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国内城市交通迎来了绿波带建设的第一轮高潮。但随着城市发展,路网复杂程度已经今非昔比,这也导致早先设立的绿波带作用变得微乎其微。在数字经济时代,绿波带的建设也到了必须要升级的时候,数字化、智能化绿波建设应时而生。

2022年云通数达提出了数智绿波建设的概念,将来自交通管理部门、道路实况以及互联网流量感知数据等多方动态数据融合计算,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通过数据智能的技术方法为城市地面道路绿波带的建设提质提量。

温州实践:地面道路比高架“还快”

2023年初,温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开展了温州大道潮汐绿波建设,云通数达参与其中。经过多个月的攻坚,温州大道“潮汐绿波”于3月初正式运行。根据当地权威媒体报道,绿波带的建设让温州大道“提速”明显,在晚高峰时段的道路实测中,比相邻的高架路(瓯海大道)“还快”。

媒体报道中详细说明了实测的情况:4月中下旬,测试组成员兵分两路,在晚高峰时段17时30分,两组测试人员分别在温州大道茅永路口和瓯海大道茅永路口同时驾车出发。17时41分,行驶在温州大道的这组到达温州大道汤家桥路口,用时仅10分40秒。而在数智绿波带建设前,温州大道晚高峰东往西方向通行时长为17分42秒,平均车速为21km/h。

行驶途中,温州大道绿波带测试组除了经过一条人行道(无交通信号灯)时停车礼让行人外,几乎一路绿灯通行,非常顺畅。

高架路(瓯海大道)测试人员的车辆抵达瓯海大道汤家桥路口时,用时15分41秒。沿途有16处信号灯的温州大道“潮汐绿波”路段相比瓯海大道高架,竟快了5分钟。

温州大道绿波带建设除了让原本拥堵的道路变得通畅以外,更重要的作用是缓解了车流量早已处在过饱和状态的高架路(瓯海大道)的拥堵情况,成为城市通勤的另一条主干道,让城市路网的功能更加协调与完善。

数智绿波:用数据武装交通管理每个环节

这已经不是数智绿波第一次展现出优秀的提速效果。在2022年底,云通数达获得杭州公安交警认可,深度参与杭州主城区绿波带建设,总计建设绿波带200多条,公里数超350公里,实现主城区全覆盖,道路平均提速20%左右。是什么让数智绿波建设有高超的提速能力?

云通数达只认真做好了一件事,就是交通数据的建模处理,为交通管理每一个环节增能。

1)全路段数据感知与洞察:分析流量特征,识别关键路口

数智绿波建设方案在不增加额外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依托自身移动互联网感知数据沉淀,多方融合互联网感知数据、雷达数据、无人机视觉流量数据,结合交管部门多年路口优化经验,为每一个路口做道路流量特征分型,建立路口画像数据库,深挖道路通行潜力,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温州大道各路口转向流量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大道各路口转向流量分析

2)智能路口方案优化:对配时方案进行精细化设计

绿波带建设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好绿波路段每个路口的绿灯起始时间。云通数达通过对路口历史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大数据建模,将交管部门多年的管理经验学习沉淀下来,结合数据与经验,自动生成精细化设计优化方案。

数据模型会按照各路口流向流量特征科学分配绿灯时间,量体裁衣,设计相匹配的配时方案,将每个路口划分为早晚高峰、平峰、夜间等4—8个不同的方案。

此外,云通数达可以分析该路口其他相位下的车流在交通组织上的优化空间,为交管部门优化车道空间资源的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3)可视化绿波设计工具:干线协调看得见调得快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复杂的交通变化,数智绿波带的配时方案也需要灵活多变,这也要求数智绿波的设计与调整需要非常简便、易用的工具。云通数达研发的数智绿波设计工具组件,支持计算机自动生成、载入配时方案,配时员只需用鼠标点一点,进行微调就能完成绿波带的干线协调,并一键下发至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执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大道潮汐绿波配时界面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大道潮汐绿波配时界面图

数智绿波建设将基础的数据处理、方案编写交给计算机执行,让交管部门能够将更多精力用于交管决策等核心环节,让原本单一、生硬的交通管理变得丰富且具有人文内涵,让老百姓的出行更安全、更顺畅。

云通数达从数智绿波建设起步,专注于交通数据价值的充分挖掘与研究,不断探索数据智能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云通数达愿意与行业伙伴合作同行,用数据让城市更通达。2023年5月17—18日,云通数达将亮相第十二届(2023)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深度分享数智绿波建设的实践经验,共话智慧交通发展的新方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