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传奇,是很多草根阶层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典范。为了写好《平凡的世界》,路遥选择了艰苦的创作环境,住在矿上通宵达旦地写作,甚至一度因过度疲劳而吐血。这与《平凡的世界》的主题相一致——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改变命运。

但令人惋惜的是,在路遥处于创作巅峰时却不幸病倒。1992年7月中旬,路遥的病情突然恶化。他整天蜷缩在小床上,几乎不敢下床活动,看起来像个年迈的老人,甚至连抬头看人的力气都没有。

即使在病重的状态下,路遥仍然非常关心正在装修的新家。当时,路遥的女儿路远(路茗茗)刚刚小学毕业,和妈妈林达一起去北京过暑假。路遥非常思念女儿,日夜想着要给她一个惊喜,让她回来后看到一个干净漂亮的新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林达和路远回来时,路遥拖着病体去火车站接她们。火车到站了,人群涌出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爸爸!”路远一下子抱住了路遥。路遥心中涌起久违的温暖和感动,对他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是如此冰冷。

然而,女儿回来后,路遥却更加无法长久待在家里。首先,家庭即将瓦解,他无法给女儿一个完整和温馨的家;其次,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不希望女儿看到自己病态而衰老的样子。 因此,路遥背起军绿色大背包离开了家。在他看来,这不是告别,而是为了更好的回归。但他很快在延安病倒了,入住了延安地区人民医院。

据路遥的好友回忆,当路遥情绪低落时,经常暗自流泪。他非常想念女儿路远,担心她会受到委屈。当时,她还只有13岁。路遥的病情日益严重,通过朋友、家人和医院的多方劝说,最终同意回到西安治疗,住进了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传染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遥住进医院的第二天,医院发出病危通知:肝炎导致了肝硬化,同时并发了原发性腹膜炎。 路遥对女儿隐瞒了病危的消息,因此她只知道爸爸生病住院了。路遥非常挂念女儿,但又不愿让女儿看到他的疲惫和憔悴,只让女儿看过他两次。

每一次,路遥都会早早起床打起精神去洗漱,尽量保持自己的精神状态。在长达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路远按时上学,背着书包上学,放学回家做作业。当时,路遥的妻子林达已经回到北京。虽然路遥总是说不能让女儿受苦,但这个时候却无可奈何,非常内疚自己亏待了女儿。

在路遥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非常希望自己好起来,希望能回家陪女儿度过她的第13个生日。他常常对来看望自己的朋友讲起女儿的生日:“路远于11月9日来到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远也始终记得父亲的生日,并且提前准备好了礼物,计划在12月2日亲自送给他。但令人遗憾的是,时间永远定格在了11月17日这天。路远没能亲手把礼物送到父亲手中,只能哭着把礼物放到了父亲的棺材里。

而在路遥去世前不久,他最终同意了妻子林达提出的离婚要求。之前他一直不同意,原因有几点:不希望女儿成为单亲孩子;离婚会伤害他的自尊;他认为这段婚姻还有挽回的可能。但是在面对病痛和林达的逼迫时,他最终签下了离婚协议。他或许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死亡,希望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林达和女儿可以重新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路遥的朋友们觉得林达太过狠心了,虽然离婚是她的权利,但她在那种情况下选择和路遥离婚,却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当时,路遥已经被病痛折磨得像个年迈的老人,身体瘦弱得近乎只有骨架,只有松弛的皮肤能证明他曾经有过魁梧的身材,整个人就像失去生命力的死树,整天瘫在病床上,手臂上还布满输液的针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11月17日凌晨4点,路遥开始意识不清,嘴里不停地说着话。一阵子过后,他彻底昏迷不醒。医生和护士立即进行抢救,但是为时已晚,一切都无法挽回。当天上午8点20分,路遥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只有43岁。

在路遥去世的当天,路遥的朋友们都不忍心将噩耗告诉路远。陕西省作家协会安排人接路远到回家,特意不让她经过作家协会的院子,不让她看见花圈和前来悼念的人。那一天,路远特意去了店里买音乐卡,准备送给父亲作为生日礼物。她总是想象和父亲一起听美妙的音乐,幸福地团聚在一起。她不知道,自己心爱的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路遥去世的第三天,朋友们才委婉地告诉路远,他的父亲去世了,遗体要从西京医院搬到三兆公墓。路远不相信这个悲惨的事实,哭喊着说:“不可能!我不相信!我爸爸好多了,他马上就会出院!”

在大人们的安慰下,路远最终平静了下来。但在看到路遥的遗体之后,她的情绪再次崩溃,一直对着父亲的遗体大声哭喊:“爸爸,你为什么不起床呢?你为什么不看我一眼?你为什么总是躺着?你是睡着了吗?”

1992年11月21日,路遥的追悼会在三兆公墓举行。路远被两个大人扶着,一直撕心裂肺地哭泣。在遗体火化之前,路远挣脱大人的搀扶,扑在棺材上,抱着棺材放声大哭……而路遥生前虽然非常穷,但却专门给女儿留下了5000块钱。在那个年代,5000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达则从北京赶了回来,带着年仅13岁的路远来到北京生活。路远能跟着母亲生活,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路远心中却留下了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因为林达在路遥去世前狠心离开。

在成长的过程中,路远有意识地读父亲的作品。每次看到父亲描写女儿的文章,路远都可以感受到那份沉重的父爱。比如路遥曾在书中写道:“远远是我的上帝。”

高考结束后,路远选择了平面设计专业,希望自己毕业后能为父亲的作品传播做出贡献。毕业后,路遥搜集了多家出版社出版的路遥作品,发现很多家出版社都存在侵权行为。于是,她决定对路遥作品的无序出版进行归纳整理,以此缅怀亲爱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路遥去世之后,路远获得了路遥遗产的法定继承权,并在林达的监护下掌握了著作权。但路远后来发现,在自己成年后,林达在未得到她授权的情况下,允许两家出版社非法出版了《平凡的世界》。路远随后将两家出版社和林达告上法庭,指控他们侵犯了她的著作权。

然而,法院最终认为,在路远成年之后签订的新合同,并未构成对她著作权的侵犯,仅是为了使她从著作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法院驳回了路远的诉讼请求,认为合同是有效的。虽然路远对法院的判决不满意,但多次上诉均未果。最终,持续两年的著作权纠纷告一段落。

路远坦然接受了败诉的结果,没有再揪着这个事情不放。毕竟,她打官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赢官司,而是为了能够让路遥的作品有序地出版,为的是能够让更多读者读到正版的《平凡的世界》。

在那之后,路远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尽可能地为《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的出版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而《平凡的世界》这部伟大著作,也被一代又一代读者所推崇,给无数人带来了向上生长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结果表明,在数十部获奖作品中,读者购买最多的是《平凡的世界》,读者最喜欢的作品也是《平凡的世界》。

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路遥因《平凡的世界》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成为100位为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改革先锋中的一份子。

2019 年,《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在一项大型青年调查中,66% 的受访青年认为,在过去40年的文学作品中《平凡的世界》对自己影响最大,获选率排名第一。

对于《平凡的世界》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著名文学专家、北大教授邵燕君曾说:

不管是在北大课堂,还是去别的地方做报告,我会问在座的人谁读过《平凡的世界》。调查结果从没有出乎意料过——这本书是我们当代文学中流传最广的一部作品,尤其在底层。我记得在莫言刚获诺贝尔文学奖几个月后,我在一个地方做报告。那是一个特别大的礼堂,我问谁看过莫言的作品?没有多少人举手,再问谁看过《平凡的世界》?满场举手,齐刷刷的,吓了我一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凡的世界》为何能够同时受到专家和读者的认同?为何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这主要是因为路遥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社会的变迁,从城乡对照的角度中深挖出了底层社会问题,还在个人层面上透露出对底层青年的关怀,能够激励读者通过奋斗实现个人价值。路遥的小说有过硬的生活基础,始终践行“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的训械,将自己看作是底层劳动者,并积极投身于底层的生活流程之中,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和把握住生活的精髓。

孙少平虽身处逆境而追求不息的精神,正是路遥本人的奋斗精神。这种追求、奋斗精神,对我们这个时代太重要了!当我们出现迷茫心态的时候,拿过《平凡的世界》来看看,总会感动得热泪盈眶,不抱怨不气馁,能够坚定地去奋斗拼搏。

《平凡的世界》所传达的能量,是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心存善念、奋斗向上,任何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任何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任何人都可以使自己平凡的人生变得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凡的世界》为广大普通读者,尤其是出身底层的年轻人提出并且解答了一个问题: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必然存在的挫折与苦难?那就是通过不懈的奋斗,取得自身境遇的改善,最终改变命运

当然,《平凡的世界》内涵极为丰富,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平凡的世界》,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欢迎阅读路遥的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