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的印象中,大学的办学经费差不多都来自财政拨款。确实,许多大学的年度预算几乎都来自财政,来自捐赠、投资收入以及其他方面的收入很少。不过,国内顶尖高校的办学经费是多元化的,一些知名大学的年度预算总收入中,财政拨款仅占10%左右。

以清华大学为例,该校2023年预算总收入为410.93亿元,但财政拨款收入只有47.62亿元,财政拨款占比仅为11.5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是国内一流大学,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该校集聚了大量顶级专家学者和国内综合素养最高的学子。在一些大学排行榜上,清华大学甚至位列亚洲高校第一位。

近几年,清华大学一直是国内年度预算总收入最高的大学,早在2021年该校预算总收入就超过了300亿元,达到了317.82亿元;2022年该校预算总收入为362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57亿元。

2023年清华大学预算总收入增加了接近50亿元,然而财政拨款额度却减少了约10亿元,可见该校“吸金能力”相当之强。

那么,清华大学2023年预算总收入中财政拨款以外的三百六十多亿元来自哪里呢?一部分来自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一部分来自事业收入,还有一部分叫做“其他收入”。

在清华大学2023年预算总收入中,事业收入占得最多,约为155亿元;上一年结转(收入)约125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收入为5亿多元;其他收入约为83亿元。

除了清华大学,还有一些知名学府的预算总收入,财政拨款占比也很小。比如浙江大学,2023年预算总收入为309.01亿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为37.04亿元,占比11.99%;同济大学2023年预算总收入为152.04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19.09亿元,占比12.56%;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预算总收入为265.16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28.35亿元,占比只有 10.69%。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可以做到不依赖财政拨款。国内的大多数高校资金来源是比较单一的,基本都是靠财政养活。有一则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社会服务、社会捐赠、校办产业等用于补贴高等教育经费的部分只占到高校总投入的不到2%。

另外,不少高校存在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相关人才,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校长是任期制,容易陷入盲目追求任期内业绩的境地,进而忽略了高校的长远规划,造成资金规划不合理。

事实上,我们的高校有许多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的方式,这里简单地提3点。

第一,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咨询和租赁等服务

高校是人才聚集地,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在这里,他们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类咨询服务,也可以转让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而学校则为他们提供“排面”和“后勤支持”,并和相关人员共享“额外收入”。

高校也是庞大的固定资产库,校园内有篮球馆、田径场、游泳馆、会议室等专用设施,校园外(含围墙)有大量的可供租赁的闲置房屋,这些都可以利用起来,为学校创收。

第二,吸收企业、个人的投资或者赞助

吸收企业或者个人的投资,与之合作开办一些校办产业,直接转化相关科研成果,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更持久的收入。

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开展活动“拉赞助”的方式增加收入。比如校内或者校际开展体育赛事,寻求一些企业的赞助,这些赞助权当是广告宣传费。

但需要强调的是,投资是有风险的,也是要有相关人才储备的,否则跟别人合作开办产业不仅不能赚钱,反而会亏钱。所以高校应该加强校办产业管理,不能急功近利。

第三,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了大众共识。不管是那些追求提升学历层次的年轻人,还是追求提升个人内在素质的企业家、职场人士,都有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高校如果能为这些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就一定能赚得一笔不小的收入。

今日话题: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你的母校每年预算经费是多少?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轶老师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