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下控糖路上最常见的12大误区,对照看一下你踩过几个坑:

1.粗粮吃得越多越好

错误!

长期大量吃粗粮,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钙、铁吸收,易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等多种疾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全谷50-150克(生重)为宜。

此外,带糯和黏字的粗杂粮(如糯玉米、黏小米等),以及市面上的“伪粗粮制品”(如速溶麦片、杂粮粉、以小麦粉为主要配料的“粗粮饼干”等),升糖指数都不低,吃多了不利于血糖控制。

2.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错误!

糖尿病患者必须吃主食,而且必须要吃够。盲目“低碳饮食”不利于身体健康和血糖控制,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营养不良等。

一般正常体重的成年人,每日摄入主食量200-300克(生重)为宜。

如果没有专业营养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切勿盲目“低碳饮食”。

3.得了糖尿病,要少吃水果

错误!

水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及维生素,对糖脂代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一点水果也不吃的糖尿病病友相比,每周吃水果的糖友,血糖控制得更好

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时,糖友可适量吃水果。注意饭后不要马上吃水果。一天吃多种水果时,总量最好控制在200克左右。

另外,水果的含糖量和口感上的甜度不是一回事,不能单凭甜不甜来判断含糖量。

推荐糖友吃:苹果、柚子、李子、杏、草莓、樱桃等。

4.蔬菜热量低,可以随便吃

错误!

有些食物通常被认为是菜,如土豆、山药、芋头、老南瓜、莲藕等,其实淀粉含量很高,是可以用来代替主食的。如果要吃这类淀粉类多的食物,应相应地减少主食量

此外胡萝卜、豌豆、蒜薹等蔬菜的热量或升糖能力也较高,不适合多吃。

建议糖友每天要保证蔬菜的摄入量达到300-500克,绿叶蔬菜至少占一半

5.无糖食品可以放心吃

错误!

无糖食品并非意味着无碳水化合物或能量,就像无糖饼干,其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被消化后会转变为糖。

另外,无糖食品大多会添加甜味剂来改善口感,前几天(5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项有关非糖类甜味剂的最新指南,不建议经常吃甜味剂,长远来看非糖类甜味剂可能存在一些潜在不良影响。

6.运动量大就能降血糖

错误!

过量运动可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促使肾上腺素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胰岛素的释放,促使肝糖原的分解,反而会使血糖升高

7.看药品说明书,自己调整剂量

错误!

改变药量一定要和专业的医生沟通,不要自行跳过或改变用药剂量。

例如,你的工作需要上夜班,那么你可能需要与药物说明上完全不同的服药时间。

8.复诊就是开药,不用去医院

错误!

很多人以为看医生就是开药,其实是本末倒置了。看医生的主要目的是查病因,看病情进展,有无并发症,什么程度,是否需要调药等。

只有定期复诊,才能把糖尿病管理好。

9.自我感觉良好,就不用测血糖

错误!

感觉会骗人。

轻度的血糖升高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我们不去检测,就不能发现血糖升高了。

如果血糖下降速度过快,比如平时血糖11mmol/L,用药后血糖降到6mmol/L,出现了低血糖反应,其实血糖并不低,如果盲目加餐,反而增加控糖难度。

10.血糖控制得越接近正常越好

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糖并不是控制得越低越好,控糖的目的是使血糖平稳。

一般建议控制在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重要的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年龄、病程、有无并发症等)而定,不是绝对的按照这个标准。

11.“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吃完饭后2小时的血糖

错误!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病人吃第一口饭算起,而不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

正常情况下,餐后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

12.只要没吃早餐,血糖就是空腹血糖

错误!

临床上经常会遇见这样的糖友,早上10:00左右来到医院,对护士或医生说:“我还没有吃早饭呢,给我测空腹血糖吧”。

此时所测的血糖值,归类为“随机血糖”比较合适。

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于次日8:00点之前采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

这些控糖误区,你踩过几个?除了这些,你还踩过哪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