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静

浅浅初夏,浙江乐清,风和气煦,海风淡淡,宜行宜游。驱车出城,直奔雁荡山游览。出城不久,便见巍峨山影如黛,逶迤绵绵。车入峡谷,山势如削,峭崖绝壁,孤峰凸起,无来龙去脉,也无他山依傍。翘首仰望,峰峦叠嶂,随视角变化而变化,景随心生,一景多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雁荡山,史称东南第一山,以山奇水秀而闻名天下,是我国著名的“三山五岳”之一。雁荡山名气之大,早已耳闻,早有游览愿望,却因故难以如愿。近日偶有机遇,携妻浙江乐清一游,幸得乐清杨先生盛情接待,才如愿得以有雁荡山之旅。

杨先生介绍说,游雁荡山必游三大景:一是大龙湫,二是灵峰,三是灵岩。据说,雁荡山全景500多处,这三大景是雁荡山“三绝”,是雁荡山景区的核心。有资料显示,雁荡山作为著名风景区,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到唐宋时期名盛,因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进入雁荡山景区,我们直奔大龙湫而去。山路崎岖,上下起伏,左顾右盼,奇峰异石,跃入眼帘,应接不暇。一座山峰,型如莲台,观音安然端坐,面朝东方。另一座孤峰矗立,上半部分裂为曲线,形成距离不大的两瓣,小的一瓣很像一条嗷嗷待哺的鳄鱼,到得视角稍变,其形像又变。边走边看,观之思之,角度不同,变化多样,叫人连连称赞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奇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刚离开奇特山峰,又见不远处有一高一低两块岩石,低的很像一只狐狸,大块的岩石很像一只老虎。远远望去,狐狸正对着老虎媚笑,而老虎一脸怀疑,对狸毫无信任感,这倒应了一句“狐假虎威”的成语。在我国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许多自然景观,造型别致,多姿多样,任由人想像,说它像什么,它就像什么。这些景由心生的物象、花卉,再附以文人们的诗词歌赋,便上升为具体的文化形象,给人的视角感受就会变得更加生动,所蕴含的内容就会更加深刻,给人的启示就会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泰山的“石敢当”,其寓意是“可以保平安,驱妖邪,禁压不祥”。张家界的许多兀自独立的孤峰,在山岚云气的笼罩下,仙气浓郁,往往使人疑似地外之境,因而成为电视剧《西游记》拍摄外景之地,整体画面便有了仙风之气。“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的末句,这里,纤细的“黄花”,被借用来形容人瘦的程度,不再是简单的花卉名称。凡此种种,以物象为借寓拟人化,都是为了增强感染力,增强人们观赏兴趣,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折的山间小路不能行车,只能步行,好在这小路是经过修整的,沿此路上行并不困难。小路边,清沏的溪水奔腾而下,撞击着溪中卵石,击起千百朵雪浪花,直奔东海而去。此情此景,我忽生奇想,在古时,雁荡山并没有供人游览之路,那些文人雅士踏着没有路的山坡而行,该有何等的困难?据说,南北朝刘宋时期任永嘉(即温州)太守的谢灵运,酷爱山水,他几乎游遍温州山水,可是却没有到达雁荡山大龙湫。我猜想,谢灵运来游雁荡山时,也许是无路难行,也可能是他体力不支,他只行走了一半就止步不前,未能沿山坡而上到达大龙湫,憾无缘观赏到大龙湫绝世奇景,也未能观赏到雁荡山“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奥,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诸屡迳复,乘流玩回转.苹潘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等奇峰异景,只能抱憾而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龙湫是雁荡山“三绝”之一,是最精彩部分。其崖陡峭如削,高达200米左右,水从山顶直泄而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非凡,令人震撼。更为奇妙的是,水源从山顶倾泄而下,上半部明显形成如龙飞泄的水柱,到中部后,水柱渐渐淡化,渐渐气化消失。初时飞流如水柱,到得末端竟却无,这真是一大奇观。快接近潭水时,水气又凝水成为瀑布,飘飘下落,猛击水面,溅起万千朵水花,瞬间形成白雾四散开来,如濛濛细雨,撩拔着游人面颊,使人既感舒适,又觉惊奇。

游雁荡山,观奇异景色,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赞叹大自然之美,不得不产生种种联想。雁荡山独特的景象,独特的品格,凭是谁都会产生“日景耐看、夜景消魂”、“一景多变,移步换景”的奇妙。可以说,它是在人的动态中产生变化而生发出来的独有特色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雁荡山地貌十分奇特,历来为科学家们所关注。著名的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论断,早了600多年。现代地质学研究证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意义。清朝人施元孚游宿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总之,雁荡山之奇特风貌和地质特征,都是大自然运动之结果,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自然瑰宝。

雁荡山三绝之一的灵峰,更是把“一景多变,移步换景”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灵峰是雁荡山东部景区,踏进景区便有仙地仙气的感觉。清沏的溪水流淌,半月型石桥飞跨两岸,独兀而立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达数十米,乃至百米之多,可谓“来拢去脉全无有,平地隆起一奇峰”。一绝崖峭壁处,自然形成一巨大山洞,毫无人工痕迹,是天造?是地设?游走于奇峰之间,无论你看到的何种形象的孤峰怪石,只要人的视觉稍变,眨眼间它就会变为另一种形象,当你边走边看之际,还未确切地感知所视之物的形象时,它已经变为意想不到的另一种物象了。总之,所视物象,任凭想象,想它是什么,它可能就是什么,难怪,它被称之为“灵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灵峰景区,最神奇的莫过于“观音洞”,它独兀而立,高达百余米。洞内倚崖建有楼房10层。从洞门口拾级而上,要走近400级石阶,方可到达最高层的大殿。洞中有“洗心”、“漱玉”、“一缕”三泉。邓拓先生有诗云:“两峰合掌即仙乡,九叠危楼洞里藏,玉液一泓天一线,此中莫问甚炎凉。”诗中描写的情景,是观音洞真实的写照。

观音洞很奇特,其峰崖不仅高达百余米,而且是两瓣相合而成为洞。更奇的是,据说洞内一边为佛教,一边为道教,佛、道相居一洞,互不排斥,这种现象不多见。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到土尔其伊斯坦布尔,见到伊斯兰教蓝色清真寺与东正教大教堂相隔不到一百米,这种异教共聚现象,在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十分罕见。这能不能说明,信仰虽不同,但仍可共聚相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雁荡山以奇峰、巨峰、飞瀑取胜,它令人称绝的是山顶有河,峰顶有瀑,谷中有溪,四时变化不同。大龙湫瀑布位于雁荡山百岗峰西南约2公里的筋竹涧上源,瀑布高190余米,是世界少有的高度。翘首望去,似银河倒泻,一股清泉从山巅喷出,起初是泉,半空是雨,落地是雾,气势磅礴,形态随风势变幻,分不清是在下雨,还是飞瀑落珠,景色十分壮观。我猜想,如在雨中观雁荡奇峰,一定别有一番情趣。峰体高耸,大都兀立独成,一峰多景。刚才看似玉兔,可回首一望便成金龟了,细雨中边游边赏,老僧拜塔,玉女独秀,母女情怀,双笋峰等活龙活现。总之,景随人想,人动景变,令人赞叹不已。

雁荡山三绝,是雁荡山景区的核心,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游览,谢灵运、沈括、徐霞客、张大千、郭沫若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写下了许多赞颂雁荡山三绝美的诗词。苏东坡《江城子.雁荡灵峰》词曰:“叠嶂环拱壁峦琼,万千幻墟中。合掌承天,圣境礼香浓。殿奉观音仙洞,佛光耀,映霞虹。云霞暮色漫灵峰,夜朦胧,景生情。望月犀,缩翅落雄鹰。热恋夫妻思爱女,观倩影,牧童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诗人陈与义在雁荡山住宿多日,他写了《雨中宿灵峰寺》说:“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只因护得纶巾角,还费高僧一柱香”。南宋诗人王十朋有诗曰:“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明朝杖屐丹丘去,带得烟霞过海船”。凡古代文人到过雁荡山者,在踏游过程中,都以诗词文赋的形式描写了雁荡山的美,歌颂了我国江山如画的美景。

1964年初夏,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来雁荡山,下榻于灵峰招待所,他先后游览了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等景区,留有《游雁荡》五言诗墨迹,其诗曰:“奇峰传百二,大小有龙湫。我爱中折瀑,珠帘掩翠楼。新松待千尺,水量当更遒。煌煌烈士墓,风光第一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沫若在诗中把雁荡山峰峦叠嶂,移步换形,巉岩绝壁,飞瀑凌空,奔腾倾泻入东海,其势雄伟壮丽的景象描写得十分生动感人,并表示十年后当重游雁荡山。从诗人们的诗中,可见历来的文人雅士们对雁荡山一路妙景,步步闻香的美景,印象十分深刻,充满着真诚的热爱。

举目佳景如画,细品芬芳香馨。置身灵峰梦幻般美景中,目赌形状奇异、各有灵性的峰峦,无不充溢着仙气的氛围。这种仙气氛围,强烈地感染着我,仿佛自已也有了仙气。灵魂中这种特异的感觉,是灵峰各景色中灵气植入心扉?还是心灵与有灵气峰峦相互交融,融为一体?也许,是这有灵异的山峰,有灵性的原野形成了具有灵气的山山水水,才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才形成雁荡山与人的自信和浪漫情结融为一体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