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人类历史上最受欢迎的零食是什么,那么巧克力必将夺得魁首。将一块巧克力放入口中,那绵密而丝滑的口感仿佛能将人拉入温柔乡,让人难以忘怀,带给人一种别样的幸福感。

有人说,巧克力是近代以来流入中国的西方零食,那这可就大大地错了,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巧克力就传入中国。

康熙皇帝为了吃巧克力,还翻看了九百多字说明书,末了却只说了三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西方文化进入清廷

明清时期的中国并不像汉唐那样开放,甚至达到了“片帆不准下海”的境地。因此许多人认为,那时的中国,定是处在一种极其封闭的环境下,不与外国交流,最终导致落后的局面。

但真实的历史却不是如此,康熙年间,西方与中国便有了经常性的交流,许多西方科技也因此传到了中国。

比如故宫中的西洋报时钟,便是当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稀奇物件。再比如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的郎世宁,作为一个意大利人,却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多年,还创作了包括《乾隆大阅图》在内的众多著名画作。

更有甚者,西方的数学和天文知识也传入了中国,康熙皇帝不仅能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行星,甚至还能给皇宫里的皇子们讲解几何,可谓是中华五千年以来数学水平最高的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现代数学中的“元、解、根”等术语也是康熙皇帝翻译并敲定的。由此康熙皇帝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中国高等数学的始祖。

伴随着众多西方绘画、天文、数学、医药等知识的传入,巧克力也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带入了当时的中国。

二. 因“西”痊愈,求取西药

公元1693年,康熙派遣到南方的士兵们给他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好消息:“三藩之乱”被平定了!这个消息,让多日未睡过安稳觉的康熙欣喜若狂,下令赏赐百姓,全城同乐。

但那些士兵们也带来了另一样东西,这东西仿佛是好消息的另一面,让后来一段时间的康熙生不如死。这便是疟原虫。

因为疟原虫的到来,疟疾在北京城内大肆传染,就连康熙也未能幸免。众所周知,疟疾的症状极为痛苦,病人会感觉到周期性的冷热交替,头痛欲裂。因此,时年39岁的康熙皇帝饱受疟疾的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紫禁城中的御医们对疟疾知之甚少,因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康熙受到病痛的折磨。

就在这时,一个好消息传来:一名传教士声称自己有治疗康熙皇帝的方法。原来,法国皇帝路易十四派遣五名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还携带了大量物品,这名传教士就是五名传教士的一员。

恰好,当时西方也曾经历过疟疾的肆虐,因此对疟疾这种疾病有了治疗的方法——金鸡纳霜。康熙皇帝服用金鸡纳霜之后,症状果然消失。其实,金鸡纳霜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奎宁”。

为了奖励这些传教士,康熙皇帝甚至将罪臣苏克萨哈的府邸送给他们。

此事之后,康熙皇帝对西方文化稍微改观,开始主动了解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巧克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康熙皇帝的法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百页说明,三字回复

一次,康熙皇帝发现宫廷中的传教士们酷爱一种褐色的、粘稠的饮料,跟中药汤剂的性状相似,跟中药汤剂相似,因此认为其能当药来服用。好奇的康熙希望得到一些这种饮料,于是,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在康熙面前的红人,同为传教士的意大利人赫世亨头上。

赫世亨得到旨意后,不敢怠慢。清朝时,皇帝每日的菜肴,都要有专人进行试毒,之后皇帝才可食用。不仅如此,即使通过试毒的菜肴,皇帝也仅仅只能吃三筷子。

由此可见,宫廷内对将要进入皇帝口中的东西是及其严苛的,赫世亨自然诚惶诚恐,深感重视。

为了求得巧克力,赫世亨特意前去自己的老乡,同为意大利传教士的多罗那里求得了150块巧克力。当时,巧克力刚刚从自己的故乡——中南美洲,来到欧洲,因此,赫世亨对巧克力也不甚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要让康熙皇帝吃的安心,赫世亨详细地询问了多罗关于巧克力的食用方法,甚至还让多罗亲自演示了一遍。

但赫世亨仍不放心,他按照多罗教给他的食用方法,将一块巧克力放入热水中,十分钟后饮用,自己又尝试了一遍,才认定巧克力足够安全。

为了表现出对这件事的重视,赫世亨前前后后询问了不少人,将巧克力的特性一一了解,并根据自己寻访的结果,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九百多字的“说明书”。

因为巧克力极易遇热融化,所以赫世亨将五十块巧克力放在特制的盒子中,并将“说明书”一起献给了康熙皇帝。

康熙看完这900多字的“说明书”后,问赫世亨一个问题:“为什么没写功效?”这一句话没头没脑,问得赫世亨一头雾水。他心中琢磨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康熙皇帝把巧克力当成和“金鸡纳霜”一样的药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赫世亨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告诉康熙,康熙这才淡然地回复一句“知道了”,之后让赫世亨退下,此事便没了下文。

至于为什么巧克力没有在中国推广,其中也有康熙皇帝的原因。当天,康熙按照赫世亨说明书上的方法品尝过巧克力后,觉得此物味道奇怪,不能当作药品,也和寻常饮料的口感大相径庭,令人十分不适应。

康熙心想:“这种饮料味道怪异,远远比不上茶。”巧克力也就丧失了提前一百多年名扬中国的机会。

但仔细思考,巧克力的味道就真的如此怪异,如此难以下咽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巧克力又为何能在两百年后的中国如此风靡,如此受欢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又是康熙皇帝的“天朝上国”心理作祟,在康熙皇帝的心里,他想的是“我大清国地大物博,何物不有?”这种思想也正是1840年以后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原因之一。

谁能想到,一块小小的巧克力竟然和近代中国的屈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知现代的人们在享受巧克力的美味时,是否能想到这样一段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