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锷当初是怎样出京的?著名作家杨早在其所著的《说史记》一书中,基于史料,参照民国时期的报刊媒体记述,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亲临晚清民初社会现场,化身历史当事人,用小人物的视角来重述近代故事,补充大量的细节,讲述了豪杰、名妓、商界巨擘、文化名流的轶事。

蔡锷在袁世凯的严密监视下秘密出京,辗转回到云南,发起讨袁运动,这在当时已成传奇。书中用当时北京报馆的记者的口吻叙述谈到,蔡锷秘密出京之后,消息很快传至报界。大家惊呼、赞叹,纷纷直呼之前被蔡锷韬光养晦的行为迷惑了,感慨之前有消息云“松坡将军日日云吉班,夜夜小凤仙,醇酒妇人,纵情声色”,也有人自觉早就看出不对劲:“蔡松坡是任公的学生,前一阵,他竟然头一个签名赞成帝制,我早就觉得不对劲了!”

但人们还是对蔡锷出京的方式一头雾水,所以,当时的报界,如同现在的自媒体那样,“往往有头条新闻而无详细内容时,便是各报记者编故事的好时机”。

等到第二年(1916年11月),蔡锷病逝,北洋政府为其举办国葬。有传小凤仙也为之送去了挽联,所谓“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当时的北京、上海报界编造了几个版本的蔡锷出京。一种是,蔡锷与朋友在酒楼吃饭,小凤仙随侍左右,席间蔡锷称自己不适,随即悄然奔赴火车站,乘夜遁走。另一种是,蔡锷与小凤仙乘车出游,故意在京城绕来绕去,将袁世凯派来的监视者绕晕后,再到车站由梁启超接应后出行。另外,还有说法,蔡锷经由当初留日时的学长接应,以参加对方母亲贺寿的机会出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史记》书中以北京报馆记者口吻反诘了上述说法,因为袁世凯极度忌惮蔡锷,所以予以严密监视,还经常搜查其住处,怎么能坐视蔡锷逃走而不追缉。书中援引出另一种说法,也就是小凤仙本人之后与梅兰芳交谈时交托的真相,也就是蔡锷到小凤仙处,故意撤去窗纱,卷上纸帘,让外面看见屋内情形。蔡锷再将自己所穿的大衣、皮帽挂在衣架上,怀表放在桌上,只穿单衣到院内如厕,然后借机由梁启超接应上车离京。

这样的情节显得颇为周密,但情节上也有些简单。所以,书中又交待了另一种说法,也就是蔡锷是大摇大摆走出云吉班的,指名去总统府,却在路过前门车站时突然下车,去了朋友家剃须易容,扮成运煤的工人,赶到通州,再过了两天,不紧不慢地赶到天津,会晤梁启超,定下了反袁护国的大计。

《说史记》这本书以小说、评书的方式说历史,书中收入的篇章,篇幅都不长,书中的叙述者自然大多数是伪托的,门房、丫鬟、学徒、记者、好事之徒等,不一而足,而很多细节也出于书作者的想象,但书中的故事线条却是经得起推敲的。正如书作者自己所说“不编情节,对话和场景可以想象,但事件与情节必须有史料记述”。

在笔者看来,《说史记》这本书的意义对于大众读者而言,其实是让我们以传统宏大叙事以外的视角来看待中国近代的历史,来审阅曾经发生过、真相甚至扑朔迷离的往事、轶事,对于各式历史人物的面貌有更为真切的认知。而对于文学、历史写作者来说,这本书比较好地示范了场景描绘、人物刻画,书作者以伪托的小人物或戏谑或讹传或惊叹中完成了对于历史人物的侧写,而这恰恰是当下的文学和历史写作中比较稀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