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守望者》是《超人:钢铁之躯》导演扎克·施奈德2009年的作品。综观扎克导演的电影,超级大场面的华丽制作,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一贯风格,擅长的电影类型,似乎也都是以英雄战争片居多(如《斯巴达300勇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特别的是,他所拍的英雄片,都不是那种无脑的造神电影,往往在电影的进行过程当中,处处都可见导演在其中所欲论述的哲学理念,当然,哲思隐藏的叙事手法,有时让人叹为观止,但很多时候也令人感到多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自己看过的几部电影来说,《美少女特攻队》的隐喻或许最深,但总体看来,个人倒认为《守望者》是整体表现最佳的一部(尽管片长超过三个小时,但也不令人感到冗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说起《守望者》的故事,那更可谓之为神作了。电影故事改编自同名漫画小说,该书于1988年获得雨果奖的殊荣,这是唯一一套荣获这个文学奖的漫画;而在2006年,这本书则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史上最佳100本英文小说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叙述在美苏两强的冷战时期,美国为了维护国内秩序与国际秘密任务,默许了许多民间自发性的“蒙面守望者”,执行着政府不方便作为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冷战逐渐结束之后,这些守望者有些纳入了政府工作单位,有些则因自由理念而宣告退休,过着隐居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传出一位昔日的守望者“笑匠”遭到残忍式的杀害之后,其余的守望者们(曼哈顿博士,丝魂,猫头鹰,变脸罗夏,法老王)纷纷起了警觉之心,原以为是政府单位欲除之而后快的刺杀行动,后来才发现背后的真相,居然是其成员“法老王”为了促进永久世界和平的终极谋略,此间故事的峰回路转,实在是令人啧啧称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部电影当中,其实可以发现后来许多谍报英雄电影,事实上是循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的。直观的来看,至少自己就觉得《碟中谍》,《X战警:第一战》,以及《蝙蝠侠:黑暗骑士》便都有着《守望者》故事内容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在《碟中谍》中,龙头吉姆因为冷战后不再需要谍报人员,在被IMF组织放弃的情况下,策划了整起事件,一方面是谋财,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报复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心境,其实和守望者们是相近的:基于爱国之心,自发性地进行义举,最后却因为国家不再需要而被迫退休,那种被用过就丢,对于国家的爱恨交织的矛盾,是百般的无奈?还是应然的责任?显然是怎么样也理不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在《X战警:第一战》当中,美苏两强本欲进行一场核战争,最后却因为万磁王的出现,让美苏两国顿时觉得真正的威胁不在于彼此,而是在于迥异于人类的变种人,于是签定协议,两国不再敌对,反而将军事焦点瞄准了万磁王为首的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的第三方势力浮现,引致于两强携手合作的情况,也正好是守望者最后“法老王”的和平谋略,他假借着“曼哈顿博士”之名,向世界各大城市发起毁灭性攻击,致使得原本一触即发的核子战争,转变成握手言和,一致对抗非人类的曼哈顿博士戏码,想想还真是一模一样的桥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于《蝙蝠侠:黑暗骑士》一片的结局中,蝙蝠侠为了维护哈维·丹特的正义形象,不惜将几条杀人罪名往自己身上扛,而使自己背负了通缉犯的重罪,目的只是为了让高登市得以在严厉的“丹特法案”变得更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的思维,也正好是法老王藉以用来说服曼哈顿博士的正当理由,因为曼哈顿博士的无敌不死之身,法老王希望藉此塑造出一个人类永远无法消灭的强大威胁,以便诱发人类的团结之心,最终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如果真要比较蝙蝠侠和曼哈顿博士对现身正义的决心,那就始终都还是天差地远了。

蝙蝠侠乃血肉之躯,他之所以愿意当黑掉的正义骑士,纯粹只是出于希望有个更美好的高登市,那是一种无私的大无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曼哈顿博士,一来是被动的被法老王算计,再则他具有不死之身,对抗美苏这些先进武器,根本也是绰绰有余,加上他本来就感到人生无趣,不知恐惧为何物,也许这样的安排,反而会让他重新面对人生,思考人生的价值,所以,某种程度来说,这大概也只能算是一种互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此同时,在这部电影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许多不同面向的正义思维,究竟“正义是什么样态?”大致上在该部电影当中也大多呈现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曼哈顿博士:最有能力执行正义作为的人,可惜总是陷在自我对于人生价值的迷惘当中,不知如何应用其能力,这样的能力,最容易遭到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笑匠: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藉由各种特立独行的反社会道德作为,去反讽自己对于社会的不满情绪,举措挺像是越战时期,美国所流行的嬉皮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变脸罗夏:罗夏因为小时候受虐与家暴的影响,让他养成疾恶如仇的性格,执行正义的决心相当坚定,但正义的路线却可能因为一己偏差而与社会主流脱节,可说是大好大坏,好的可能成为蝙蝠侠之流,坏的可能如小丑般的激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法老王:典型的功利主义者,虽说终极目标也是为了达到世界和平的正义,但为了这个目的,可以不顾一切,纵使牺牲自己的亲密盟友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正义,最可能达成,但其代价往往也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猫头鹰:猫头鹰是本片中我最欣赏的角色,一个银行家的富二代,为了实现自己帮助社会的理念,不惜散尽家产,订做了精良装备;然而,当国家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也愿意激流勇退,等待需要时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愿意服膺在社会需要之上,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我认为一个社会当中,最为理想的正义典范。(就猫头鹰的设定来说,我觉得和蝙蝠侠好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言之,这部电影无疑在告诉着我们:正义,事实上并不在于真相的追寻,因为真相往往是丑陋而不美好的存在,而正义,说穿了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让集体社会更趋良善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言之,正义从来都不是一种道德式的修为,也不是追寻真理的理路,真正的正义,立基在社会需要,决定在集体利益的极大化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的,在个人人权与集体共善的正义之间,从来都是很难有重合的两条并行线,该怎么选,端赖于大家想要塑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