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近代历史上也好,还是现在的世界冲突也罢,一旦发生战争,我们的思维总是会关注谁开了第一枪,也就是关注谁先动的手。

这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总是默认为先动手的一方理亏,所以我们默认的原则就是不开第一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们。本着不开第一枪的原则,我们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也多选择忍耐,甚至担心事态升级而没有及时还手,但这样真的能化解冲突吗。

比如在1886年,大清北洋水师精锐战舰访问日本长崎时,与日本武装人员发生冲突,遭到日本警察和民众的围攻,在这次冲突中,北洋水师官兵有数十人伤亡。愤怒之下北洋水师总教习、英国人琅威理下令立刻炮轰长崎市区,他说:

“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

当时停在日本长崎港的是北洋水师镇远、定远、威远、济远四舰,个个都是火力极强而且配备大口径的军舰,对日本海军完全呈碾压之势,在琅威理下令后,舰上的12吋巨炮也调转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

第一发炮弹蓄势待发,可是丁汝昌却没有立刻下令开火,在请示李鸿章后也没有得到批准,丧失了炮轰日本长崎港的大好机会。

试想一下,如果北洋水师开火,则必然会重创长崎港内的日本海军,对日本海军的发展会造成致命的打击,而且日本也会因此一战对北洋水师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依照日本人尊重强者的性格,很有可能不敢发动后来的甲午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能会认为,在访问时贸然对日本开火不占理。

在这里我想说句实话,两国交战,讲的就是先发制人,至于理,并不是那么重要。北洋水师完全可以在炮轰长崎后,再对日发表一个声明说是误会,甚至说是误炸,总之,只要炸完,剩下的就只是口舌之分了。

反观英国、日本、美国在打一枪的问题上就没有那么多顾虑。

鸦片战争前,我们禁烟是理所当然的,是占据法理的,可是英国照样不远万里侵略我们。而且英国海军过来首先就开第一枪,没有任何顾虑。

甲午战争时的日本也是如此,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了清军“济远”、“广乙”两艘军舰,甲午战争爆发。因为日本偷袭得手,北洋水师仓皇备战,丧失先机,在一定程度上为战败埋下了伏笔。

而美国在打第一枪的问题上则做得更彻底,1950年6月,朝鲜战争刚爆发,美军不仅悍然参战,而且在第一时间派军舰封锁了台湾海峡,公然以武力干涉我国内政。

按理说朝鲜半岛发生战事,最初是北朝鲜与南朝鲜的事情,与我们何干,你美国凭啥封锁我们的海峡,凭啥干涉我国内政,可是美国人不这么想,它认为怎么对它们有利就怎么来。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再到朝鲜战争,英国、日本、美国为什么不在乎开第一枪,它们也知道他们自己是不占理的,但是它们不在意这个,它们只信奉真理在大炮的射程内,只要胜利就行,因为胜利者是不会被谴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才是真理。怎么才能取得胜利,最好就是先下手,一招制敌,等着对手打你后,才可以反击,在战略上自己就落了下风。

在第一枪的问题上,我国空军大校戴旭看的非常透彻。

2012年,日本上演“购岛”闹剧时,空军大校戴旭就说:

“中国人思维僵化最典型的证明,就是纠缠谁开第一枪,从卢沟桥纠缠到现在,日本都驻军北平了,还纠缠这个问题,现在又是,日本都通过购岛协议了,它这不是第一枪?非得金属枪管射出去的才叫第一枪?”——出自《环球网军事频道独家访谈戴旭大校》

我认为戴旭大校说的非常有道理,日本“够岛”本质上就是向我们开了第一枪,别忘了,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竟然敢霸占和处置战胜国的领土,这是哪门子道理。

现在我们中国是强大了,但是日本并不安分,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对我们再次先发制人,纵观日本的对外战略,它们不仅敢开第一枪,而且还敢进行豪赌,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偷袭美国珍珠港,偷袭和不宣而战就是日本的惯用伎俩,对日本一定要小心。

在第一枪的问题上,我们也要灵活的看待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固化自己的思维,在敌人步步紧逼的情况下,该出手时就要果断出手,要掌握战略主动权,决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