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的各种暴动或者武装起义里,燃烧瓶都是出镜率极高的武器。燃烧瓶被誉为“穷人的手榴弹”,它出现的历史很早,古代战争时就有装着火油的陶瓶炸弹作为防御武器。

进入20世纪后,玻璃制的燃烧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莫洛托夫鸡尾酒。

这个名字来源于苏芬战争时期,是芬兰人讽刺时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而起的名字,没曾想,这个名字发展成为燃烧瓶的代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洛托夫,很多建国前后的文献里经常出现这个名字,此人曾长期是苏联的“二号人物”,也就是顺序上的接班人。在苏联,慈父斯大林同志之下就是他说了算。

在苏联建设时期和卫国战争时期,莫洛托夫的名字代表着苏联的意志,代表克里姆林宫的慈父本人。甚至在当时的西方人眼中,他就是慈父同志的接班人。

然而,在二战结束后,莫洛托夫的地位就不断下降,在冷战时期,莫洛托夫甚至是个“路人甲”一般的人物。

1953年,斯大林同志去世后,莫洛托夫曾代表苏联表示愿意在朝鲜停战,结束了这场战争。但随后,莫洛托夫居然在党内斗争里下台,晚年默默无闻,几乎“消失”在人类历史舞台上。

那么,在斯大林时代,为什么莫洛托夫的地位如此之高?他希望朝鲜停战的原因是什么?他晚年到底去了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列宁同志的战友:莫洛托夫

一、列宁同志的战友:莫洛托夫

莫洛托夫,全名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这个“莫洛托夫”其实是他后来的“革命代称”,莫洛托夫真正的姓氏是斯克里亚宾。

年轻时候,莫洛托夫觉得“斯克里亚宾”这个姓氏没有气势,也不接地气,所以自己改为“莫洛托夫”,该词在俄文有“大锤”的意思。

莫洛托夫的出身一般,父亲是商店的小伙计,而且家族没什么强大的亲缘关系。网上传闻他和俄国著名音乐家斯克里亚宾是远房亲戚,其实这和历史不符,两人从无血缘关系。

在学生时代,莫洛托夫接触了革命思想,随后于1902年起加入了反沙皇的大军,在家乡宣传资产阶级革命。

1906年,年仅16岁的莫洛托夫又被共产主义思想吸引了,他加入了当时被称为“社会民主工党”的组织,这就是后来的“布尔什维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洛托夫年纪虽然小,但是革命斗志强,且思维敏捷,笔杆子硬,写的一手好文章,所以后来被选到《真理报》当编辑,专门写革命文章。

成为布尔什维克官方笔杆子时,莫洛托夫年仅19岁,在那个文盲众多、年轻才子很少的时代,他被视为党的未来之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莫洛托夫按照年纪是要上战场的,但他当时考上了大学,大学生不被征召,莫洛托夫因此逃过一劫。

一战期间,沙皇俄国的矛盾集中爆发,前方战线几百万年轻人战死,但俄国皇帝却无动于衷,仍然大量征税,并把上千万男性填进战场。

在这个混乱的年代,布尔什维克党积极活动,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组织革命宣传,莫洛托夫则在这时候认识了列宁、斯大林、托洛茨基等人。

他口才好,文笔好,外形英气,受到列宁的喜爱,负责领导莫斯科的地下党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年仅27岁的莫洛托夫在革命里成为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之一。

十月革命成功后,莫洛托夫成为苏共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虽然是候补的,但已经是党的领导层。而后在国内战争时期,莫洛托夫曾负责农业和经济建设工作,并在工作中快速成长。

苏俄诞生之后,这个新生的国家曾走过一段艰难的岁月,外有列强干涉,内有白军肆虐,民间还闹饥荒。

在这一时期,莫洛托夫辗转苏联南北,每到一处都能坚决完成中央的经济任务。他筹军饷,找军粮都是好手,屡次受到列宁的表扬。

从1926年起,莫洛托夫就跟斯大林成为亲密伙伴,30年代后期,他又成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位列苏联权力榜第二顺位。

虽然长期是“2号”,但莫洛托夫自称自己从不是斯大林的心腹,也不是苏联的“二号人物”。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受重用,是因为苏联在外交上别无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20年外交岁月,莫洛托夫没给苏联丢人

二、20年外交岁月,莫洛托夫没给苏联丢人

从1938年到1953年,莫洛托夫俨然就是苏联的代言人,他以出色的外交智慧帮助苏联挺过了二战。

1939年底,苏联和芬兰爆发战争,苏联想在纳粹德国东进前给自己争取一个安全的边境,苏军受命在属于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开疆拓土。

苏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袭来,但进攻非常不畅,因为芬兰人更适合寒冬作战,而苏军训练差,装备差,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为了给芬兰政府压力,苏联航空兵派遣轰炸机,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不断投掷非常规炸弹。

如果是投一般炸弹,芬兰人可能反应没那么大,但苏联居然丢的是集束炸弹和燃烧弹,这导致芬兰人集体愤怒,并引起整个欧洲的抗议。

当时莫洛托夫负责苏联的对外交往,他为苏联的行为狡辩说:“我们丢下的不是炸弹,是给赫尔辛基贫困工人的面包。”

怒不可遏的芬兰人,直接把苏联丢下的炸弹外壳拍下照片登上报纸,配题叫“莫洛托夫先生的面包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芬兰军队面对苏联的坦克部队,开始大量制造燃烧瓶,这种玻璃瓶装着汽油和其他燃料,外表棕黑,芬兰军队就称其为“莫洛托夫的鸡尾酒”。

这种武器在伏击战里对苏联坦克产生巨大的威胁,苏军对其非常忌惮。后来苏军也把这种武器学了回去,在二战里用来对付德国军队。

虽然苏联在苏芬战争里做的事不地道,但能顶着巨大的压力,把“投炸弹“叫“扔面包”,莫洛托夫的心理素质着实过硬。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军在前期全线溃退,苏联有被一拳头撂倒的危险。莫洛托夫在欧洲各地活动,希望能和英法达成协议。

在战争胶着时刻,莫洛托夫亲自坐着轰炸机,从苏联越过战火纷飞的前线,冒着生命危险飞往英国见丘吉尔。

由于欧洲当时仅剩英国还在抵抗,莫洛托夫希望英国支持苏联,并借英国的口转告美国,苏联急需物资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丘吉尔对莫洛托夫的评价不错,他认为莫洛托夫是个强硬、睿智的外交家,他思维缜密,说话滴水不漏,而且在公务里几乎没有个人感情,只是冷酷地转达克里姆林宫的意思,并尽量为苏联争取利益。

莫洛托夫之所以对西方如此强硬,除了苏联的战争形势让他倍感压力外,他自己的信仰也让他对这些“帝国主义”温柔不起来。

莫洛托夫是苏共的“老革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一生没有任何松动。莫洛托夫哪怕在最需要帮助时,也在提防英美,所以他连说祝酒词时都“像在生气”,丘吉尔对此印象深刻。

“我从未见过这种人,他不像动物,而是机器。”

莫洛托夫的工作方式是很受斯大林喜爱的,他密集地请示、汇报,让斯大林随时把外交权攥在手里,他说的很多话其实就是斯大林的电报,自己的话很少。

在苏联卫国战争的四年里,莫洛托夫完成了党和领袖交给自己的任务,斯大林对他的工作基本满意,那时他是当之无愧的苏联二号人物。

当时西方甚至认为,一旦斯大林去世,莫洛托夫就会接手苏联领袖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晚年专心写回忆录,一生忠于慈父

三、晚年专心写回忆录,一生忠于慈父

其实,在备受器重的表象下,莫洛托夫也有很多烦恼。

晚年的莫洛托夫回忆,他从40年代就被组织上窃听,家人也经常遭到秘密跟踪、窃听,一家人都过得战战兢兢。

而且,虽然斯大林把他放在重要位置,但整个苏共高层都知道莫洛托夫的能力有限,他缺乏在地方上长期工作的经验,在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上也没有大建树,绝无可能当一把手。

更重要是,莫洛托夫没有自己可靠的手下班子,他最大的价值就是忠于斯大林,苏共认为他是一个可靠的老革命,除此无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结束后,莫洛托夫依然平步青云,但是在1949年,他的家庭遇到了问题。

原来,莫洛托夫的妻子莫琳娜是犹太人,她被苏共怀疑深度参与了当时席卷世界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克格勃甚至拿出了她和梅厄夫人的来往信件。

这件事在苏共高层引起震动,面对质疑,莫洛托夫拒绝申辩,眼看着克格勃把妻子送去劳改。但他又拒绝和妻子离婚,这是他一生中面对党的权力仅有的坚持。

随后,莫洛托夫因为妻子的原因从外交部长的位子上下台,直到斯大林同志去世才重新回到外交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时间来到1953年初,斯大林去世,苏共权力进行洗牌,赫鲁晓夫则笑到了最后,成为新的国家主席。

很快,莫洛托夫被启用为外交部长,他当时按照赫鲁晓夫等人的意思,立刻告诉中国和朝鲜:“苏联希望在朝鲜停战,和美国言和。”

这一命令引起中朝的不满,但两国对苏联的决定,两国当时没有抗议的权力,只能接受苏联的建议。

1957年,莫洛托夫去外蒙古当大使,周总理曾见过他,问过关于朝鲜停战的事。莫洛托夫也很无奈,他说自己只是代表苏共发出命令,命令本身是中央的决定,自己无权过问。

也正在这一年,莫洛托夫从一线岗位下台了,他再也没担任过重要职位,成了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冷战时期,莫洛托夫一直很低调,只出现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平时不参加任何公开活动,除非是深交的老人,否则没人能认出他就是曾经的苏联二号人物。

80年代后,苏联风气变开放,莫洛托夫受到了很多采访,他也对其中一些人敞开心扉,留下了很多口述历史。

哪怕在离开斯大林同志30年以后,莫洛托夫也是这位慈父同志坚定的支持者,他肯定慈父的一生,不承认他曾“犯错”,认为那都是在特殊时期不得不做的无奈。

莫洛托夫一直活到1986年,是列宁的战友之中最长寿的一个。在莫洛托夫的晚年,他留下了大量的回忆录,质量非常高,至今仍是研究苏俄历史和苏联二战历史最优质的资料。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斯大林军事安全外交战略思想反思》,王璇

2、《莫洛托夫:活到20世纪80年代的列宁战友》,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