增长需要结合应用方案转化为有效订单。移动机器人要在具体行业落地应用必须得有整体解决方案,因此做集成业务本身是市场的客观需要,而拓展附加值更高的内容也是供需双方的共同诉求。

如何在产品和解决方案“出海”中拓展更多利润?

“企业可以做数字化方案,提高售后服务,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功能,一方面增加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帮助客户更好地降本增效。”刘佳表示。

陈洪波认为,海外的产品标准和认证与国内不同,成立本地公司能够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适应本地市场执行项目,“我们不仅卖产品,更希望是卖项目,尤其是推出‘交钥匙项目’工程,虽然项目周期长,但未来可以打响嘉腾在海外的品牌,但核心还在于我们拥有AGV这个细分赛道行业领先的技术。”

具体而言,“交钥匙工程”意味着机器人企业在中标之后进行生产、交货、调试、售后等一整套流程,让项目方直接采用智能化改造后的生产流程,“就像完成一部‘机器人交响乐’。”

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在大力呼吁和推广机器人“出海”,尤其在物流机器人方面,我国的产品竞争力排在世界前列,国内会出现一些“内卷”情况,海外反而是一片蓝海,“我们的产品物美价廉,售后服务非常好,综合来看具有极大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