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脏骤停总体发病率达97.1/10万,高致死致残率使心脏骤停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配置率不足0.1%,重点关注这类医疗设备

近期(4月2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等部门专家组织撰写的《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我国心脏骤停总体发病率达97.1/10万,较10年前有上升趋势,因高致死致残率,心脏骤停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报告明确,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在四分钟内接受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电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但报告同样指出,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比例为17.0%,较十年前明显提高;但公众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率不足0.1%,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为补齐设备缺口,提升社会急救能力,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AED相关政策条例,加速AED的推广和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出手,AED配置风口已至!

就目前而言,在公共场所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已被写入我国的各级规划或条例。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AED。

2021年底,国家卫健委又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明确优先在人口流动量大、意外发生率高、环境相对封闭或发生意外后短时间内无法获得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公共场所配置AED。

再具体到地方,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早已联合制定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海南、山西等省市,也将配置AED直接列入2023年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中......

在这一桩桩一件件政策文件的加持之下,一场名为“为生命接力”的AED采购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