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桐山

距离一年一度的高考也就几天时间了,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291万,对比2022年增加98万,再创历史新高!由于现在招生扩招率很高,大学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5%到现在的接近90%。随着录取率的提高,毕业季走出校门的毕业人数也随之飞速扩大,无论这些即将步入大学的,还是今年即将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由于当下合适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并不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机,青年失业率也会随之变高,这些人未来将何去何从,是值得社会思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官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16岁至24岁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达到20.4%,外界哗然,但仔细想想也不意外。

中国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腾飞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可撼动,中国出口在全球的份额遥遥领先于任何一个经济体。但我们的高科技含量不足、行业集中度不足、品牌知名度不足、跨国经营滞后及净资产收益率偏低等问题,类似比亚迪、华为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企业还是屈指可数,所以产业升级和转型是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现在低技能岗位快速减少,就好像曾经的深圳遍地工厂,但随着我们的转型升级之后,现在能看到的多数都是科技公司为代表,但未上过大学的青年群体的技能提升跟不上产业的步伐,使得低教育程度的青年就业进一步恶化。而那些就算是上过高等教育的应届本科生,在学校里面的传统学科已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所以大学毕业之后与当下的职位需求存在错配问题,也间接推高青年的失业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知识技能与经济转型不匹配

所以当下的青年高失业率与国家经济转型不无关系,这是任何一个经济体转型的必然。为了填补科技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人才缺口,同时应对目前劳动力的技能供需错配,改善不断攀高的年轻人失业率,中国最高领导人指出要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相互支撑性,要一体统筹推进这三者,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

也就是说,未来学校会及时按照就业岗位变化指导大学开设新学科和淘汰不合时宜学科,以提高职场竞争力,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也可以有所依据,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也应该有新思维,以应对新兴行业的要求,跟社会形态发展与时并进。这样就可以解决不少职位错配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意见建议,如果义务教育改成了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甚至缩短大学其他普通学科研读时间,而需要很强的知识储备如生物医学、科技研发等专业就继续保留原有的时间,可能更能激活劳动力市场。现在资讯发达,获取知识渠道很方便,加上不少家庭重视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培养,现在就算是10岁左右的都能说会道,15岁心智比以往的成熟多了。如果大家把校园里一些多余的时间节约出来,在大学毕业生职位配对之背景下,与其解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过少的问题,去推迟老年人退休,那提前释放年轻劳动力不是更“香”吗?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