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作为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我国960多万贫困群众的命运,在实现了“搬得出”之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成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乡村振兴局出台了《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了2023年实施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易地搬迁是将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生存与发展条件较好地方,从根本上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方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易地扶贫搬迁为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易地搬迁群众的持续关怀,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一环,同时还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举措。

自2021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统筹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全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监测系统调度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易地搬迁群众中有劳动力503.91万人,其中475.98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4.46%,较2021年底上升2.54个百分点,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基本实现了1人以上就业目标。易地搬迁脱贫人口2022年人均纯收入达13615元,增速远超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增速。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占比接近80%,高于全国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占比。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行动方案》指出,“把增加搬迁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增强搬迁脱贫群众和安置点内生发展动力作为主攻方向”。

在姜文来看来,《行动方案》亮点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富起来”,将提高民众收入作为硬要求,突出搬迁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动起来”,不仅仅是给搬迁群众“输血”,而且更注重搬迁群众“造血”,将搬迁脱贫民众和安置点内生发展动力作为主攻方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准起来”,按照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的原则,找准问题精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四是“高起来”,要对易地搬迁区提出更高要求,推动大型搬迁安置区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名片”,推动中小型农村安置点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标杆”。

“整体来看,《行动方案》对易地搬迁区未来工作做了擘画,行动指标更容易把握,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姜文来说道。

要做好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在这一过程中,姜文来认为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一是顶层设计与个案相结合,既要对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巩固做好顶层设计,同时也要因地制宜,一个搬迁区一个对策,宏观与微观密切结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二是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易地搬迁区要有适合自己的产业,产业是增加收入的基础,更是留住人才和解决就业的根基,要在发展产业上下大功夫,通过产业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三是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听取他们的意见,将产业办成搬迁群众的产业。四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既要强化资金保障,同时也要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将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解决搬迁群众所需,防止“面子工程”。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