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小米汽车的讨论突然多了起来,很多文章提出了标新立异的观点,比如说什么“小米应放弃造车”,甚至还指出应该及时止损,引起关注和讨论。

实际上,在很多米粉眼里,小米不仅不应该停止造车,而且应该加大投入, 这是小米再创辉煌的好机会。评价君也是这么认为的,并且认为有几个方向已经十分清晰,造车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已成为一个难逢的好时机。

这里有一些显而易见的趋势,我们不妨来捋一捋。

首先,就是智能手机出货已从天花板开始迅速下滑,用户也变得更为保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前的数据看,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下滑不少,也包括苹果。实际上,很多消费者都延迟了自己的更换手机时间,一部手机可以坚持更久,这让换新的动力更为不足。

而小米的策略也早已转变,从重视出货量,转为重视利润,重视高端产品的市场表现。据悉,小米智能手机分部毛利率由2022年第一季度的9.9%升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11.2%,表明小米的策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另一方面,只守着智能手机显然是不行的,不符合年轻人的需求变化。

第二个趋势,就是超强科技品牌跨界已成大势。

只会做手机的品牌,在未来的科技产品竞争中优势有多少,可能并不是很多。在这方面,小米和华为走在了前列,两者除手机外,也在电视、笔记本、手表、平板等多方面发展,并且各有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华为目前在国内电脑市场就越发强悍,重回前三,出货量仅次于联想。而小米电视也很强势,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在国内,小米电视出货近200万台,名列市场第一。

一个品牌只有在不同领域证明自己的实力,才能在进入新领域时候给用户足够的信心。实际上可以看出,华为和小米总体上是认真做一件事,就做成一件事的风格,保持良性循环的节奏。

相比之下,单纯围绕手机领域,甚至推出2-3个子品牌,重叠产品,技术换皮等策略,是难以让公司在技术和产品上获得更快的突破的。

第三个趋势,国内对于汽车的氛围环境持续变好。

从今年上海车展可以看出,对于汽车的消费热度是其他消费类产品所无法比肩的,人们对于车的关注度迅速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也变得比以往更具实力,甚至领先世界。在这种消费氛围,产业氛围下,没有能力的企业甚至都想能有所建树,更何况本身就有实力的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汽车文化正在开始流行,厂商也可以开发一些汽车爱好者向往,甚至从来不敢想的功能,比如说腾势提供这个安全漂移技术,这表明新一代电动车对于车辆底盘的动态感知和控制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技术,加新需求,促进汽车企业有的放矢,有机会发力积累,并逐步建立新的优势。而这些,也是小米所擅长的。

第四个趋势,就是国内新能源品牌面临洗牌,市场危、机并存。

除了光环耀眼的比亚迪、特斯拉之外,汽车市场还可以容纳相当多的品牌,但并不是每个品牌都能笑到最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五月的新能源品牌销量来看,小鹏、蔚来有掉队的趋势,前景不明朗,而排名2-5的品牌,其车辆单价并不高,销量保证了,但未来提升单价的难度也增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看,问界是小米很值得参考的一个品牌,其没有选择冲量,而是不断给自己的产品提升技术含量,锁定25-35万市场,也逐渐打开一片天地。并且问界还推出了智驾版,在智能驾驶、驾驶安全上与对手拉开了差距,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现在有些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小米此时进入,是不是太晚了。实际上,造车是一个长跑,更多是考验企业的经营创新实力。一方面企业想要在销量上获得优势,同时匹配有利的渠道,加上产品一步步扩张。而另一方面,既有的庞大用户群,有时候也会成为高性能新品的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前几天的蔚来老车主“维权”事件,虽然收到老车主的抱怨,但蔚来还是第一次,在新车型迭代升级时选择降价,推出配置更高,价格更低的ES6新车。因为现阶段的竞争,更多是需要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而单纯维护老车型价值的做法则可能让自身掉队。

所以,老品牌有老品牌的优势,新品牌也有新品牌的优势,在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市场,后入的竞争者依然是有竞争的机会。

目前,从小米汽车新品的谍照上看,其激光雷达数量不少,智能驾驶应该是一个亮点,而对细节的打磨,应该也是小米很擅长的部分。汽车市场确实已经不缺少泛泛的,简单组装的产品,但对于精心打造,富含新技术的产品,还是欢迎的,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