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每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的学业之上,而高考就是他们逆天改命最好的机会之一。

高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最公平的考试之一,尤其是对于三无家庭的学生而言,这是仅有的能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就能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可是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三生在公布高考报名人数后,心态就不太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出炉,比去年增长98万,复读生比例不容小觑

距离2023年高考开始已进入倒计时阶段,考生也在积极调整心态,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不能让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毁于一旦。不过看到官方公布的报考人数以后,考生和网友们不禁陷入沉思:生育率不是下降了吗?这些考生都是哪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就有网络传言,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将在1200万以上。很多考生和家长还心存侥幸,觉得去年1193万就已经达到巅峰了,估计不会再有太大波动。没想到实际数据比机构预估数据还高,总数竟高达1291万,整整比去年增长了98万考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去年高考应届生多出生于2004年,那一年常住出生人口总数为1593万,而2005年出生人数仅比上一年增加了24万。按照中考分流数据来算,高考人数比去年增加10万左右才是正常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今年高考生增加幅度几乎比正常数据高出10倍左右,真相只有一个,那便是复读生比例在持续增长。去年复读的高考生中,还有很多考生成绩不理想,选择继续复读,今年又有大批考生加入到复读的队伍中,这对应届生而言可谓是降维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91万考生中有多少是复读生?从上届高考复读数据中可见一斑

从各省相继公布的报考人数来看,河南省近两年的报考人数可谓是遥遥领先,许多高考小省的考生总数还不及河南零头多。并不完全是因为河南人口基数大,还与居高不下的复读率有很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高考生中,有17%的考生是复读生,各省复读率不同,最夸张的河南省居然接近半数。算下来去年河南光复读生就超过了45万,比浙江、重庆、江苏等省份的总报名人数还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也成为“高考复读大省”,去年复读率高达35%,山东、安徽、广西、河北复读现象也比比皆是。不少应届考生彻底摆烂了,直接把高中学制改成4年制。高三不着急复习,按部就班学习新课,然后用高四一整年时间去复习,反而效果更好。

根据去年的高考复读数据推算,今年整体复读率或将达到20%以上。至于河南省,复读人数可能会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回竞争激烈程度,确实可以达到地狱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应届生和家长呼吁,进一步限制非应届生参加高考,否则会出现更多高考钉子户,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会让一部分学生钻牛角尖,不考上目标大学誓不罢休,比如参加了26次高考的四川考王梁实,还有今年将第15次参加高考的唐尚珺。

如果复读生能像梁实一样,把高考当成兴趣,成家立业实现财富自由后,再和儿子一起读书学习,弥补年轻时的遗憾还好。要是像唐尚珺一样,坚持要考清华,考上其他985也毅然拒绝。今年已经35岁,没有工作没有家庭,即使考上大学,毕业后再想找工作也比较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复读率居高不下怎么办?

高考复读机制无法一刀切式的取消,大概率会进一步加以限制。目前是公办高中不允许接受高考复读生,部分高校只招应届高三生,还有学校表面,同等条件下,应届生优先录取,就连一些用人单位在招应届生时都额外有了年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堵不如疏,与其剥夺学生考学的权力,不如仔细分析一下学生为啥如此执着于复读。并非学生对自己要求高所致,而是受教育内卷环境所迫。彻底解决大家对“第一学历”的刻板印象,才是缓解高考复读率的关键。

有些专业就业门槛很高,非双一流高校没有机会。还有些学生未来打算考研,听说二本生会被导师歧视,必须本科先考上一本未来读研才更有胜算。民办二本生,受高额学费所累,不想让家长压力太大,又不甘心读大专,以后连公务员都不能考,与其读3+2不如复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事业的提升,指的是提升全民素质水平,为各行各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可并不代表要学历内卷。只有缓解了学历内卷现象,才会让高考生放平心态,放下“一考定终身”的焦虑,即使不限制复读,人数也会有所回落。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高考复读率居高不下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