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张梓恒 李杨

5月22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云南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昆明召开,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木康边境检查站获评“云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木康边境检查站驻守在320国道德宏与保山交界处,主要担负对进出德宏边境地区的人员、车辆、货物实施边防检查和验证,依法打击边境地区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康边境检查站鸟瞰图

建站45年来,该站民警、辅警坚守在海拔1600米的山林之间,温差大,雨多雾浓,气候恶劣,坚守在半年雨水半年霜的双坡垭口,他们用生生不息的奋斗践行着自己入站时立下的誓言,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缉毒战场当先锋、执法为民当模范、基层建设当标兵”的木康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康边境检查站荣获“云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0年前,年仅17岁的郑兆瑞,手里拿着父母给的三百块钱选择了参军入伍,顺着蜿蜒曲折的320国道来到了木康边境检查站。

当时的德宏州还未开通高速路,320国道是离开德宏州的主要通道。整个德宏州大大小小车辆、过往旅客、通关货物都要经过木康边境检查站,如果是在高峰期,320国道上的车辆更是一眼望不到头。

郑兆瑞对大货车底进行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兆瑞对大货车底进行检查

“新兵下连,来到木康站,我四个多月没有查缉战果,很自然地成为全站讨论的对象,很长时间感觉真的很‘另类’”,郑兆瑞笑容满满地回忆起新兵时光。在木康边境检查站,大家都开玩笑称,没有查缉战果的人,根本不敢大声说话。

第一次检查客车时,郑兆瑞看到满车的乘客特别的紧张,甚至连告知词都忘了说,结结巴巴用一口老家的家乡话跟旅客交流,旅客完全听不懂,第一次查验盘问就窘态百出。这样的过渡期,别人最多一个星期,可他居然用了半年,在大多数执勤的时间里,无论白天还是深夜,他都在翻货车、钻车底、向老兵请教问题,动手撰写查缉日记。

郑兆瑞撰写的查缉日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兆瑞撰写的查缉日记

当时,可能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这群山环绕、雨雾不断的木康站一守就是20年。

凭借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如今的郑兆瑞已成为该站副站长,他总结的“体内藏毒研判法”“货车查缉法”“吸毒人员判定法”等8种藏毒手法被编入《毒品查缉教程》的特色查缉战法,成为全国二线边境检查站公开查缉的示范教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警在山林开展巡逻

随着G56杭瑞高速路的开通,320国道不再是离开德宏州的唯一主要干道,同时对于不法分子而言,也多了一丝绕关避卡的机会。为了防止不法分子通过山间小路逃避检查,民警杨严成自来到木康边境检查站后,就一直担任着高速路及国道两侧山林便道的巡逻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巡逻组人员,5分钟后楼下集合,准备出发。”对讲机里发来消息。凌晨2时闹钟准时响起,大家穿好防弹衣来到楼下集合,清点装备、布置分组、安排路线,为了尽量不打扰到白天执勤组的战友们休息,一切都在警车上小声的进行着。

有着10年工作经验的杨严成对于山里的路况心里自然是有谱的,哪里路宽、哪里路险、哪里高速“适合”偷渡客下车,都清清楚楚装在杨严成的心里,但他并未掉以轻心。车子顺着山路驶到高速路口附近时,他嘱咐着将车速放慢,警惕地盯着窗外。

途经高速路两侧重点区域,他还会下车徒步巡逻,对每一条小道、每一处边境防护设施,甚至高速路旁的粗壮树枝,他都要拿手电筒仔细的照一照,看一看是否有被攀爬、折断过的痕迹。

“运气不好的话,赶上雨天,土路变泥路,车子一个小时能走完巡逻路,靠徒步深一脚、浅一脚的至少要三个小时。”辅警何勒成表示,木康边境检查站距离素有“滇西雨屏”之城的龙陵县不到3公里,平均海拔1600米左右,每年的雨季可长达5到8个月,巡逻路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恶劣的天气,庞大的降雨量导致山路上的泥土变得及其松软,为了防止车辆陷入泥坑,民辅警需要徒步开展巡逻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巡逻民警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

即使如此,杨严成还是一如既往地带领着组员们完成每一次的巡逻任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林间向远方望去,城市里的灯火是如此的耀眼、温馨,他们未曾待在那灯火里,但他们心里都明白,正是为了那万家灯火才选择脚下这泥泞的巡逻路......

胡菂到辖区小学开展普法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菂到辖区小学开展普法教育

“胡姐姐,你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看我们呀?”木康小学距离木康站十几公里远,每年的开学季,该站民警胡菂都会走进校园,给学生们上一堂普法教育课。课堂上,她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孩子们也都会亲切的叫她一声“胡姐姐”,就这样,“胡姐姐”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普法小故事,引导青少年们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免受毒品危害。“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我能做的也只是教他们法律知识,在孩子们心里种下法治的种子。”胡菂说,每次来到学校看见孩子们开心地向她跑来,都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执勤场上无男女之分,曾经在四川成都长大的“胡姐姐”,刚到木康边境检查站就和战友们一起钻车底、爬货厢、翻货物,夏天冒酷暑,冬天顶严寒,如此一来,胡菂再也不是那个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的四川女娃了。

胡菂对过往车辆开展查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菂对过往车辆开展查缉

胡菂是外婆拉扯大的,外婆80大寿时,正在执法实践基地培训的胡菂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和家人团聚,和外婆视频通话时委屈地撒娇说道,“婆婆,生日快乐!不能回来给你过生日,穿上我给你买的新衣服看看嘛。”“没事,好好干工作,要对的起你身上这身衣服啊。”外婆的这句话,也是日常和孙女唠叨最多的一句。

忠诚坚守、艰苦奋斗,成了所有青年民警最亮丽的底色,这样的经历,也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这里实现着人生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20年前那个还是新兵的郑兆瑞,凭借着实干苦干,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殊荣;95后“警花”胡菂,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评国家移民管理局“百名岗位建功新警标兵”荣誉;甘于在寂寞中坚守的杨严成荣立了从警生涯里的第二个三等功……曾经烈日之下的执勤场早已变成多功能一体化的执勤大厅,曾经只能靠肉眼识别的证件如今早已有构建起能处理千万条信息的大数据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木康边境检查站,还有一大批青年民警们在这边疆的沃土里生根、发芽,时代的印记也深深镌刻在他们的从警之路上,在新的时代经历着、上演着属于他们的戍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