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至今,“负首付”可谓房地产金融市场上的热词。

这场起始于社交平台,发酵于媒体报道的热点于近日落下了帷幕。

2023年5月26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关于禁止参与/协助“买房负首付”、“零首付”等违规违法行为的郑重提示。如发现我市房地产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存在违规销售宣传或为消费者违规购房贷款提供咨询、协助的,我会将立即报送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依规查处。

什么是“负首付”?

简单来说,人们更熟悉的“零首付”是通过首付分期、返首付等形式减轻购房人的首付压力;“负首付”则是通过做高合同价格,获取更高额度的银行贷款,当银行贷款金额超过房产价格时,“负首付”便“实现”了。

无论是“零首付”还是“负首付”都属于违规行为。

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负首付”实质上是一种营销噱头,从结果来讲,非但没有减轻购房者的压力,反而还面临着多重财务和法律风险。

近期深圳、重庆等城市出现了买房“负首付”的现象,一时间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

深圳某中介表示,所谓“负首付”,主要是由于二手房售价低于银行评估价。当贷款额度高于房价时,就形成了“负首付”,如100万的房子,银行评估价150万,贷款额度增高至120万,这样就可以多出20万。

从目前深圳、重庆等城市出现的“负首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主要与深圳罗湖区部分二手房相关。这些房子属于拆迁安置房,一些业主手中有好几套安置房,着急出手变现,所以愿意低于银行评估价出售。

第二,故意做高银行评估价。通过故意做高银行评估价,获得更多的贷款,变相降低首付,从而出现“负首付”的现象,这里面涉及“阴阳合同”,其本身就已涉嫌违法违规。

2023年5月26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关于禁止参与/协助“买房负首付”、“零首付”等违规违法行为的郑重提示。

明确“买房负首付”已违反国家相关金融信贷政策,2017年住建部、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购房融资和加强反洗钱工作的通知》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购房首付融资、首付分期和变相首付垫资。

由此可见,“负首付”是明令禁止的违法违规行为。

文章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 地铁28号线预计9月底动工!陈家林片区终于有地铁通家门口!
  • 5月楼市复苏遇阻,应警惕“高开低走”问题
  • 土地周报 | 一线城市供求双低,杭州土拍带动整体升温(05.2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