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评价一部作品的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网络平台上的评论和评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主要途径之一。

正是由于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些影视剧也遭遇了被恶意差评的情况。与此同时,网络评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最近,经典作品《家有儿女》被恶意刷低分一事上了热搜,让人们对目前的评分制度产生了质疑。

家有儿女》是一部承载了一代人童年回忆的家庭情景喜剧,自播出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好评。前不久,该剧在某视频平台上的评分忽然被恶意差评所覆盖,导致评分大幅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事件引发了观众们的广泛关注和不满,不少网友认为,这些恶意差评并非出于对作品的真实评价,而是出于其他目的。

类似的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近年来许多热门影视作品都曾遭遇过恶意刷低分。比如,《庆余年》《陈情令》等近年来获得较高口碑的影视作品也遭到过恶意刷低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恶意刷低分的原因也大致类似,主要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或宣泄个人情绪。

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饭圈文化。因为喜欢某一个人,就讨厌其他的所有人,仿佛别人的存在就是错的,可能挤压到他喜欢的偶像的资源,所以罪大恶极。真的是一种畸形且毫无理智的行为。

重金为“偶像”打榜、应援、刷流量;常态化控评、刷数据、反制黑粉;“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等,造成不良网络生态风气,影响网络环境,这些都是饭圈的经典作为。

其实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可以引导新一代的年轻人,自我降智的行为。

饭圈文化本身很恶心,娱乐行业成什么样子,其实我并不关心的,但恶心的是操控指挥这批年轻人的幕后搞事者。这种刻意扭曲青少年的心理,真的是不可原谅。

说到底,这些恶意刷低分的行为不仅对影视作品的评分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观众对作品的客观评价。

一部作品是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成果,恶意评分既不尊重创作者也不尊重观众。

这对于电视剧和电影等文化产品来说,无疑是一种阻碍其发展和创作的行为。

人们不禁质疑:评分还靠得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评分制度本身并没有问题,评分的原本目的是提供一个客观的标准,帮助观众更好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

分值的高低不仅仅是一部作品品质的体现,也代表了观众的态度和观感。如果评分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作品质量的话,那么评分制度本身也应该是公正的。

然而,在如今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大多数观众往往需要从海量的作品中进行筛选,这就需要一个可靠的评分系统来辅助他们做出决定。如果评分受到了恶意刷分的干扰,那么,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就会被破坏,观众的选择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现在的问题是恶意评分背后的心态和行为。

恶意刷低分者往往是一种病态心理,他们通过不正当手段来对一部作品进行恶意评分,试图通过打压他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发泄情绪。而这种行为显然是有悖于公正、客观的评分原则的。

有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因此,恶意评分的用户可能会构成侵权,需要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同时,那些针对演员的诋毁性评论,影响演员名誉的行为,根据行为的严重性,可能会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应对恶意评分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网友建议增加实名认证机制、限制恶意差评等措施,以提高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和公正性,这样才能保障到观众的权益。

当然,我们也可以尝试采用其他方式来评价一部作品,比如专业人士的评价或者针对某些方面的评价,从而减少恶意评分带来的影响。又或者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发帖、分享等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恶意刷低分的问题,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相关部门对相关评分平台、机构要加强评分行为方面的监管和审查,防范恶意刷分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避免过多的人为因素影响评分结果。

最主要的是,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饭圈乱象问题,要加强监管和引导,共同维护好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不能让饭圈文化走向负面的方向。

在当前这个充满喧嚣和激烈竞争的时代,虽然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和公正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它仍然是体现观众对作品评价的一种重要途径。

只有综合上述,才能让评分制度真正为观众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才能有助于维护影视作品的公平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