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爱皮欧

编辑:大锤

一、久违了!易耗医疗器械行业创业板IPO,报告期内业绩看起来告诉增长,过会稳了吗?

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助畅运”)主要从事以疝修补产品为代表的普通外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别构成情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至2022,发行人实现的收入和净利润情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3月,发行人审阅实现的收入和净利润情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助畅运属于典型的易耗型的医疗器械行业,实现收入的产品也相对集中。因为最近几年医疗企业行业的监管政策调整风起云涌,对于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而诸多医疗器械行业处于行业竞争的末端,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所以距离上一家典型的器械行业创业板IPO已经很久了。

天助畅运所处行业和自身的经营业绩看起来都没有问题,那么是否能够顺利通过审核成功上市,将会对后续的很多同类型同等规模企业的IPO计划有着重大影响。所谓全村的希望,看你了。

二、12月收入占比大幅提高,是否突击确认收入?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新增加的经销商客户,是否具备合理性?

2022年度,发行人实现营业收入21,997.48万元,较2021年度增加5,446.53万元,同比增长32.91%;发行人2022年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且收入集中在11、12月确认,主要系经销商预期终端医院需求增加进行备货。2022年末,主要经销商期末库存水平较以往年度有所增加。

报告期各期,发行人对新增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42.28万元,1,692.19万元和2,951.0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57%、10.30%和13.49%。

报告期内,发行人经销客户数量分别为288家、341家和383家,各年新增及退出经销商数量较多。其中新增客户产生收入金额分别为942.28万元、1,692.19万元和2,951.00万元,占当年经销收入比例分别为9.26%、11.06%和14.78%。2022年前十大新增客户中,存在多个客户成立当年或次年即成为发行人客户的情形。

发行人下级经销商和终端医院较为分散,报告期内下级经销商数量约1,300家,产品覆盖终端医院约3,000家。保荐人合计走访下级经销商16家、终端医院47家。保荐人取得73家下级经销商对外销售的发票或开票明细执行穿透核查。

因为有了2022年业绩的高速增长,天助畅运的净利润达到了7600万元,从而在创业板IPO算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位置。可是,这样的增长主要来自四季度尤其是11月和12月的收入的增长以及新增客户的增长,如何核查收入的合理性呢?

天助畅运有接近400家经销商,经销商还存在多层的经销架构,对应的下游经销商和最终的医院客户超过1000家,如此复杂的销售体系,如此庞大的客户群体,实现的收入怎么去核查,能充分说清楚吗?而如此分散的下游客户拼凑的天助畅运的收入,是否也证明了企业核心的技术竞争力并不是那么充分呢?

三、价格可能下降90%?带量集采和两票制改革这两座巨浪,天助畅运这艘小船能安全渡过吗?

国内下一阶段将开展的涉及发行人产品的集中带量采购包括“八省二区联盟疝补材料和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集中带量采购”和“陕西省牵头开展省际联盟硬脑(脊)膜补片、疝修补耗材省际联盟采购”,发行人已根据通知完成前者的产品信息维护工作,后者尚未发布具体通知指引。

发行人主要产品疝修补片在传统经销模式下平均价格降幅约为10%-25%,疝修补片在配送模式下平均价格降幅约为23%-50%;吻合器产品由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产品价格降幅较为明显,报告期内集中带量采购中标的吻合器产品,传统经销模式下,销售价格降幅约为70%;配送模式下,价格降幅约为90%;膜传统经销模式下平均价格降幅约为35%-50%。

目前,高值医用耗材领域的“两票制”尚未在全国推行,发行人产品销售区域中,仅陕西省、辽宁省、青海省、安徽省、福建省等少数省份颁布了推广高值医用耗材“两票制”的相关政策。

报告期内,发行人销售费用分别为2,267.59万元、3,060.19万元和3,740.65万元,其中会议及推广服务费占比分别为46.56%、34.26%和31.98%。

大量集采会大幅降低发行人的产品价格,假定价格下降30%,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又会下降多少呢,这个需要发行人详细的测算以给投资者一个明确的交代的。同样,如果医疗器械行业的两票制改革如果继续铺开推广,那么发行人目前主流的经销模式将会受到根本性的冲击,那么销售模式重建是否会根本上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呢?

四、研发投入在行业内偏下水平,市场排名的报告花了10万元买的?创业板定位的理由是否充分?

根据标点信息的行业研究报告,按照销售收入排名,2021年发行人在我国疝修补片市场排名第三,仅低于碧迪医疗和美敦力,高于强生;按照销售数量排名,2021年发行人在我国疝修补片市场排名第二,仅低于碧迪医疗。发行人以10.00 万元付费购买了该报告,发行人称该报告并非为本次发行上市专门定制。

发行人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450.13 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85%。2021 年末,发行人共有核心技术人员5 名,研发人员34 名,占员工总数16.83%。

现在有没有专门的行业报告来论证发行人的行业排名和市场份额了,而如果还有人去专门花钱买报告,就真的有点太不专业和合理了。至于创业板定位问题,搞楼宇对讲的刚刚过会了,皮哥的IPO信仰暂时崩塌,就不讨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