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一音频:00:0007:48
最近,市场端高呼“大规模救市要来了”,甚至有些媒体故弄玄虚,接连发文暗示即将开启大规模的救市……
嗯,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和大家拉通几个信息:
房地产维度的“高层”决策层中,中国有几家房企的总裁或者副总裁是有机会参与到“顶层”决策的献言献策中的;
不仅是房企,金融机构“大神级”的研究员或者董事也有机会参与“高层”的献言献策中的;
在满屏幕“利好、救市”出来之前,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私下透露过——
“在酝酿一个提振信心的大会”。
基于此,某位民间声望颇高的经济学家发表了一篇“救楼市才能救内需”的文章。
这两件事让“近期将有大规模救市”的言论甚嚣尘上!
与此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于6月2日召开,从“新能源产业高资质发展的政策举措”通稿看,末尾有这样一段话: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但新闻通稿并未提及“其他事项具体是指什么事项。基于此,有大量媒体解读和暗示“其他事项”是指房地产行业。
嗯~我呢,对于这样的暗示和解读不太感兴趣,因为——
刺激增长——调控降温——楼市低迷——再刺激增长,每一次经济复苏都是通过房价上涨带动的,每一次调控之后都伴随着松绑政策。
过去20年,从调控到救市的钟摆理论屡试不爽。
尤其是2023年4月份之后,楼市行情拐头下行的背景下——
“出台更大力度的救市政策”根本不用预测,因为这已经是我们的“本能反应了”。
所以——
与其琢磨即将到来的“更大力度的救市政策”是什么,不如关注多维利空之下,“更大力度的救市政策”能否让楼市“支棱”起来更有意义。
今天的文章就以“楼市拐点”为切入点,谈谈我们的看法。
01
“楼市拐点”不是一个时间节点,而是一个结果,是多维度、多层级动态因素输入后产生的结果。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楼市拐点这个结果出现前,需要政策拐点、经济拐点、供需拐点、信心拐点、成交拐点这五个维度的变量都触底。
其中,政策拐点是指每一轮调控和救市松绑的转换,包括房企端和市场端两个维度。
首先看房企端。
2021年至今,楼市经历了三道红线调控降温、房企暴雷、烂尾等史无前例的重创。
如果将时间拉长看,2008年、2015年的楼市调控均以市场端降温为主。
而2021至今的这轮楼市行情,是以房企债务违约并集中暴雷为典型事件。
所以——
2021年至今的这轮楼市行情,本质上是房企端暴雷导致市场端降温的。
那么,房企端的政策拐点出现了吗?
出现了。在2022年12月先后颁布了“三支箭”和“金融16条”。
只是落地执行不如预期。
我们从房企内部人员了解的情况是:
“三支箭”让房企在信贷、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三个维度拥有“政策支持”。
但是,
落实到具体执行过程中,各银行和金融机构仍是“救伤不救死”、“救优不救劣”。
这点从2023年房地产行业发生的一些事件也能窥见端倪:
比如——
2023年5月底,金科申请破产;
再比如——
2023年有40家左右的房企从深圳、上海、香港退市!
各位朋友,还记得金融16条允许房企回归大A这件事吗?
政策是有了,可现实是:
大A没有新增一家房企,反而是大量房企退市。
这说明什么?
说明房企端政策见底也仅仅保住了如碧桂园、龙湖、万科等尚有一席之地的大型房企不再滑向暴雷边缘。
而高负债的房企如融创、恒大、佳兆业、合金泰富、泰禾、蓝光、奥园等民营房企注定走入贱卖资产甚至破产的境地。
虽说优胜劣汰无法避免,但大量的民营房企退市、破产、贱卖资产带来的连锁反应,在未来3到5年内仍会持续地影响市场。
在民营房企暴雷后,国央企接棒撑起了楼市的“半边天”,各地方城市也开启了市场端的拐点:救市。
市场端的救市拐点始于2022年2月19日,山东菏泽打响了救市的“第一枪”,将首付比例由30%降至20%。
而强二线城市苏州、南京在2022年10月份放开限购将救市推入高潮。
从地域范围看——
救市由三四线城市开始,逐渐向二线城市蔓延,一线城市逐步放松。
到2023年上半年上海临港新区放开限购、北京台湖和马驹桥放开限购、深圳深汕合作区放开限购,广州南沙、从化、黄埔放开限购。
从政策角度看——
各地方城市政策力度不一,救市主要围绕“降低购买门槛”,多围绕增加公积金、人才落户、减免税费等举措为主。
截至目前,救市政策仍有余力,仍未见底。
之前,和一位“老法师”聊天,我们聊起曾经的救市政策:
2005年底到2007年上半年这段时间,深圳、广州不仅不限购,还有首付2万元的房子,大部分银行都可以做到1成或1.5成首付。
也就是说,一线城市曾经“被许可”可以执行不限购,低首付的救市举措。
从6月2日青岛将首付降至20%的情况看,到2023年下半年会有更多“省会城市”加入降低首付的行列。
接下来的“第二轮救市”大概率会聚焦在降低首付、放开限购的维度。
因为——
除此之外,我们已经没“牌”可打了。
总体而言,房企维度的政策拐点已经见底,但市场端的政策仍有较大余力。
02
现在这轮楼市周期与2008年、2015年显著不同的地方在于——
居民负债:2008年居民负债率17.9%,2015年居民负债率52%,2022年居民负债率已经达到64%;
在过去,只要经济总量增长,个人收入不断增加的预期存在,居民负债率不是大问题。
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负债率等于变相降低了。
只是这轮楼市行情,不仅有居民负债率的问题,还叠加了经济大周期下行的问题。
咱们接着看经济维度。
经济维度:三架马车出口、消费、投资中有两架马车的“腿瘸”了。
比如,
2023年1-2月出口5063亿美元,同比下降6.8%;
再比如。
大基建投资在2023年的打法是“开局即全局”超前超量投资,但对经济拉动的边际效益在递减;
从数据维度看,各地方城市的基建投入力度很大——
雄安新区2023年一季度 43个项目开工,总投资416亿元;广东省重点项目1530个,总投资约8.4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陕西2023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71个,年度投资1355亿元……….
这是什么情况呢?
就是钱还是往死了砸,但是水花越来越小了。
所以,回归文章的主题:经济拐点。
从内部看——
出口短期内难以改善,大基建投资边际效益在递减、内需消费数据也并不乐观。
尤其是之前寄予厚望的内循环,在口罩放开之后并没有出现“报复性反弹”,连续三个月CPI徘徊在通缩边缘。
从外部看——
美联储加息导致资本持续外流,红票子不断升值。
之前很多人搞不明白为什么5月份之后,市场一下子就冷了。
因为在2022年11月份到2023年4月份之前,相对而言绿票子走弱,红票子走强,这段时间人民币没有破7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买房卖房”、分析楼市行情要说红票子的“升与跌”。
因为——
大多数购房者在“人口、政策、金融”三段论的荼毒之下,真的不明白宏观周期与楼市周期的关系。
我呢,在这里简单给大家回顾一下:
2007年雷曼暴雷,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停止加息,2008年我们开启了4万亿;
2014年欧元区通缩,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2015年3月份330新政开启大规模楼市刺激,降低首付和利率之外,将棚改货币化这只巨兽放了出来。
2022年3月至今,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在此之后,红票子震荡上扬一直到了7.1的关口。
这背后的逻辑要说清,没有几万字是不行的。所以,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大家记住一点就可以:
资本流出,红票子走弱(贬值)国内资产承压是铁律。
回归本篇文章的主题:经济拐点
从国内外的情况看,经济拐点的底部还没出现。
在到达底部之前的这段时间,M2的增速、信贷成本(利息)、企业经营的扶持政策都有很大空间。
不过,从高层经济思路看,政策还是“姿态甚稳”。
政策没有采取大开大合,仍以小步快跑为主。
为什么这么说?
5月17号党报刊登了二中全会的一句原话:
不能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急躁的心态压下来,要踏踏实实的搞现代化建设。
如果说这是纲领,那么江苏代表团开完会后,江苏省的“大家长”多次在央媒刊文就是表态,其中部分原文如下:
拼经济要防止四个冲动,防止不按规律办事、盲目大干快上的政绩冲动,防止无视财力,不顾风险盲目举债的投资冲动。
结合现在的基本面和高层的思路,我个人认为:
经济维度的政策空间很大,大到给未来“出台政策”都留出了余地,属于“底部未现,仍有余力的状态”。
03
今天的文章是围绕“新一轮救市利好”的前瞻性预期,盘点各维度的“底牌”。
楼市拐点是结果,而造成拐点的“内因”有很多,包括经济、房企、救市政策等等。
从盘点的情况看,我们在政策维度仍有“余量”,且空间较大。
只是政策的出台属于“小步快跑,不断升级”状态,这点和之前的2008年、2015年救市也有显著不同。
文章至此已经3500字了,看来这篇稿子要分成上、中、下三篇说给大家听了。
如果大家想看供需拐点、信心拐点、成交拐点的分析记得点赞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